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動脈慢性閉塞血管重建的手術方法很多,但目前主要采用內臟動脈內膜剝脫術和病變段血管切除后重建術。
(1)內臟動脈慢性閉塞— 腸系膜上動脈和腹腔動脈重建術:患者仰臥位,準備整個腹部和一側下肢,以備切取大隱靜脈作為搭橋轉流的移植段。于腹部做正中切口或臍上2cm橫切口。因為肝臟或胰腺腫瘤可壓迫內臟動脈,引起與本癥相似的臨床表現,所以應首先探查肝臟和胰腺,以排除腫瘤的存在。觀察腸系膜血管遠端小分支有無搏動,以確定本癥的診斷還可經小網膜在胰腺上緣食管與胃交界處右側,觸摸有無腹腔動脈搏動;在腸系膜根部觸摸腸系膜上動脈有無搏動。
將小腸向右側翻轉,沿腹主動脈切開后腹膜,從腸系膜下動脈遠側開始,向近側直到左腎靜脈。因為本癥患者都有顯著的消瘦,所以多能更向近側解剖,游離出胰腺和腸系膜上動脈的起始部。顯露腸系膜上動脈的最佳部位,是在小腸系膜根部,腸系膜上動脈跨越十二指腸第3段的前方處。在此處縱行切開腸系膜根部的腹膜,即可顯露腸系膜上血管,腸系膜上動脈位于腸系膜上靜脈的右側;然后分開胃結腸韌帶,將胃向上方翻轉,即可顯露腹腔動脈及其發出的肝動脈、胃左動脈和脾動脈。確定硬化閉塞性病變僅累及腸系膜上動脈和腹腔動脈的起始段后,即在股部大隱靜脈走行區做縱切口切取大隱靜脈近側段至膝部為止。
①腹主-腸系膜上動脈搭橋術:阻斷腹主動脈,在左腎靜脈下方切開腹主動脈前壁,修剪成長1cm的卵圓形窗口,取大隱靜脈1段倒置后,在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斜行搭橋均做端-側吻合,先做腹主動脈的吻合口。必須注意如大隱靜脈移植段處于水平位,則吻合完畢腸系膜回復原位時易使移植段折疊而管腔閉塞;腹主動脈吻合處的管壁若有硬化性病變,應做間斷縫合,以免連續縫合可能造成管腔狹窄,腸系膜上動脈管壁很薄,吻合時應格外輕柔細致。
②腹主-腹腔動脈搭橋術:在腸系膜下動脈平面阻斷腹主動脈,并在其前壁同樣剪開長1cm的卵圓形窗口,此吻合口應在上述手術腹主動脈吻合口的遠側。取大隱靜脈1段倒置后,先將移植段與腹主動脈吻合,然后將移植段在胰腺前方穿過橫結腸系膜向上方引向腹腔動脈。在腹腔動脈起始段遠側無閉塞的部位切斷腹腔動脈,近側斷端結扎,阻斷脾動脈、胃左動脈和肝動脈后,將腹腔動脈遠側斷端,與大隱靜脈做端-端吻合。
手術完畢時應仔細檢查腸系膜動脈的搏動是否已完全恢復。
(2)內臟動脈慢性閉塞— 腸系膜下動脈重建術:操作簡便但臨床應用較少。只有在腸系膜動脈廣泛閉塞,腸系膜下動脈作為腸道血供主要來源,并且僅腸系膜下動脈起始段有狹窄時,才考慮做腹主-腸系膜下動脈搭橋術。
對于內側弓形韌帶綜合征病人僅僅通過橫斷該韌帶就可治愈但如果切斷韌帶后狹窄和癥狀仍存在,也需作動脈重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