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dex(學科H-index)學者排名指標,僅包括被調查學科的論文和引用值。根據官網介紹,D-index細分為化學,電腦科學,數學,法律,材料科學等26個細分領域。
iNature系統地總結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前20位在中國單位任職的學者,包括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植物科學與農學等8個細分領域:
對于分子生物學領域:李家洋,裴端卿,孫毅,徐華強,賀福初,湯富酬,鄧宏魁,陳曄光,裴鋼,種康等人入選;
對于神經科學領域:蒲慕明,龔啟勇,魯白,臧玉峰,李曉江等人入選;
對于生物化學領域:鄧初夏,韓家淮,施一公,陳國強,張辰宇等人入選;
對于遺傳學領域:朱健康,鄧興旺,楊煥明,張啟發,金力,張國捷,張大兵,趙國屏,韓斌等人入選;
對于免疫學領域:管軼,高福,曹雪濤,董晨,姜世勃,田志剛,時玉舫,夏寧邵,秦成峰,魏海明等人入選;
對于醫學領域:沈祖堯,陳力元,鄧初夏,于君,管軼,高福,高玉堂,曹雪濤等人入選;
對于微生物學領域:袁國勇,肖立華,李蘭娟,趙國屏,王福生,張政,黃曉軍等人入選;
對于植物科學與農學領域:張福鎖,朱永官,趙方杰,張建華,沈其榮,喻景權等人入選;
最后,由于時間比較匆忙,如有任何錯誤,可直接聯系iNature編輯部,方便我們進一步更正。
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對多達5724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一個學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分子生物學領域,那么他被考慮的D指數門檻是4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
序號 | 學科 | 姓名 | 單位 | D-Index |
1 | 分子生物學 | David J. Chen | 香港中文大學 | 105 |
2 | 分子生物學 | Pan Tao | 暨南大學 | 88 |
3 | 分子生物學 | 李家洋 | 中國科學院 | 84 |
4 | 分子生物學 | Chen She | 清華大學 | 81 |
5 | 分子生物學 | 裴端卿 | 西湖大學 | 80 |
6 | 分子生物學 | 孫毅 | 浙江大學 | 78 |
7 | 分子生物學 | 徐華強 | 中國科學院 | 77 |
8 | 分子生物學 | 賀福初 |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 | 75 |
9 | 分子生物學 | 張志榮 | 四川大學 | 73 |
10 | 分子生物學 | 湯富酬 | 北京大學 | 71 |
11 | 分子生物學 | 鄧宏魁 | 北京大學 | 69 |
12 | 分子生物學 | 翁杰敏 | 華東師范大學 | 67 |
13 | 分子生物學 | 陳曄光 | 清華大學 | 66 |
14 | 分子生物學 | 張昱 | 北京大學 | 66 |
15 | 分子生物學 | 謝旗 | 中國科學院 | 66 |
16 | 分子生物學 | 詹啟敏 | 北京大學 | 64 |
17 | 分子生物學 | 鞏志忠 | 中國農業大學 | 63 |
18 | 分子生物學 | 姚雪彪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63 |
19 | 分子生物學 | 裴鋼 | 同濟大學 | 63 |
20 | 分子生物學 | 種康 | 中國科學院 | 63 |
在神經科學領域,對多達27400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一名學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神經科學領域,那么他被考慮的D指數閾值為3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
序號 | 學科 | 姓名 | 單位 | D-Index |
1 | 神經科學 | 蒲慕明 | 中國科學院 | 119 |
2 | 神經科學 | NikosK. | 中國科學院 | 117 |
Logothetis | ||||
3 | 神經科學 | Helm ut | 中國科學院 | 112 |
Kettenmann | ||||
4 | 神經科學 | 龔啟勇 | 四川大學 | 97 |
5 | 神經科學 | 賀永 | 北京師范大學 | 94 |
6 | 神經科學 | Colin | 香港城市大學 | 91 |
Blake more | ||||
7 | 神經科學 | 蔣田仔 | 中國科學院 | 90 |
8 | 神經科學 | Nancy Y.Ip | 香港科技大學 | 83 |
9 | 神經科學 | 魯白 | 清華大學 | 83 |
10 | 神經科學 | 蘇國輝 | 香港大學 | 81 |
11 | 神經科學 | Keith M. | 電子科技大學 | 81 |
Kendrick | ||||
12 | 神經科學 | Raymond | 中國科學院 | 78 |
C.K. Chan | ||||
13 | 神經科學 | Karl Herrup | 香港科技大學 | 76 |
14 | 神經科學 | 臧玉峰 | 杭州師范大學 | 75 |
15 | 神經科學 | 許華曦 | 廈門大學 | 73 |
16 | 神經科學 | 李曉江 | 暨南大學 | 73 |
17 | 神經科學 | 呂忠林 | 上海紐約大學 | 70 |
18 | 神經科學 | Henry | 中國科學院 | 69 |
Kennedy | ||||
19 | 神經科學 | 于春水 | 天津醫科大學 | 69 |
20 | 神經科學 | 李坤成 | 首都醫科大學 | 68 |
對于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學科,對多達67599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一名科學家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生物學和生物化學領域,那么他被納入排名的D指數閾值為4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
序號 | 學科 | 姓名 | 單位 | D-Index |
1 | 遺傳學 | 朱健康 | 南方科技大學 | 171 |
2 | 遺傳學 | 張鋒 | 復旦大學 | 159 |
3 | 遺傳學 | 鄧興旺 | 北京大學 | 134 |
4 | 遺傳學 | 楊煥明 | 華大基因 | 126 |
5 | 遺傳學 | 徐訊 | 華大基因 | 108 |
6 | 遺傳學 | 李英睿 | 華大基因 | 106 |
7 | 遺傳學 | Zhang Yong | 中國科學院 | 101 |
8 | 遺傳學 | Michael Q. | 清華大學 | 101 |
Zhang | ||||
9 | 遺傳學 | LiXi a | 武漢大學 | 95 |
10 | 遺傳學 | 張啟發 | 華中農業大學 | 93 |
11 | 遺傳學 | 張亞平 | 中國科學院 | 91 |
12 | 遺傳學 | 金力 | 復旦大學 | 89 |
13 | 遺傳學 | 賀林 | 上海交通大學 | 86 |
14 | 遺傳學 | 于君 | 香港中文大學 | 81 |
15 | 遺傳學 | Li Xiang hu a | 華中農業大學 | 81 |
16 | 遺傳學 | 張國捷 | 浙江大學 | 80 |
17 | 遺傳學 | 李亦學 | 中國科學院 | 79 |
18 | 遺傳學 | 張大兵 | 上海交通大學 | 78 |
19 | 遺傳學 | 趙國屏 | 中國科學院 | 76 |
20 | 遺傳學 | 韓斌 | 中國科學院 | 74 |
在遺傳學領域,對多達5724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研究人員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遺傳學領域,則將其納入審查的D指數閾值設置為4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
序號 | 學科 | 姓名 | 單位 | D-Index |
1 | 遺傳學 | 朱健康 | 南方科技大學 | 171 |
2 | 遺傳學 | 張鋒 | 復旦大學 | 159 |
3 | 遺傳學 | 鄧興旺 | 北京大學 | 134 |
4 | 遺傳學 | 楊煥明 | 華大基因 | 126 |
5 | 遺傳學 | 徐訊 | 華大基因 | 108 |
6 | 遺傳學 | 李英睿 | 華大基因 | 106 |
7 | 遺傳學 | Zhang Yong | 中國科學院 | 101 |
8 | 遺傳學 | Michael Q. | 清華大學 | 101 |
Zhang | ||||
9 | 遺傳學 | LiXi a | 武漢大學 | 95 |
10 | 遺傳學 | 張啟發 | 華中農業大學 | 93 |
11 | 遺傳學 | 張亞平 | 中國科學院 | 91 |
12 | 遺傳學 | 金力 | 復旦大學 | 89 |
13 | 遺傳學 | 賀林 | 上海交通大學 | 86 |
14 | 遺傳學 | 于君 | 香港中文大學 | 81 |
15 | 遺傳學 | Li Xiang hu a | 華中農業大學 | 81 |
16 | 遺傳學 | 張國捷 | 浙江大學 | 80 |
17 | 遺傳學 | 李亦學 | 中國科學院 | 79 |
18 | 遺傳學 | 張大兵 | 上海交通大學 | 78 |
19 | 遺傳學 | 趙國屏 | 中國科學院 | 76 |
20 | 遺傳學 | 韓斌 | 中國科學院 | 74 |
在免疫學領域,對多達8616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一個學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免疫學領域,那么他被納入評估的D指數閾值是4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
序號 | 學科 | 姓名 | 單位 | D-Index |
1 | 免疫學 | 管軼 | 香港大學 | 132 |
2 | 免疫學 | 高福 | 中國科學院 | 113 |
3 | 免疫學 | Leo L.M. | 香港大學 | 112 |
Po on | ||||
4 | 免疫學 | 曹雪濤 | 南開大學 | 111 |
5 | 免疫學 | 董晨 | 清華大學 | 105 |
6 | 免疫學 | 姜世勃 | 復旦大學 | 101 |
7 | 免疫學 | 田志剛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9 |
8 | 免疫學 | 時玉舫 | 蘇州大學 | 87 |
9 | 免疫學 | JosephS.M. | 香港大學 | 85 |
Peiris | ||||
10 | 免疫學 | 劉宇隆 | 香港大學 | 84 |
11 | 免疫學 | Christopher | 澳門科技大學 | 84 |
W.K.Lam | ||||
12 | 免疫學 | 廖化新 | 暨南大學 | 79 |
13 | 免疫學 | Z hengBo- | 香港大學 | 76 |
Jian | ||||
14 | 免疫學 | 夏寧邵 | 廈門大學 | 67 |
15 | 免疫學 | Wu Li | 清華大學 | 65 |
16 | 免疫學 | 秦成峰 | 中國科學院 | 65 |
17 | 免疫學 | 魏海明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65 |
18 | 免疫學 | 秦川 | 北京協和醫院 | 64 |
19 | 免疫學 | Lu Liwei | 香港大學 | 63 |
20 | 免疫學 | Ying Sun | 首都醫科大學 | 60 |
在醫學領域,對多達68936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一個學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醫學領域,那么他被納入審查的D指數門檻是7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
序號 | 學科 | 姓名 | 單位 | D-Index |
1 | 醫學 | 沈祖堯 | 香港中文大學 | 172 |
2 | 醫學 | Joseph Lau | 香港中文大學 | 161 |
3 | 醫學 | 陳力元 | 香港中文大學 | 146 |
4 | 醫學 | Paul M. | 香港大學 | 145 |
Vanhoutte | ||||
5 | 醫學 | Pa kC. Sham | 香港大學 | 139 |
6 | 醫學 | 范上達 | 香港大學 | 138 |
7 | 醫學 | 鄧初夏 | 澳門大學 | 138 |
8 | 醫學 | 于君 | 香港中文大學 | 136 |
9 | 醫學 | 管軼 | 香港大學 | 135 |
10 | 醫學 | Jean Woo | 香港中文大學 | 125 |
11 | 醫學 | Rocky S. | 香港中文大學 | 124 |
Tuan | ||||
12 | 醫學 | Ronnie T.P. | 香港大學 | 123 |
Poon | ||||
13 | 醫學 | Francis K.L. | 香港中文大學 | 122 |
Chan | ||||
14 | 醫學 | 高福 | 中國科學院 | 120 |
15 | 醫學 | Tony Mok | 香港中文大學 | 119 |
16 | 醫學 | 高玉堂 | 復旦大學 | 119 |
17 | 醫學 | 曹雪濤 | 南開大學 | 116 |
18 | 醫學 | Vincent Wa i- | 香港中文大學 | 116 |
Sun Wong | ||||
19 | 醫學 | Ching-Lung | 香港大學 | 115 |
Lai | ||||
20 | 醫學 | Tai Hing Lam | 香港大學 | 113 |
在微生物學領域,對多達43737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研究人員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微生物學領域,則將其納入審查的D指數閾值確定為4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
序號 | 學科 | 姓名 | 單位 | D-Index |
1 | 微生物學 | 袁國勇 | 香港大學 | 161 |
2 | 微生物學 | Kwok-Hung Chan | 香港大學 | 112 |
3 | 微生物學 | 肖立華 | 華南農業大學 | 109 |
4 | 微生物學 | Patrick C.Y. Woo | 香港大學 | 103 |
5 | 微生物學 | 李蘭娟 | 浙江大學 | 98 |
6 | 微生物學 | Paul K.S. Chan | 香港中文大學 | 96 |
7 | 微生物學 | Susanna K.P. La u | 香港大學 | 93 |
8 | 微生物學 | 張彤 | 香港大學 | 93 |
9 | 微生物學 | 陳鴻霖 | 香港大學 | 90 |
10 | 微生物學 | Jasper F.W. Chan | 香港大學 | 89 |
11 | 微生物學 | La kshman P. Samaranayak e | 香港大學 | 87 |
12 | 微生物學 | Kelvin K.W. To | 香港大學 | 80 |
13 | 微生物學 | 趙國屏 | 中國科學院 | 76 |
14 | 微生物學 | John M. Nicholls | 香港大學 | 76 |
15 | 微生物學 | Malik Peiris | 香港大學 | 75 |
16 | 微生物學 | 王福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73 |
17 | 微生物學 | 張政 | 南方科技大學 | 73 |
18 | 微生物學 | 黃曉軍 | 北京大學 | 72 |
19 | 微生物學 | Ivan Hung | 香港大學 | 71 |
20 | 微生物學 | 王磊 | 南開大學 | 71 |
在植物科學與農學領域,對多達5065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分析。如果發表的大部分論文是在植物科學與農學領域,則接受該學者的D指數門檻設定為30。進入頂尖研究人員排名的接受標準是基于D指數、在特定領域的貢獻比例、研究人員的獎勵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