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辦,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于2018年6月15日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相關報道:第十三屆化學會 分析化學的進展與未來)。6月16日在“蛋白質分析與質譜分析”分會場上,由復旦大學的陸豪杰帶來了《關于質譜的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組分析新方法》的報告。
會場照片
復旦大學陸豪杰
復旦大學陸豪杰帶來了《關于質譜的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組分析新方法》的報告。陸豪杰講到,蛋白質翻譯后修飾(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是指蛋白質在翻譯中或翻譯后經歷的共價修飾過程,PTMs直接影響蛋白質的功能,廣泛調控各種生命過程。質譜技術是分析蛋白質及其翻譯后修飾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大部分翻譯后修飾蛋白質含量低,分析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非修飾蛋白質的抑制和干擾,很多修飾還沒有被大規模研究的可靠方法。因此,急需發展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組質譜分析的新方法,實現更多低豐度翻譯后修飾蛋白質及其位點的可靠定性和定量分析。
陸豪杰接著又講到發展了一系列針對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組的質譜分析方法。發展了基于小分子衍生和氟固相微萃取技術的4-羥基壬烯醛修飾、N-糖基化修飾等分析方法 1-3 ,將離子化效率提高了一個數量級,選擇性提高了1-2個數量級,并提供了更豐富的串級質譜碎片離子用于糖鏈同分異構體的區分;發展了基于復合納米材料的棕櫚酰化蛋白質組富集新方法,富集選擇性達500:1 (非修飾肽:修飾肽),鑒定了迄今最大的小鼠棕櫚酰化修飾蛋白組數據集;發展了泛素化蛋白質和糖化蛋白質等的定量新方法,實現了位點特異性的蛋白質泛素化定量。
現場提問交流
墻報展示廳
更多資訊內容,敬請關注持續報道。。。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2024年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創建蛋白質組學體系”成為本年度入選的3項重要醫學成就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西湖大學教授管坤良(開展相關研究......
阿爾法折疊3通過準確預測蛋白質、DNA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改變對生物世界和藥物發現的理解。圖片來源:深度思維/IsomorphicLabs《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問世。它能以高準確率預測蛋白質與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結構。這種用計算機解析蛋白質與其他分子復雜相......
項目概況復旦大學超高分辨蛋白質組測量分析系統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復旦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系統(網址為:https://czzx.fudan.edu.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5月2......
熱熱鬧鬧的線粒體大廠中,線粒體基因細胞色素b(CYTB)兄弟的一項全新能力,已被我國科學家解鎖出來。5月3日,國際期刊《細胞-代謝》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的該項研究成果。......
瑞典哥德堡大學科研人員探明了細胞中的能量如何通過微小的原子運動引導以到達蛋白質中的正確位置。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科研人員使用飛秒X射線晶體學技術分析了果蠅中的一種蛋白質,即光......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黃河、柳紅合作,研究設計合成了一種含有吡啶甲醛片段的可斷裂分子探針2PCA-Probe,可實現對蛋白質N-端的深度富集檢測。相關研究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蛋白質水解是一......
2月29日,德國、波蘭、法國與中國臺灣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學術期刊《細胞》發表成果,開發出能在幾分鐘之內預測蛋白質“糖衣”形態的新型計算方法,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蛋白質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幫助藥物與疫苗研發......
葉綠體中的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塑造者。葉綠體約在15億年前通過藍藻內共生進化而來。在進化過程中,葉綠體基因要么被廢棄,要么逐漸轉移到細胞核染色體中,導......
猴子有尾巴,而人類和猿類的尾巴卻在進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自然》28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人類和猿類演化掉尾巴的遺傳學基礎。靈長類動物尾部表型的系統發育樹(Ma表示百萬年前)。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