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9-15 15:20 原文鏈接: 寫在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正式啟動之際

      行走在中國防治荒漠化成就展大廳,一幅長約50米的巨型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圖映入眼眸。在綠色土地的“夾縫”中,黃褐色的“一帶一路”從中國向西延伸,越過里海,直抵地中海。

      西安、蘭州、喀什、杜尚別、塔什干、阿什哈巴德、德黑蘭……一個個城市之間不僅有了有形鐵路,也有了無形紐帶——《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期間,“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9月10日正式啟動。這一合作機制將把綠色發展理念、綠色技術和綠色投資帶到沿線國家。

      這也意味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攜起手來,共同化解挑戰和困境,共享荒漠化防治經驗,構建生態安全共同體。

       1.從負擔到機遇:挖掘沙漠本身蘊藏的生態財富

      土地荒漠化已經成為地球的頑疾。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65個國家中,超過60個正遭受著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

      用傳統的眼光看,人們對于沙漠的認識大多局限于“死亡之海”“不毛之地”。治沙中,把沙漠作為財富的“反向思維”,顛覆著傳統理念。用可持續眼光看待沙漠,沙漠也充滿了發展的機遇。

      “正所謂,沙漠里面可以長出綠色食品和綠色財富,只要我們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就可以讓荒漠化得到有效的治理。”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院長王濤說。

      此次《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期間,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全球首部沙漠生態財富報告——《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評估報告》,就以沙漠經濟學的視角,對庫布其和中國治沙的生態價值進行了深刻總結。

      根據報告評估,中國庫布其沙漠共計修復綠化沙漠969萬畝,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帶動當地民眾脫貧超過10萬人。

      “庫布其沙漠30年來的治理成果讓人欽佩,中國的治沙經驗為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和全球荒漠化問題提供了借鑒。”愛沙尼亞環境部部長希姆·基斯勒說。

      “中國治沙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運用了市場機制,通過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企業、群眾等社會力量參與治沙。因地制宜、適度發展沙區產業,實現共同發展,為全球土地可持續管理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有利借鑒。”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可持續土地管理商業論壇上說。

      從庫布其的大漠到塞罕壩的林海,從甘肅民勤到寧夏中衛,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中國創造了一個個“綠進沙退”的奇跡。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感慨地說:“中國為防治荒漠化開出了‘中國藥方’,為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這個世界目標提供了‘中國方案’,為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

      2.從科技到政策:實現“一帶一路”生態的綠色貫通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大量分布著一種被稱作地球環境癌癥的“砒砂巖”。

      當地專家講,生命遇之,如遇砒霜,由于異常貧瘠,其上幾乎寸草不生。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巖石上,卻能生長一種植物——沙棘。

      “沙棘的根系橫向生長,正好可以嵌入砒砂巖的縫隙中,防風固沙。”內蒙古沙棘生態產業促進會理事長李云飛介紹說,在政策扶持和科技創新的支撐下,沙漠的種植資源豐富了,治沙漸漸有了生態和產業基礎。

      一線實踐者的觀點和專家的論證不謀而合。

      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盧琦看來,中國治沙取得成效,主要依靠政府主導、公共參與、科技支撐和法律保障,其中科技研究為治沙提供基礎和保障。

      “我們積極整合治沙科技成果,在沙區集中推廣應用了低覆蓋度治沙、沙障防沙治沙等技術成果,建立了一批科技推廣項目示范點以及標準化示范區,形成了‘億利模式’‘仁創模式’等沙區綠色發展的典型模式。”國家林業局總經濟師張鴻文說。

      與此同時,共享科技治沙成果的努力已經在很多地區展開。“中國的公路防沙治沙技術已推廣到撒哈拉沙漠地區,為利比亞的海岸和沙漠公路建設提供了風沙危害的防治方案。”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雷加強指出。

      在“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下,中國將為沿線國家提供學習基地,搭建交流平臺,定期磋商,凝聚共識,為推動國際治沙合作作出貢獻。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莫妮卡·巴布表示,“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將促進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實現,也會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們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山水相連,是生態命運共同體。只有共同迎接挑戰,才能共享生態安全。”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主任潘迎珍說,在科技交流和民心相通中,“一帶一路”正在成為一條綠色生態之路。

      3.從治沙到治窮:放大治沙扶貧方略的民生效應

      每一座沙漠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讓沙漠變為綠洲,不僅需要發展理念和思維方式的變革,更關乎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型。

      治沙與治貧是一對“孿生兄弟”,除了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機制的創新更能把治沙者和貧困者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目前,中國有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2%。全國近35%的貧困縣、近3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沙區。沙區是中國生態治理的難點,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

      在不斷的機制創新中,中國尋找到制服“沙害”的秘訣,找到了打開沙漠黃金寶庫的鑰匙。

      “我們在長期治沙中積累起一種長效利益機制,創新政府、私營企業、農牧民的伙伴關系,做到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性改善’。”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說,這種公私合作伙伴關系是可復制的,發展模式是可推廣的,技術創新是可借鑒的。

      張建龍認為,全民治沙在為沙漠增綠的同時,培育出林果業、養殖業、生態旅游業以及加工服務業等諸多產業,增強防治的持續發展能力,更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凝聚起一種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國將治沙和治窮相結合。在中國,沙漠沒有被看成一個問題,而被視為機遇,即在綠化沙漠的同時帶來就業、減貧的機遇,這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具有啟發意義。”加納環境科學與技術創新部副部長帕特里夏·安佩安格說。

    相關文章

    首屆屬于民營企業的“一帶一路”峰會在北京召開

    北京8月31日,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主題的首屆民營企業共建“一帶一路”峰會30日在北京召開。峰會由全國工商聯主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支持,中國國際貿易促進......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

    名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索引號000014672/2022-00112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生成日期2022-0......

    西部高校,成立3大重磅研究院

    日前,陜西能源化工碳中和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學新疆“一帶一路”能源研究院相繼成立。陜西能源化工碳中和研究院研究院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面向能源化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重大需求,聚......

    江蘇大學舉行“一帶一路”農業現代化論壇

    日前,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江蘇大學主辦的2021年“一帶一路”農業現代化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在江蘇鎮江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后疫情時代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國內外政產學研商各界......

    澳撕毀“一帶一路”備忘錄和框架協議

    我們對澳大利亞外長4月21日宣布撕毀中方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簽訂的“一帶一路”備忘錄和框架協議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一帶一路”是一個經濟合作倡議,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開放、包容、透明......

    “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與減災獲得階段性成果

    防災減災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共同面臨的挑戰,也是國際相關領域的研究重點。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崔鵬團隊,針對當前“一帶一路”災害研究缺乏致災因子、孕災背景本底數據、未......

    科技部審批通過第二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共19家

    近日,科技部審批通過了第二批19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新疆兩家單位獲批,分別為以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和上海藥物所作為依托單位聯合申報的中國—烏茲別克斯坦新藥“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由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

    助力“一帶一路”地球大數據可持續發展

    “大數據正在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數據在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中展現出巨大潛力。”近日,第四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本屆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在會上如此表示。郭......

    祁連山國家公園監測發布:荒漠化面積減少植被趨好

    祁連山青海片區荒漠化面積減少、植被生態質量繼續趨好,這是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氣象局近日聯合發布的《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顯示的內容。《公報》基于地面監測資料和衛星遙......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智庫論壇召開

    11月4日-5日,“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智庫論壇暨東北亞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于北京召開。大會由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支持,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