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5-24 10:15 原文鏈接: 關于脊髓損傷的分級介紹

      1.Frankel法

      1969年由Frankel提出。其將損傷平面以下感覺和運動存留情況分為五個級別:A.損傷平面以下深淺感覺完全消失,肌肉運動功能完全消失;B.損傷平面以下運動功能完全消失,僅存某些包括骶區感覺;C.損傷平面以下僅有某些肌肉運動功能,無有用功能存在;D.損傷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E.深淺感覺、肌肉運動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病理反射。Frankel法對脊髓損傷的程度進行了粗略的分級,對脊髓損傷的評定有較大的實用價值,但對脊髓圓椎和馬尾損傷的評定有一定的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約肌功能判斷,尤其是對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狀況表達不夠清楚。

      2.ASIA脊髓損傷分級

      目前被公認和被廣泛采用的為1992年美國脊髓損傷學會(ASIA)根據Frankel分級修訂的分級。A.完全性損傷:在脊髓損傷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無任何感覺或運動功能保留。B.不完全性損傷:在損傷神經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覺功能,但無運動功能。C.不完全性損傷:在損傷神經平面以下存在運動功能,且平面以下一半以上的關健肌肌力在3級以下。D.不完全性損傷:損傷平面以下存在運動功能,且平面以下至少一半的關鍵肌肌力等于或大于3級。E.正常:感覺和運動功能正常。ASIA分級與Frankel分級相比,有以下幾點差別。第一,ASIAA的定義是骶4至骶5段運動和感覺功能缺失。第二,ASIAB需要保留骶4至骶5的感覺功能。第三,ASIAC有一個量化標準:損傷平面以下半數肌肉運動評分為3/5或以下。由于3分表示抗重力,這意味著有一半的肌肉肌力不超過自己重量。

      3.國際脊髓損傷神經分類標準

      國際脊髓損傷評分標準是參照美國國立急性脊髓損傷研究會(NASCIS)評分標準(18)制定出的一種用積分的方式來表達脊髓損傷嚴重程度的方法。其將脊髓損傷程度進行量化,便于進行統計學處理比較和學術間相互交流。故國際脊髓損傷神經分類標準被認為是迄今最為先進的脊髓損傷評分方法。

      國際脊髓損傷神經分類標準的神經檢查包括感覺檢查、運動檢查及肛門指檢,測試肛門外括約肌。感覺檢查主要是檢查身體兩側各自的28個皮區的關鍵點,在每個關鍵點上檢查2種感覺,即針刺覺和輕觸覺,并按3個等級分別評定打分(0為缺失;1為障礙;2為正常。不能區別鈍性和銳性刺激的感覺評為0)。檢查結果每個皮區感覺有四種狀況即:右側針刺覺、右側輕觸覺,左側針刺覺、左側輕觸覺。把身體每側的皮區評分相加即產生兩個總的感覺評分(針刺覺評分和輕觸覺評分)用感覺評分來表示感覺功能的變化。運動檢查主要檢查身體兩側各自10對肌節的關鍵肌。檢查順序為從上到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臨床分級法。選擇進行檢查的這些肌肉與相應節段的神經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臨床做仰臥檢查(脊髓損傷時其他體位常禁忌)。按檢查結果將兩側肌節的評分集中得到總的運動評分,用這一評分來表示運動功能的變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