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
這項研究招募了數百名研究人員來審查一份經濟學手稿。“令人難以置信。”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后研究員、《研究誠信與同行評議》主編Mario Malicki說:“這是我們見過的關于發表偏倚的最大隨機對照試驗。”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抱怨“馬太效應”。馬太(來自《圣經·馬太福音》中一個關于富足的寓言)效應是社會學家Robert Merton和Harriet Zuckerman在1968年創造的一個術語,用來描述地位高的研究人員往往不成比例地獲得更多研究成果。
但記錄這種偏見往往存在弱點,如樣本量小或缺乏隨機性。為避免這些問題,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Jürgen Huber領導的一個團隊,向大約3300名研究人員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詢問他們是否愿意審查一份為期刊準備的經濟學研究成果。這項研究有兩位作者,都來自美國查普曼大學,他們分別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Vernon Smith,去年他在谷歌學者網站上有超過5.4萬條引文;以及Smith以前的博士生Sabiou Inoua,去年只有42條引文。潛在的同行審稿人收到了論文的3種描述之一:第一,只點名Smith,把他列為通訊作者;第二,只有Inoua;第三,沒有作者。
該團隊近日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同行評議和科學出版物大會上報告說,最終有821名研究人員同意進行評審(該研究結果也出現在上個月發布在SSRN服務器的預印本中)。Smith的突出表現似乎影響了人們的反應:在只得到他名字的研究人員中,38.5%的人接受了評審邀請;在沒有收到名字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30.7%;只有Inoua的人群為28.5%。
然后,研究小組進行了下一步研究,以避免在自己的研究中出現偏見。他們將重點放在313名最初沒有收到作者姓名的自愿審稿人身上,并隨機分配給他們3份手稿中的一份進行審稿,其中一份只列出Smith,另一份僅列出Inoua,第三份沒有作者。該團隊還告知評審者,他們的評估將是一項實驗的一部分,該實驗涉及多個受邀同行評審,而不是通常的兩到三個。
Smith的手稿贏得了審稿人的最高評價,他們稱贊其包含了新的信息和有數據支持的結論。24%的人在沒有作者的情況下對該版本進行了評審,建議接收該版本(有直接或輕微修改)。同時,Smith和Inoua也正在修改這篇論文,他們隨后將其作為預印本發表在期刊上。
這種明顯的差異可能不會讓很多人感到驚訝,但新研究的一位作者卻感到擔憂。因斯布魯克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Christian Konig Kersting說:“相同的工作不應該因作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評價。這使得年輕和不知名的研究人員很難在學術過程中邁出第一步。”
研究出版偏見的研究人員建議,作者和評審者身份都被掩蓋的雙盲評審可能會減少馬太效應。但Kersting表示,這種策略可能行不通,因為審稿人通常可以從預印本或會議報告中識別出作者。
各有關單位: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現對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優秀主編、編輯、審稿人案例遴選匯編項目擬入選案例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2......
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這項研究招募了數......
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這項研究招募了數......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劉默芳團隊向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遞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編輯部就反饋了第一輪修改意見。看過之后,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其中一位......
中科院院士:青年科學家5年內拿不出成果就面臨淘汰,有的單位已現“馬太”效應,重復給某一人獎勵“現在社會上經常說青年科學家要坐得住‘冷板凳’,可是有些研究成果都還沒拿出來,‘板凳’就被人家抽走了,青年科......
對每一位提交論文的作者而言,最忐忑的可能是論文提交后是否能被送審,以及能否得到修改的機會。同行評議,這個當代科技出版必經的過程,已經成為確保科學發表記錄可信、嚴謹、品質的關鍵一環。誠然,對于同行評議的......
愛思唯爾對涉嫌濫用同行評議來增加個人論文引用量的審稿人展開了調查。來源:Pixabay最近,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對數百名審稿人開展了調查——懷疑他們故意操縱同行評議流程,以增加自己文......
6年前的2013年,徐飛剛剛就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是時,該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大學國際化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閆月勤正在領導團隊,編制我國首份大學國際化排行榜(以下簡稱“排行榜”)。當榜單編訂完成,閆月勤......
去年被“國際人腦圖譜學會”提名新一屆理事會主席,讓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左西年走入公眾視野。他是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除了學術帶頭人、博導甚至科普科學家的頭銜外,還有一個身份——腦圖譜領域權威審稿人。安德......
圖片來源:《科學》雜志官網今日視點一旦你把論文提交到期刊編輯部,那么,讓審稿人知道是誰寫的這篇論文,到底有多重要?此前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研究者更愿意匿名,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對論文的評價更公正。然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