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多為頭痛、抽搐及精神癥狀等,腫瘤生長迅速,高度惡性,病情進展一般較快,平均存活期約12個月。GBM的細胞學特點為瘤組織內見到明顯壞死灶,周圍瘤細胞呈柵欄狀排列,間質內小血管明顯增生呈花蕾狀、腎小球樣,或形成彎曲長帶狀,瘤細胞常呈多形性,易見異形多核巨細胞,習慣上常稱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免疫組化標記常以GFAP(+)為基礎,波形蛋白(Vimentin)(+)多提示瘤細胞分化較差,EMA、細胞因子(CK)(+)多提示瘤細胞上皮樣化生。GBM主要位于大腦半球的白質內,常侵犯額、顳、頂葉,枕葉較少見,基底節和胼胝體常受累,瘤組織可以經胼胝體侵犯對側大腦半球呈S形生長,或是經胼胝體在兩側大腦半球深部呈蝶形生長,丘腦的GBM也不少見。小兒和青年人的腦干膠質瘤大多轉變為GBM,小腦內GBM十分少見。由于腫瘤細胞高度間變和不成熟性、新生血管結構不良、血栓形成等原因,所以常有廣泛退變出血和壞死,因此腫瘤具有多形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