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5-19 17:26 原文鏈接: 冰凍圈地區微塑料研究獲進展

      微塑料通常指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纖維、薄膜、碎片、微球等。微塑料具有質量輕、體積小、不易分解等特性,在水體、土壤、沉積物、大氣等環境中廣泛分布,帶來潛在的氣候環境影響,被認為是全球重要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南北極以及青藏高原等典型冰凍圈地區通常遠離人類活動密集區,是探究污染物來源、傳輸以及影響的天然實驗室。特別是微塑料在冰凍圈地區的分布特征以及遷移轉化過程的研究,逐漸成為冰凍圈化學研究的新領域。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化學與環境研究團隊針對微塑料在冰凍圈地區的特征及其來源等進行研究(圖1),并取得系列成果。研究基于青藏高原表土樣品的分析,揭示出高原表土中微塑料平均豐度為47.12個/kg(范圍:5-340個/kg),高值出現在距離城鎮較近的地區,如拉薩、那曲和林芝等(圖2)。與其他地區土壤中微塑料數據相比,青藏高原表土中微塑料含量相對較低;纖維占檢測到的微塑料顆粒的43.54%,其次是碎片(32.20%)和薄膜(23.78%);微塑料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小尺寸微塑料(50-500μm)約占所有微塑料的66%。 

      藏東南地區德木拉冰川雪坑中微塑料的平均豐度為9.55±0.9個L-1,主要形態為塑料纖維和薄膜,尺寸以小于200μm的為主導(圖3)。德木拉冰川微塑料沉積通量約為7640±720至9550±900個 m-2 yr-1,冰川融水輸出量約為5.9±1.3×109至6.6±1.4×109個yr-1,表明該冰川融水可能是下游水生生態系統中微塑料的重要來源。同時,模擬結果表明,藏東南冰川區微塑料主要來源于大氣遠距離傳輸。 

      科研團隊基于全球不同冰凍圈地區(包括南北極、青藏高原、阿爾卑斯以及安第斯山等區域)微塑料的研究,系統總結了雪冰中微塑料研究的方法以及分布特征(圖1)。對雪冰采樣、預處理和微塑料識別方法的總結表明,由于目前缺乏統一標準的采樣流程與檢測方法,使雪冰中微塑料的豐度、尺寸分布、形狀和聚合物組成呈現顯著差異。在北極和南極地區,海冰及其上覆積雪對微塑料的臨時儲存、傳輸和釋放尤為重要;陸地積雪和山地冰川中微塑料的研究則強調了大氣傳輸的重要性。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等冰川區域,被認為是中低緯度地區人類活動排放的微塑料的重要匯,冰芯微塑料記錄也可為探究人類活動污染物的歷史變化提供新見解(圖4)。同時,近期研究發現微塑料具有吸光特性,其對冰凍圈消融的氣候環境影響亟待深入研究,冰凍圈地區微塑料對碳循環的潛在影響也亟待進一步加強研究。該研究進一步強調了大氣傳輸是微塑料傳輸進入偏遠冰凍圈地區的重要途徑;海冰及其上覆積雪中微塑料隨洋流的遷移是北極和南極地區微塑料傳輸的重要途徑。 

      同時,研究系統總結了大氣微塑料采樣方法、前處理方法、檢測分析以及模式模擬,梳理了不同地區大氣微塑料豐度及其分布情況(圖5),指出不同采樣與檢測分析方法對塑料特征影響較大。亟需進一步加強在青藏高原等偏遠地區進行大氣微塑料的研究,是認識微塑料全球循環的關鍵過程。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上。相關工作由西北研究院、蘭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暨南大學以及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等共同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及西北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資助課題等的支持。

      論文鏈接:1234 

    圖1.全球冰凍圈地區微塑料研究分布圖 

    圖2.青藏高原表土中微塑料豐度分布圖(Yang L et al., 2022, SOTE) 

    圖3.藏東南德木拉冰川雪坑中微塑料尺寸、顏色、形狀以及化學組成特征及其豐度的垂直分布(Wang Z et al., 2022, EP) 

    圖4.典型冰凍圈地區微塑料傳輸以及遷移轉化過程及其潛在的氣候環境影響示意圖(Zhang Y et al., 2022, ESR) 

    圖5.全球大氣微塑料研究站點及其分度分布(Luo X et al., 2022, SOTE

    相關文章

    塑料容器微波加熱時釋放大量微粒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當在微波爐中加熱時,包裝嬰兒食品的塑料容器會釋放出大量顆粒。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過去幾年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發現,塑料會......

    新研究闡明微塑料在呼吸道沉積

    研究表明,人類每小時可能會吸入約16.2塊微塑料,相當于1周吸入1張信用卡的塑料量。而這些微塑料通常含有有毒污染物和化學物質,吸入后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健康風險,因此了解它們如何在呼吸系統中傳播對于預防和......

    微塑料的年齡有多大?

    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來確定海洋中微塑料的年齡。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近海微塑料的年齡范圍為1到3年,而近岸微塑料的年齡范圍則為0到5年。來自旭化成公司和九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確定海洋......

    有毒的定時炸彈

    世界上最常見的垃圾形式是香煙過濾嘴。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過濾嘴會釋放出成千上萬的有毒物質和塑料纖維,對水生幼蟲有害。鑒于這些發現,研究人員主張全面禁止香煙過濾嘴的使用。據估計,每年有4.5萬......

    水母黏液的妙用

    以色列布勞德工程學院近日發表聲明說,由該校研究人員領銜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從一些水母中提取的黏液可在水中“捕獲”微小顆粒并加速其沉淀,從而較為高效地去除微塑料等污染物質。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微塑料影響黃羽肉雞產肉和肉品質性狀研究獲進展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家禽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在飼養的肉雞肌肉組織中發現微塑料殘留,并揭示出微塑料殘留會引發轉錄組和代謝組變化、誘導肌肉肥大、降低雞肉品質。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Scienceof......

    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其生物效應及其對人類的危害

    塑料制品無處不在,已經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塑料涉及到我們的衣食住行,支撐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塑料是一把“雙刃劍”。不可降解的塑料被丟棄到環境中,對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圖1.......

    微塑料改變海鳥腸道微生物群

    意大利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生態與進化》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與攝入較少微塑料的海鳥相比,攝入高水平微塑料的野生海鳥腸道內的微生物總體上更豐富多樣,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多樣性的增加對海鳥意味著什么。......

    微塑料改變海鳥腸道微生物

    與攝入微塑料較少的海鳥相比,攝入大量塑料顆粒的海鳥的消化系統含有更多樣化的細菌。但目前尚不清楚腸道微生物組多樣性的增加對海鳥意味著什么。相關研究3月27日發表于《自然-生態與進化》。海鳥很容易吃到微塑......

    廣州地化所揭示微塑料對紅樹林沉積物硫循環的影響

    微塑料(粒徑小于5mm的塑料)是一類在海岸帶環境中廣泛分布的新污染物,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紅樹林濕地是海岸帶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約占全球海岸線的60-75%。受陸地和海洋活動的影響,......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