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華大基因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安第斯高地人慢性高原病全基因組測序及相關研究,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上發表。研究為探索高原適應性的遺傳機制提供了基礎理論,也為慢性高山病的機理研究及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全球約有1.4億人世居高原。對于高原低氧環境的不適,通常會產生各種高原疾病,尤其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人,通常會發生慢性高原病,表現為紅細胞增多,并出現一系列頭痛、乏力、嗜睡等癥狀。
研究人員對20個生活在高原地區的安第斯人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其中包括10個慢性高原病患者和10個正常人。研究人員發現其基因組中,有 11個區域存在明顯的單體型頻率差異并發生選擇性清除,暗示著這些區域受到強烈的正向自然選擇。在位于這些區域的基因中,相比于正常人群,在慢性高原病患者中ANP32D和SENP1兩個基因顯著高表達。同時還發現,當果蠅中ANP32D和SENP1的同源基因表達下調時,其在低氧環境下的存活率將顯著升高。據此,他們推測,這些基因表達下調可能有利于對低氧環境下的適應和耐受。
研究人員發現,慢性高原病患者負責調節紅細胞生成的基因SENP1表達上調,可能在導致慢性高原病患者紅細胞增多的癥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ANP32D是已知的原癌基因,研究人員推測在慢性高山病患者中,該基因以用類似于在癌細胞中的方式來改變細胞代謝,從而使得低氧環境下細胞大量增殖。這些發現同時還將有助于揭示類似環境下發生的疾病病理機制,如心臟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
科學家表示,通過強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技術、體外培養的人細胞模型和果蠅活體模型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鑒定出與缺氧耐受相關的基因,同時也對這些基因的功能進行了系統的評估。這種研究策略將可用于發現更多疾病的致病基因。
24日,華大基因尹燁在個人公眾號“尹哥聊基因”發文配圖“謝謝指教”。這是對23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公眾號“饒議科學”上發表一篇文章的回應。【以下是原文】:25日,饒毅在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了文章......
2022年畢業季,2018級(首屆)華大基因創新班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全班29名同學中,有24人保研或考研成功。其中20人分別保研至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
近日,在香港馬鞍山體育館,多個氣膜棚頂正在搭建中,現場還可見許多印有“華大”字樣的儀器設備。據悉,為應對近來的新冠疫情,香港“火眼”實驗室正在重啟中。搭建完成后,全香港單日核酸測量可增加至30萬人次。......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6月2日-4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美國臨床質譜學會(MSACL)、北美華人臨床化學協會(NACCCA)、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委會、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檢驗......
5月19日,南開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在八里臺校區海冰樓正式簽署“南開大學-華大基因聯合研究中心”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聯合研究中......
新冠疫情影響,市場對新冠病毒檢測的需求大幅增長,華大基因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同期大幅增長。8月26日晚間,華大基因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期財報。財報數據顯示,華大基因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08億元,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自2020年開年以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在中國的迅速反應進程中,涌現了一批優秀的IVD企業,如華大基因、圣湘生物,他們不僅及時提供了滿足國內核酸檢測或抗體檢測的試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美國聯邦法院已授予Illumina一項初步禁令,該禁止將阻止華大基因及其子公司(包括華大智造)在美國分銷和推廣其基因測序產品。Illumina是在今年2月份提出了這項初步禁令,指......
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全球感染人數已經突破300萬,核酸檢測作為最為普遍且高效的檢測手段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推廣,其背后的企業也隨之得到大量關注。華大基因(300676.SZ)作為國內第一批核酸檢測試......
基因測序不斷發展,我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大DNA、基因編碼概念自50年代才開始出現,首個基因測序技術自70年代開始發展,我國自對遺傳病基因診斷開始發展基因測序行業,但尚未進入臨床實驗室階段,自90年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