<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16 14:41 原文鏈接: 全基因組測序解密慢性高原病為千萬高原居民添福音

      2013年8月16日,由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了安第斯高地人慢性高原病全基因組測序及相關研究,研究成果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發表。這項研究為探索高原適應性的遺傳機制提供了基礎理論,同時也為慢性高山病的機理研究及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全球約有1.4億人世居高原,比如在東非的阿比西尼亞人、東亞的藏族人以及南美的安第斯人。隨著海拔的升高,大氣壓的下降,高原地區的氧濃度會降低,從而形成天然的低氧環境。對于高原低氧環境的不適,通常會產生各種高原疾病,尤其生活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人,通常會發生慢性高原病,表現為紅細胞增多,并出現一系列的頭痛、乏力、嗜睡等癥狀。這種慢性高山病在南美安第斯人中較為多見,因此也有稱安第斯山地病。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對安第斯人的全基因組學分析,試圖探究慢性高山病的遺傳機理及高海拔適應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個生活在高原地區的安第斯人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其中包括10個慢性高原病患者和10個正常人。經過一系列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其基因組中有11個區域存在明顯的單體型頻率差異并發生選擇性清除,暗示著這些區域受到強烈的正向自然選擇。在位于這些區域的基因中,研究人員發現,相比于正常人群,在慢性高原病患者中ANP32D和SENP1兩個基因顯著高表達。同時還發現,當果蠅中 ANP32D和SENP1的同源基因表達下調時,其在低氧環境下的存活率將顯著升高。據此,他們推測,這些基因表達下調可能有利于對低氧環境下的適應和耐受。

      由于慢性高原病患者通常會表現出紅細胞增多,這將使得血液黏度增加,從而會造成組織局部缺血、心肌梗死等。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慢性高原病患者負責調節紅細胞生成的基因——SENP1表達上調,這可能在導致慢性高原病患者紅細胞增多的癥狀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ANP32D是已知的原癌基因,研究人員推測在慢性高山病患者中,該基因以用類似于在癌細胞中的方式來改變細胞代謝,從而使得低氧環境下細胞大量增殖。這些發現同時還將有助于揭示類似環境下所發發生的疾病病理機制,如心臟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

      華大基因該項目負責人金鑫表示,“全基因組測序是研究各種遺傳疾病和性狀最強有力的工具。我們的研究在此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無偏的全基因組掃描,發現了安第斯人高海拔適應性的遺傳基礎,同時也為慢性高原病的治療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該項目負責人,首席科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周丹博士與哈達德博士表示,“缺氧是很多人類疾病的常見致病因素,了解機體的缺氧耐受性機制對于開發新的臨床治療方案十分必要。本研究通過強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技術、體外培養的人細胞模型和果蠅活體模型的有機結合,使我們不僅鑒定出與缺氧耐受相關的基因,同時也對這些基因的功能進行了系統的評估。這種獨特、無偏的研究策略將可用于發現更多疾病的致病基因。”

    相關文章

    最新研究發現南極冰架融水量遠高于先前預測

    一項國際研究新近發現,在南極夏季溫度最高的1月,南極洲冰架上57%的融水以雪泥形式存在,但通常情況下,區域氣候變化模型并沒有把這部分融水量計算在內。這意味著,南極冰架的融水量遠高于以往的預測。英國劍橋......

    國際最新研究:抑制一種炎癥蛋白能延長小鼠壽命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衰老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促炎蛋白IL-11(一種介導炎癥的信號傳導蛋白)在小鼠中的衰老效應。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抑制該蛋白能......

    冰雪消融讓一天變長,研究稱全球變暖致地球自轉變慢

    本周,多國研究人員共同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變暖趨勢引起的兩極冰雪加速消融正減緩地球自轉速度,地球上的一天也因此變長。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5日刊載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由于格陵蘭島和南極等地的冰雪加......

    一種神經發育障礙相關基因找到

    科學家對英國、歐洲和美國的數百人進行DNA檢測,發現了與神經發育障礙(NDD)相關的基因突變。圖片來源:英國《衛報》網站 包括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牛津大學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基因......

    全球首創,武大再發Science突破這一世界難題

    北京時間7月12日,Science(《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雷愛文教授團隊關于交流電合成化學的最新研究論文,題為“Programmedalternatingcur......

    北冰洋流出厚海冰增加,或縮短西北航道航運季節

    中新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分析稱,在2007年至2021年間,從北冰洋流向南方的厚海冰數量增加,縮短了西北航道(......

    不同品種豬小腸發育有差異

    腸道是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畜禽健康養殖與農牧復合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孔祥峰帶領團隊系統比較了不同品種豬腸道屏障發育規律的差異及飼糧纖維調控作用,......

    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

    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為新一......

    科學家開發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實現全RNA介導的基因精準寫入

    基因組DNA是生命的藍圖,對基因組DNA實現任意尺度的精準操作代表對生命藍圖進行修改繪制的底層能力,是基因工程技術發展的核心。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實現了基因組單堿基和短序列尺度的......

    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

    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