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學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縮寫為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1981年,艾滋病毒在美國首次發現。2015年,人類首次完全確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艾滋病毒在感染后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抗病毒治療并不能將病毒根除。在艾滋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于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
2015年3月4日,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艾滋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類首次完全確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種,分別是M、N、O、P,每種各有不同源頭,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早已證實來自黑猩猩,但較罕見的O和P則是到后來才被證實O和P均是來自喀麥隆西南部的大猩猩。
全球至今只有兩宗P型病例,O型亦只有10萬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