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10 10:20 原文鏈接: 全球審稿人實力排行榜發布,中國排名幾何?

      對每一位提交論文的作者而言,最忐忑的可能是論文提交后是否能被送審,以及能否得到修改的機會。同行評議,這個當代科技出版必經的過程,已經成為確保科學發表記錄可信、嚴謹、品質的關鍵一環。誠然,對于同行評議的質疑也一直伴隨其左右,但與其對學術出版做出的重要且關鍵作用而言,它仍舊是目前學術出版的“哨兵”。

      值得注意的是,學術界對于同行評議背后的審稿人的認可與關注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尷尬境地。學術成果與晉升評價、個人服務學術界的認可,以及高校或研究機構的排名中,很少將作為期刊審稿人納入評價體系,這可能也是相當多的科研工作者對于這份費力不討好的“學術兼職”不夠熱情的原因。但作為學術共同體的一員,為學術論文的出版當好哨兵的角色理應是科研人的職責。根據2019年科睿唯安旗下全球同行評議認證平臺Publons的統計,2018-2019年度,全球排名前1%的頂級審稿專家在審稿上的累計耗時超過132萬小時。而根據2015年國外的某項研究表明,全球20%的科學家承擔了70%以上的審稿工作量。以上數據折射出少部分科學家為整個學術共同體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另一方面,如何調動廣大科研工作者對于審稿的積極性也是擺在學術界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那么,根據目前最權威,并且收錄審稿人認證信息最廣泛的同行評議平臺Publons的數據來進行研究機構的排名,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又預示著什么?

      表1 中國科研機構的TOP1%審稿人數量排名

      (數據更新至2020年8月7日)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共有35個機構的TOP 1%審稿人數量達到十位以上,前兩位均為香港地區高校。其中進入全球前200位的中國高校中,大陸占據5席,香港3席,臺灣1席。上榜的大陸地區的28所機構中,除中科院以外,21所大學為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1所為世界一流大學B類建設高校(湖南大學),4所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蘇州大學,上海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其中僅有1所為非“雙一流”入選高校(深圳大學)。可見,國內重點高校的活躍審稿人數量占據絕對優勢。

      表2 國際科研機構的TOP1%審稿人數量排名

      (數據更新至2020年8月7日)

      表2為TOP1%審稿人數量位居全球前十位的機構,其中澳大利亞占據4席,著實令人驚訝。排名第一的昆士蘭大學在過去一年中經過認證的審稿次數超過7000次,從中可見該校科研人員更多的參與到全球同行評議中,承擔了大量的學術評審任務。

      表3 TOP1%審稿人國家排名

      (數據更新至2020年8月7日)

      最后,我們來看看全球各大國家和地區的排名情況(表3),美國以4102名TOP1%審稿人的數量雄居第一是第6位的中國大陸的近4倍;不過,過去一年里,中國大陸地區的審稿數量僅次于美國,因而,在即將到來的9月,中國大陸地區2020年度的TOP1%審稿人數量可能會有一定的增長。

      在科研中,我們經常討論學術影響力的問題,那么,除了引用次數以外,還有什么指標可以檢驗學術影響力?

      筆者以為,審稿人的數量是另一項考量國家科技軟實力和話語權的視角。承擔與自身發文量相匹配的審稿量不僅僅是作為合格科研人的一項重要標準,而且可以更及時的了解世界最新基礎研究發展動向,能夠對學術發表和評價體系具有更加全面和宏觀的認識。此外,審稿經歷對于個人的學術生涯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你無法想象,一位很少參與到同行評議過程中的學者能夠準確的區分學術不端與學術借鑒,能夠更加科學的表述研究成果的潛在價值與意義,能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符合學術慣例的學術活動。畢竟同發表相比,審稿是真正洞悉學術出版背后準則的過程。豐富的審稿經驗可以倒逼學者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修為,能更加客觀、中立的看待科研成果。這可能也是 “不唯論文” 所倡導的“唯質量、唯水平”的另一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Publons的TOP 1%審稿人授獎依據是根據Web of Science 旗下的ESI學科分類系統中的22個科研領域,在各學科領域中進行評選,主要依據是上一年度認證的審稿數量。盡管數量不能完全代表質量,但從筆者為40多份材料、物理和化學SCI期刊審稿的經歷以及與期刊編輯的交流中得知,如果審稿報告質量不佳或者刻意的惡意審稿,是會被期刊拉入黑名單或者減少對其審稿的邀請。例如,刻意要求作者引用不相關的審稿人自己發表的論文,不明確提供具體科學意見而只是粗淺的、刻薄的指出不適合發表等等。因此,一位審稿人能夠在一年內多次完成不同期刊的審稿任務,其整體質量還是可以保證的。

      最后,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初級研究者以及資深教授,都能積極參與到同行評議中來。盡管當下這一學術義務可能并不能對個人帶來升職加薪的眼前利益,但作為學術共同體的一員,參與到審稿中,會對自己的學術成長大有裨益。按照自己發表文章量的兩倍計算,如果你審閱的稿件數量大于這個數目,那么你已經位于全球審稿人隊伍的前列了。


    相關文章

    全球醫療器械100強出爐,邁瑞第26位

    Medtechinsight第三方權威網站發布了全球醫療器械100強榜單。排名依據2022年醫療器械企業銷售額。據統計,本次入選百強的所有械企總年營收達到了4666.6億美元,總收入增長0.6%,這是......

    這所大學領跑亞洲2024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公布

    9月27日晚,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大陸高校在全球排名呈整體上升趨勢。英國牛津大學連續第八年蟬聯榜首,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緊隨其后,分別是全球第二、三名。全球前十......

    重磅!2023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揭曉

    6月2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第11屆亞洲大學排名,共有來自31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669所高校參與排名。今年中國大陸共有95所高校上榜,在前十名中有四所來自中國大陸的高校。清華大學繼2019年首次斬......

    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人才子項目擬入選案例公示

    各有關單位: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現對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優秀主編、編輯、審稿人案例遴選匯編項目擬入選案例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2......

    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9項指標排名全球第一

    10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了“知識產權這十年”專題新聞發布會暨國家知識產權局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媒體提問: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剛剛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的排名再次提升,位列......

    全球第11位!中國創新能力排名上升!

    9月2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繼續攀升,從2021年的12位升至全球第11位,在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較上年提升1位,與......

    論文作者名氣大影響審稿人評審

    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這項研究招募了數......

    生態環境部公布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你的城市排幾位?

    北京8月31日,中國生態環境部31日通報7月中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顯示,山西太原、陽泉、晉中入列全國空氣質量最差前三位。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7月,168個重點城市中,海口、黃山、......

    歷時7年發《科學》論文,審稿人為延遲發表道歉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劉默芳團隊向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遞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編輯部就反饋了第一輪修改意見。看過之后,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其中一位......

    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內地高校全球百強再增一席

    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今日正式發布“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國內地共有163所大學上榜,其中8所位列世界百強,比去年增加1所。清華大學排名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