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辦醫政發〔2013〕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鞏固前兩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成果,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細菌耐藥,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按照2013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2013年衛生工作要點和三年活動工作安排,我委決定2013年繼續深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現將我委組織制定的《2013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和醫療機構要在認真總結前兩年專項整治工作的基礎上,按照2013年活動方案要求,鞏固和擴大活動成果,科學制定本轄區、本機構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有關工作方案和工作情況及時報我委。
聯 系 人:馬旭東、焦雅輝
傳 真:010-68792513
電子郵箱:mohyzsylc@163.com
附件:2013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
2013年5月6日
附件:
2013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
專項整治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鞏固前兩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成果,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細菌耐藥,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按照2013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2013年衛生工作要點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鞏固前兩年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成果,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優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結構,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有效遏制細菌耐藥;針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標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決;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長效工作機制,促進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續提高。
二、活動范圍
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重點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
三、組織管理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制定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并組織實施,組織對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制定本轄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工作方案,具體負責本轄區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組織實施,督促本轄區醫療機構實現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各項指標。
各醫療機構負責落實國家和省制定的各項工作措施,實現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各項指標,建立健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長效工作機制。
四、重點內容
(一)明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責任制。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是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第一責任人,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作為醫療質量和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納入工作安排;明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組織機構,以及各相關部門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職責分工,層層落實責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監督管理機制。
衛生行政部門與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與臨床科室負責人分別簽訂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責任狀,根據各臨床科室不同專業特點,按照國家有關規范、指南,科學設定抗菌藥物應用控制指標。各臨床科室要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制定本科室常見疾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規范。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作為院長、科室主任綜合目標考核以及晉升、評先評優的重要指標。國家衛生計生委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納入醫院評審、評價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指標體系。
(二)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基本情況調查。醫療機構對2012年度院、科兩級以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進行統計:抗菌藥物品種、劑型、規格、使用量、使用金額,使用量和使用金額分別排名前10位的抗菌藥物品種,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I類切口手術和介入診療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急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技術支撐體系。二級以上醫院設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據需要設置臨床微生物室,配備感染專業醫師、微生物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和臨床藥師,并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為醫師提供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專業培訓,對臨床科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參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感染專業醫師、微生物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和臨床藥師的培訓,尤其是縣級醫院相關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相關人員專業技術水平。
(四)嚴格落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醫療機構要根據本省(區、市)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明確本機構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對不同管理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進行嚴格限定,明確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分級管理制度的落實,杜絕醫師違規越級處方的現象。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38號),制定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流程,并嚴格執行。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不得在門診使用。
(五)建立抗菌藥物遴選和定期評估制度,加強抗菌藥物購用管理。醫療機構對抗菌藥物供應目錄進行動態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隱患、療效不確定、耐藥嚴重、性價比差和違規使用的抗菌藥物品種或品規。清退或者更換的抗菌藥物品種或品規原則上12個月內不得重新進入抗菌藥物供應目錄。
嚴格控制抗菌藥物購用品種、品規數量,保障抗菌藥物購用品種、品規結構合理。三級綜合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0種,二級綜合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35種;口腔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35種,腫瘤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35種,兒童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0種,精神病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10種,婦產醫院(含婦幼保健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40種。同一通用名稱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超過2種,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藥理學特征的抗菌藥物不得重復采購。頭霉素類抗菌藥物不超過2個品規;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不超過5個品規,注射劑型不超過8個品規;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注射劑型不超過3個品規;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各不超過4個品規;深部抗真菌類抗菌藥物不超過5個品種。醫療機構抗菌藥物采購目錄(包括采購抗菌藥物的品種、品規)要向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醫療機構確因臨床工作需要,采購的抗菌藥物品種和品規數量超過上述規定,經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提出申請,并詳細說明理由。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核準其申請抗菌藥物的品種和品規的數量和種類。
因特殊治療需要,醫療機構需使用本機構抗菌藥物供應目錄以外抗菌藥物的,可以啟動臨時采購程序。臨時采購由臨床科室提出申請,說明申請購入抗菌藥物名稱、劑型、規格、數量、使用對象和使用理由,經本機構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審核同意后,由藥學部門臨時一次性購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藥物品種啟動臨時采購程序原則上每年不得超過5例次。如果超過5例次,要討論是否列入本機構抗菌藥物供應目錄。調整后的抗菌藥物供應目錄總品種數不得增加。
醫療機構要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定,每半年將抗菌藥物臨時采購情況向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衛生行政部門要定期組織對轄區內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時采購報備情況進行合理性審核。
(六)加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指標控制力度。
綜合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4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口腔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70%,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5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腫瘤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40%,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10%,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1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百人天30DDDs以下。
兒童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5%,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5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百人天20DDDs以下(按成人規定日劑量標準計算)。
精神病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5%,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5%,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1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
婦產醫院(含婦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控制在術前30分鐘至2小時(剖宮產手術除外),抗菌藥物品種選擇和使用療程合理。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超過30%,原則上不聯合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其中,腹股溝疝修補術(包括補片修補術)、甲狀腺疾病手術、乳腺疾病手術、關節鏡檢查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顱骨腫物切除手術和經血管途徑介入診斷手術患者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4小時。
(七)定期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與評估。醫療機構定期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有條件的醫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分析本機構及臨床各專業科室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評估抗菌藥物使用適宜性;對抗菌藥物使用趨勢進行分析,出現使用量異常增長、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頻繁不合理使用、企業違規銷售以及頻繁發生藥物嚴重不良事件等情況,及時調查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
(八)加強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醫療機構要采取綜合措施,努力提高微生物標本質量,提高血液及其他無菌部位標本送檢比例,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根據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檢率不低于80%。開展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定期發布細菌耐藥信息,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針對不同的細菌耐藥水平采取相應應對措施;醫療機構按照要求向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報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數據信息,向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報送耐藥菌分布和耐藥情況等相關信息。
(九)嚴格醫師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和藥師抗菌藥物調劑資格管理。二級以上醫院要按年度對醫師和藥師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培訓、考核工作,醫師經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應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藥師經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藥物調劑資格。
(十)落實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制度。醫療機構組織感染、藥學、微生物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抗菌藥物處方、醫囑實施專項點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每個月組織對25%的具有抗菌藥物處方權醫師所開具的處方、醫囑進行點評,每名醫師不少于50份處方、醫囑,重點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癥醫學科等臨床科室以及I類切口手術和介入診療病例。
醫療機構根據點評結果,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前10名的醫師,向全院公示;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前10名的醫師,在全院范圍內進行通報。點評結果作為科室和醫務人員績效考核重要依據。醫療機構對點評中發現的問題,要進行跟蹤管理和干預,實現持續改進。
對出現抗菌藥物超常處方3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醫師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級和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制處方權后,仍出現超常處方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藥物處方權。藥師未按照規定審核抗菌藥物處方與用藥醫囑,造成嚴重后果的,或者發現處方不適宜、超常處方等情況未進行干預且無正當理由的,醫療機構應當取消其藥物調劑資格。醫師處方權和藥師藥物調劑資格取消后,在6個月內不得恢復。
(十一)建立完善省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監測網。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進一步完善本轄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與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互聯互通。努力提高監測的質量和效率,保障數據收集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注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加大公布、反饋和干預力度;定期公布本轄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和細菌耐藥監測情況,督促和指導本轄區醫療機構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十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醫療機構要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包括利用電子處方(醫囑)系統實現醫師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和藥師抗菌藥物處方調劑資格管理、控制抗菌藥物使用的品種、時機和療程等,實現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全過程控制;開發利用電子處方點評系統加大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工作力度,擴大處方點評范圍和點評數量;開發相應統計功能軟件實現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動態監測、評估和預警。
(十三)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通報和誡勉談話制度。醫療機構要定期對臨床科室和醫務人員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匯總,并向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對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每年報告一次;對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半年報告一次。國家(衛生計生委)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根據監測和醫療機構上報情況對醫療機構抗菌藥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強度進行排序,對于未達到相關目標要求并存在嚴重問題的,召集醫療機構第一責任人進行誡勉談話,并將有關結果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
(十四)完善抗菌藥物管理獎懲制度,嚴肅查處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衛生行政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合理性評估結果作為醫師職稱晉升、評先評優、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績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大對于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責任人的處理和懲罰力度,加大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行為的獎勵力度,引導醫務人員摒棄不合理用藥行為,逐步樹立良好的執業風氣和合理用藥氛圍。
對于存在抗菌藥物臨床不合理應用問題的醫師,衛生行政部門或醫療機構應當視情形依法依規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暫停處方權、取消處方權、降級使用、暫停執業、吊銷《醫師執業證書》等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于存在抗菌藥物臨床不合理應用問題的科室,醫療機構應當視情形給予警告、限期整改;問題嚴重的,撤銷科室主任行政職務。對于存在抗菌藥物臨床不合理應用問題的醫療機構,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視情形給予警告、限期整改、通報批評處理;問題嚴重的,追究醫療機構負責人責任。
(十五)加大總結宣傳力度,營造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氛圍。醫療機構要將本單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兩年多來的成效進行總結,并通過各種媒介向社會廣泛宣傳。要充分利用宣傳欄、醫患溝通會、網站信息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群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知識的宣教力度,提高群眾合理用藥意識。營造良好的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氛圍。
五、活動方式
(一)自查自糾。醫療機構根據國家和省工作安排,認真排查梳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的問題,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將自查自糾工作貫穿始終。
(二)督導檢查。
1.專項檢查。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統一部署和統一要求,組織開展本轄區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報國家衛生計生委。
2.重點抽查。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檢查組對全國部分省(區、市)和醫療機構進行重點抽查。
3.嚴肅處理。國家衛生計生委、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和醫療機構按照相關規定,分別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發現的嚴重問題予以處理。
(三)總結交流。2013年12月底前,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將本轄區2011-2013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總結報送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適時組織召開全國會議,總結3年活動情況,對活動中優秀單位進行表揚。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促進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控制細菌耐藥,是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現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措施。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切實從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認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對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重要意義,加強領導,細化措施,精心設計,周密安排,層層落實責任制,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工作落實,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務求實效。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根據本方案,制定本轄區工作方案,明確組織分工、活動安排、工作重點,指導醫療機構落實各項活動內容。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結合本地區、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實際和兩年來活動情況,認真剖析當前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突出問題和重點環節,通過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教育培訓、加大治理力度等綜合手段,集中治理,抓點帶面,點面結合,逐層突破,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三)認真總結,鞏固成果,持續改進。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藥水平,保障醫療安全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需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改進工作方法。2013年是3年活動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總結,研究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的關鍵一年。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計生委)和醫療機構要在3年專項整治活動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相關制度、指標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活動成果,堅決避免出現“反彈”現象。將活動重點轉移到監督醫療機構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從階段性活動逐步轉入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促進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續改進。
中新社約翰內斯堡4月30日電(記者王曦)針對“南非出現一種致命性新冠病毒變種”的傳聞,南非衛生部發言人福斯特·莫哈爾4月30日回應稱,上述傳聞純屬謠言,南非并未發現任何所謂“致命性”的新冠變種病毒,民......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帶領研究團隊通過納米化改造,設計形成了一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特異抑制作用的候選藥物分子,為新型抗菌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納米快報》。金......
近日,美國化學文摘社(CAS)與西湖大學(WestlakeUniversity)合作發布了“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生物材料”洞察報告。這份報告重點介紹了水凝膠、抗菌藥物、脂質納米粒、外泌體,生物墨水,可編程......
最近一段時間,支原體肺炎,被家長們刷屏了,不少孩子頂不住支原體肺炎感染入院。“阿奇霉素”登頂微博熱搜。來勢洶洶的支原體肺炎,不可小覷。關于支原體肺炎,這些知識必須知道!事實上,肺炎支原體既不是細菌也不......
處方藥類抗菌藥物等抗生素、三氯殺螨醇、具備阻燃特點的十溴二苯醚等14種新污染物,將被嚴格銷售管控,或禁止生產、禁止新建生產裝置、加工使用和進出口。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海關總......
當地時間8月31日,阿根廷衛生部通報,該國北部土庫曼省新增1例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據阿根廷《國民報》報道,該疾病已造成6人感染,2人死亡,死者為當地醫院LuzMédica的一名68歲的醫生和一名45......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一直都是神經外科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在圍手術期,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將嚴重影響臨床療效與預后,甚至危及生命。雖然抗菌藥物廣泛應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治療與預防,但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部分......
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是為了保證手術部位暴露時局部組織和血清中抗菌藥物的濃度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沾染細菌的藥物濃度,從而達到預防手術部位感染(SSI)的目的。那么,在什么樣的時機內給藥,預防SSI......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郭燕紅日前表示,2017年我國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到7.7%,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到36.8%。我國細菌耐藥趨勢總體平穩,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抗菌藥......
先做下名詞解釋:抗菌藥物循環——為了控制抗菌藥物的不均衡使用,在醫療機構中或某個特定病區對某類抗菌藥物進行定期更換的行為。圖片來源于網絡由于目前針對抗菌藥物循環使用的研究較少,該策略控制耐藥性的效果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