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7日晚間消息,美國勞倫斯伯克力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伯克力實驗室”)教授阿里-加維(Ali Javey)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利用碳納米管和一種稱為二硫化鉬的化合物開發出了全球最小的晶體管。
晶體管由三個終端組成:源極(Source)、漏極(Drain)和柵極(Gate)。電流從源極流到漏極,由柵極來控制,后者會根據所施加的電壓打開和關閉。
伯克力實驗室研究人員蘇杰伊-德賽(Sujay Desai)稱:“長期以來,半導體行業一直認為,任何小于5納米的柵極都不可能正常工作。因此,人們之前從未考慮過小于5納米的柵極。”
但伯克力實驗室此次開發出的晶體管的柵極只有1納米。加維說:“我們開發出了到目前為止已知的最小的晶體管。柵極長度被用于衡量晶體管的規格,我們成功研制出1納米柵極晶體管,這意味著只要所選擇的材料適當,當前的電子零部件的提及還有較大縮減空間。 ”
而德賽稱:“我們的研究成果表明,低于5納米的柵極不是不可能的。一直以來,人們都是基于硅材料來縮小電子零部件的體積。而我們放棄了硅材料,選了二硫化鉬,結果開發出了只有1納米的柵極。”
硅和二硫化鉬都有一個晶格結構,但與二硫化鉬相比,通過硅流動的電子更輕,遇到電阻更小。當柵極為5納米或更長時,這是硅材料的一個優勢。但柵極長度低于5納米時,就會出現了一種被稱為“隧道效應”的量子力學現象,從而阻止電流從源極流到漏極。
德賽解釋說:“這意味著我們無法關閉晶體管,電子完全失控了。”而通過二硫化鉬流動的電子更重,因此可以通過更短的柵極來控制。
選定二硫化鉬作為半導體材料后,接下來就需要來建造柵極。但制造1納米的結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傳統的光刻技術并不適用于這樣小的規模。最終,研究人員轉向了碳納米管,直徑僅為1納米的空心圓柱管。
經研究人員測試顯示,采用碳納米管柵極的二硫化鉬晶體管能夠有效控制電子流動。加維說:“這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晶體管將不再局限于5納米柵極。通過使用適當的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架構,摩爾定律還會繼續長期生效。”
美國西北大學、波士頓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從人腦中汲取靈感,開發出一種能夠進行更高層次思維的新型突觸晶體管,可像人腦一樣同時處理和存儲信息。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證明晶體管對數據進行分類的能力,超......
美國西北大學、波士頓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從人腦中汲取靈感,開發出一種能夠進行更高層次思維的新型突觸晶體管,可像人腦一樣同時處理和存儲信息。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證明晶體管對數據進行分類的能力,超......
有機無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材料憑借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在晶體管研究中引起廣泛關注,近年來鈣鈦礦場效應晶體管(PeFET)在探測器和突觸中的應用已得到深入研究。然而,基于PeFET的突觸仍然很難將優異的載流子......
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混合晶體管,該晶體管使用了絲素蛋白作為絕緣材料。絲素蛋白具有高度靈敏和超快的呼吸傳感器性能,可以檢測濕度的細微變化,并且還能用于檢測心血管和肺部疾病以及呼吸中的二氧化碳水......
你的手機微處理器芯片中,其實裝有超過150億個微型晶體管。晶體管由硅、金和銅等金屬以及絕緣體制成,它們共同吸收電流并將其轉換為1和0,以傳輸和存儲信息。晶體管材料是無機的,基本上來自巖石和金屬,但現在......
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二硫化鉬的內存處理器,專用于數據處理中的基本運算之一:向量矩陣乘法。這種操作在數字信號處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實現中無處不在,其效......
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二硫化鉬的內存處理器,專用于數據處理中的基本運算之一:向量矩陣乘法。這種操作在數字信號處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實現中無處不在,其效......
柔性電子是新興技術,在信息、能源、生物醫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柔性集成電路可用于便攜式、可穿戴、可植入式的電子產品中,對器件的低功耗提出了極高的技術需求。相對于傳統半導體材料,單層二硫化鉬......
柔性電子是新興技術,在信息、能源、生物醫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柔性集成電路可用于便攜式、可穿戴、可植入式的電子產品中,對器件的低功耗提出了極高的技術需求。相對于傳統半導體材料,單層二硫化鉬......
木材通常在導電方面不是很好,但是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創造了第一個功能性的木制晶體管。它不是最好的,而且需要額外的加工,但它確實有效,并可能有助于制造出可生物降解的電子產品。活生生的樹木可以成為夠用的電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