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學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縮寫為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1981年,艾滋病毒在美國首次發現。2015年,人類首次完全確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艾滋病毒在感染后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抗病毒治療并不能將病毒根除。在艾滋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于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 2015年3月4日,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艾滋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類首次完全確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種,分別是M、N、O、P,每種各有不同源頭,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早已證實來自黑猩猩,但較罕見的O和P則是到后來才被證實O和P均是來自喀麥隆西南部的大猩猩。 全球至今只有兩宗P型病例,O型亦只有10萬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非。......閱讀全文
艾滋病毒(學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縮寫為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1981年,艾滋病毒在美國首次發現。2015年,人類首次完全確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艾滋病毒在感染后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抗病毒治療并不能
首次發現 艾滋病最早是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美國被識別,并受到當時里根保守政府的忽視。但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有識的醫生與科學家的持續工作下,累積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艾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致因(etiology),同時,因藥癮者共用針具以及輸血而感染的病例逐漸增多,許多科學家開始
病毒基因組是兩條相同的正鏈RNA,每條RNA長約9.2-9.8kb。兩端是長末端重復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含順式調控序列,控制前病毒的表達。已證明在LTR有啟動子和增強子并含負調控區。LTR之間的序列編碼了至少9個蛋白,可分為三類:結構蛋白、調控蛋白、輔助
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濕氣對產品帶來的煩惱無時不在困擾著人類。應用固體吸附劑進行吸濕的過程中同步對吸濕后的吸附劑進行再生脫水處理,使固體吸附劑循環使用,整個吸濕工作可以連續進行。克服了靜態固體吸附不能連續除濕而制冷冷凝除濕在低溫低濕情況下無能為力的缺點。可發揮其在低溫低濕條件下可連續穩定、大除濕量
常用方法為共培養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離單個核細胞,加PHA刺激并培養后,加入病人單個核細胞診斷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將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細胞經PHA刺激48~72小時作體外培養(培養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釋放至細胞外,并使細胞融合成多核巨細胞,最后細胞破潰死亡。亦可用傳代
氣溶膠按其來源可分為一次氣溶膠(以微粒形式直接從發生源進入大氣)和二次氣溶膠(在大氣中由一次污染物轉化而生成)兩種。它們可以來自被風揚起的細灰和微塵、海水濺沫蒸發而成的鹽粒、火山爆發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燒的煙塵等天然源,也可以來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燒、交通運輸以及各種工業排放的煙塵等人為源。
不加穩定劑時,病毒在-70℃冰凍下失去活性;而添加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在-70℃時冰凍3個月仍保持活性。 對消毒劑和去污劑亦敏感,0.2%次氯酸鈉、0.1%漂白粉、70%乙醇、35%異丙醇、50%乙醚、0.3%H2O2 0.5%來蘇爾處理5分鐘能滅活病毒,1%NP-40和0.5%tr
根據來源分類,羧肽酶可分為動物羧肽酶、植物羧肽酶和微生物羧肽酶。在哺乳動物的不同阻織中含有一系列的金屬羧肽酶,以執行相應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主要幫助消化食物、羧肽酶E選擇性地加工.生物活性肽、羧肽酶M選擇性地參與肽類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高爾基體中)和羧肽酶N(血漿中)參與肽和蛋白質的
冰箱是保持恒定低溫的一種制冷設備,也是一種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溫狀態的民用產品。箱體內有壓縮機、制冰機用以結冰的柜或箱,帶有制冷裝置的儲藏箱。家用電冰箱的容積通常為20~500升。 1910年世界上第一臺壓縮式制冷的家用電冰箱在美國問世。1925年瑞典麗都公司開發了家用吸收式冰箱。192
簡單地講,頻閃光源是指一種可以快速閃動的光源。而頻閃儀則是指可以用來產生這種光源的儀器,通常用來觀察快速移動或者震動物體,使高速運動物體看上去像靜止的一樣。 頻閃儀可以產生非常短的光脈沖,其持續時間只有1/100000秒。這些高亮度的短暫閃光把高速運動物體的圖象“靜止”在人的視網膜上,使人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