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強勁的反腐風震懾整個醫藥行業。
百余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一臺儀器被院長吃掉1600萬回扣……一場醫藥反腐風暴正在席卷全國,也把各地藥企、醫療機構的藏污納垢展現在公眾面前。
風暴之下的醫藥行業,是否能回到“正本清源”的環境里?
醫療反腐力度空前
一場全國性的醫療反腐正在展開。
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的召開,讓此次反腐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與過去的醫療反腐不同,本次醫療反腐重點突出三個“全”——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在深度、廣度和力度上,堪稱前所未有。
近年來,在醫藥反腐力度持續加大背景下,醫院院長、書記成為被“盯緊”的對象,特別是今年開年以來,反腐風暴越刮越勁。
由于醫學的強專業性壁壘,醫院關鍵少數對購銷選擇起決定性作用,“一把手”腐敗成為典型特征。在持續高壓打擊態勢下,大批醫院“一把手”和重點崗位人員陸續落馬。結合媒體此前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50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
從這些被查處的醫療系統官員中可以看出,一把手級別為腐敗高發崗。位高權重讓他們構建了腐敗的關鍵一環。
這些院長書記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職工錄用、醫療器械和藥品采購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他們的受賄金額從幾十萬元到上千萬元不等,有的甚至達到數千萬元。甚至不乏一些基層醫院的書記、院長出現“小官巨貪”現象。
除了醫院以外,此次集中整治明確指向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醫藥企業因此成為反腐的“風暴眼”,同樣是整治重點。
僅是7月,就已有兩位上市醫藥公司實控人被查。7月1日醫療信息化龍頭衛寧健康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周煒,因涉嫌行賄罪被廣東省茂名市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及實施留置。7月29日,科創板生物醫藥公司賽倫生物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范志和因涉嫌職務犯罪,被上海市監察委員會實施留置并立案調查。
隨著醫藥反腐風暴的展開,不只是醫藥代表群體人心惶惶,國內部分學會預定于近期召開的相關學科學術會議也集中發布通知宣告延期。
據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短短數日間,至少有10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涉及多省市醫學會,也包括中華醫學會。此外,還有部分學習班、培訓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舉辦。
盡管會議延期的原因各異,但業界大都認為與此次反腐行動有關。在醫藥反腐的敏感時期“不出風頭”“不當顯眼包”似乎已成為諸多學會和擬參會者的共識,尤其是背后有藥企支持的學術會議,更需要“避風頭”。
花式賄賂大行其道
醫療腐敗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現狀,商業賄賂在醫藥行業更是“公開的秘密”。但一筆筆醫療腐敗在復雜的醫療采購銷領域是如何完成的,卻又難以清晰描繪。
隨著金融、合規等制度的突進,以及監管部門對商業賄賂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一些醫藥企業開始采取更為隱蔽、復雜的手段,為其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有的企業以贊助科研經費、學術會議費等名義,進行不法利益輸送;有的在醫藥購銷環節給付醫院工作人員回扣,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
一些藥企為了規避法律,以贊助科研經費、贊助學術會議等名義和醫生“套近乎”、搞利益交換。參加形形色色的學術會議、培訓會,醫生就可以得到一筆名義為“講課費”或者“培訓費”的可觀費用。在這些報酬里,隱藏著商業賄賂的利益鏈條。
據媒體報道,這種“小型學術會議”已泛濫到需要由醫藥代表每天找各種無關人員頂替參會的程度。宏觀上看,“學術營銷費用”一直是藥企的一大重要開支,據某公司的招股書,其市場開發費用的主要構成是推廣會議費,區域推廣會場均人次在36至43人,場均費用高達7.67萬~9.49萬。
早在2021年,財政部曾公布對19家醫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的結果,其中包括恒瑞醫藥、步長制藥、賽諾菲等國內外知名藥企。其中,恒瑞醫藥主要涉及虛構費用,包括2018年以非本公司發生的機票等報銷專家講課費、點評費、主持費等。
以至于業內很多醫藥人士都對這種名為學術會議,實則為了圈錢的學術會議有了心照不需的共識。
而藥品耗材“回扣式”銷售更是業內屢見不鮮的公開秘密,這其中隱藏的利益鏈條,錯綜交雜。一個藥品、醫療器械或是設備等從入院到推廣、銷售,無不需要“上下打點”。而當利益鏈條一旦建立,就會開始運行不停循環。
一方面,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通過各種渠道向院內“滲透”,另一方面,高額的回扣也讓供應商、代理商直呼“喂不飽”。根據曝光案例,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中間的回扣,居然被醫院院長吃掉1600萬元。
在默認的游戲規則形成后,身在其中的人被利益牢牢捆綁,直到有外力打破。
這一輪反腐風暴刮起后,全國多家三甲醫院已經發文,要求醫生上報五年來的講課費、學術會議費用等等,“倒查”深究。藥企也開始采取應對舉措,近日某藥企針對醫藥代表拜訪在工作群發布提醒,提出“代表不允許去醫院,所有的拜訪改成院外拜訪......并確保合規拜訪”。
如何防范醫療經濟腐敗
事實上,醫療腐敗是一個全球問題,任何國家都不敢宣稱完全沒有醫療腐敗問題,就像沒有哪個國家敢宣稱完全沒有腐敗一樣。而且,醫療腐敗也和其他系統性的腐敗伴生,一個國家的醫療腐敗,和整個社會的腐敗程度正相關。因此,整治醫療腐敗,就是整治整個社會腐敗的一部分。
以醫療回扣為例,這在很多國家都曾是一個嚴重問題,其中國外治理的一些經驗,或許可以作為借鑒。
以美國為例,醫療回扣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一些藥廠和醫療器械公司給醫生錢,讓他們多給病人使用自己的產品。到了上世紀70年代,一些實驗室和影像中心也加入回扣隊伍。不僅造成惡行市場競爭,還催生了過度檢查和治療。
鑒于愈演愈烈的醫療回扣之風,由美國眾議院議員皮特斯塔克撰寫并于1989年通過了《醫師自我推薦法案》,又稱《斯塔克法案》,禁止醫生向病人推薦與自己和家人有經濟關系的機構。在此之前,美國國會也于1972年通過了《反回扣法案》,將收受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司回扣的行為定為犯罪行為。
為了不讓法規淪為一紙空文,美國實行“吹哨人”保護。為了保護爆料人以及規避其曝光真相后面臨的風險,美國于1863年通過了《虛假索賠法》。該法律鼓勵內部人士向聯邦政府舉報公司和機構欺騙政府的行為,并可以從賠償金額中獲取一定比例作為獎勵。美國有大律所專門承接這樣的案子,吹哨人和律師咨詢后,由律所向政府舉報,并提交證據和配合調查,全程確保吹哨人的身份保密。標志性的案件包括高達30億美元的葛蘭素史克案、23億美元的輝瑞案,以及4億美元的DaVita案(達維塔,美國最大的透析服務提供商)等等。
堅守法律道德底線,堅決抵制“醫療反腐”
醫藥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決定“買”什么藥的是醫生,而掏錢的是病人和醫保,其中蘊含巨大的道德風險和社會風險。長久以來,國內醫患關系就一直處于緊張態勢,一邊是醫院所謂“大咖”在畸形的醫藥市場被利益攻陷收受巨額賄賂,而另一邊的老百姓卻不得不面對看病太貴、藥費太貴、甚至一場病掏空一輩子積蓄的困境。
醫療反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涉及到醫療體制改革、醫藥價格監管、醫保支付方式、醫院運行機制、醫務人員待遇、社會監督等多個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建立健全制度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醫療環境,才能讓醫療回歸救死扶傷的本質,讓廣大患者享受到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
無論如何,決定病患生死的“救命藥”,不應該被當成利益交換的工具,這是一個社會的紅線,也是法律和道德共同需要守護的底線。
史上最強醫療反腐風暴不會搞垮醫療行業,只是在進一步凈化醫療圈,讓整個醫療閉環更加健康,隨之帶來的一個非常確定的結果就是加速了90%以上中小IVD企業的消亡!當下全國醫療領域的營銷都陷入了停滯,但是那些......
7月以來掀起的醫療反腐風暴,讓醫生這個群體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醫生的薪資水平、構成,醫生的真實生活狀態均引起公眾的好奇。醫生究竟賺多少錢?除了工資還有什么收入?為什么同級別醫生的工資能差兩倍?哪個科室賺......
據“清廉西安”微信公眾號8月12日消息,西安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向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西安市藍田縣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多地被曝多起醫院院長、書記落......
醫藥反腐風暴之下,醫療耗材領域的腐敗引發多方關注。近日,多地醫院約談醫療耗材供應商。如8月3日,安徽省肥東縣人民醫院組織召開醫療耗材供應商集體廉潔談話,提到希望各家供應商認真學習領會國家文件精神,堅決......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強勁的反腐風震懾整個醫藥行業。百余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一臺儀器被院長吃掉1600萬回扣……一場醫藥反腐風暴正在席卷全國,也把各地藥企、醫療機構的藏污納垢展現在公眾面前。風暴之下的醫......
5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藥監局等14部門發布《關于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要重點整治醫藥領域突出腐敗問題。這表明,我國在......
醫療反腐又出新花樣了!近日,福建省衛計委出臺《福建省醫療機構專項整治“紅包”和“回扣”工作方案》,決定在全省醫療機構全面深入、持之以恒地開展“紅包”、“回扣”專項整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據《看醫界》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