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23日說,盡管該機構2007年發表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有關“喜馬拉雅冰川消融”的表述存在錯誤,但他不會因此辭職。
帕喬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冰川消融數據確實是個錯誤,冰川消融數據在沒有按照規程展開審核后就予以公開,“不過,這不會降低報告的總體價值”。
《星期日泰晤士報》17日披露,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2007年發布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其中有關喜馬拉雅冰川將在2035年完全消融的表述未經同行評審,直接引自一名印度科學家1999年接受《新科學家》周刊的采訪內容。
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20日證實了這篇報道并就此道歉。
有關喜馬拉雅冰川將在2035年完全消融的表述,一度引起不少環保人士及一些國家政府的擔憂,并成為全球關注氣候變暖的一種“推動力”,也是去年底丹麥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內外的熱議話題。
盡管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已承認錯誤,但帕喬里拒不辭職,也拒絕對報告撰寫人采取任何處分。
帕喬里說:“我沒有辭職打算,委員會不會對報告作者采取任何行動……這類錯誤今后可以避免。”
帕喬里解釋,工作人員出錯實屬無意,況且與整篇報告相比,這不算大錯。但全世界必須承認,冰川消融的速度比以往要快。“理性的人看問題從大處著眼。我自信,世界各國領導人將繼續信任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
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眼下正在撰寫一份新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這份報告有望于2014年公開。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個不同地點的相機陷阱的數據分析顯示,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該論......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帶領的衛星導航與遙感研究團隊,開展了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的空間大地測量研究,綜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
由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6月7日出版的《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刊發論文稱,泄漏的氫氣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這是迄今對......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事件歸因為何?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該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學領域Top期刊《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 據介紹,&nb......
“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國家總體氣候狀況初步研判認為,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然呈現出多發強發的態勢。”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我國南方地......
當巴西亞馬孫雨林的一棵樹木被砍倒,萬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積雪可能就會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張精致的生命之網,每個部分都互相影響著并將之反映到整體層面,共同創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響樂”。世界因相......
6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2022年度《中國氣候公報》。該報告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國基本氣候概況、氣候系統監測狀況以及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
12月28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2022中國藍天先鋒論壇”上發布了《藍港先鋒2022:中國典型港口空氣與氣候協同力評價》(以下簡稱《藍港先鋒2022》)和《航運先鋒2022:航運減污降碳進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