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
《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的條約,對近100種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人造化學品進行了監管。雖然主要目的是保護臭氧層,但ODS也是強效溫室氣體,因此該協議減緩了全球變暖。
新的研究表明,這種影響包括將第一個無冰的北極夏季(目前預計將發生在本世紀中葉)推遲最多15年,具體取決于未來的排放量。
美國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哥倫比亞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估計,每減少1000噸ODS的排放,就可拯救大約7平方公里的北極海冰。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ODS不像二氧化碳等其他溫室氣體那么豐富,但它們會對全球變暖產生真正的影響。ODS對北極的影響尤為強大,其在推動20世紀下半葉的北極氣候變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阻止這些影響不是議定書的主要目標,但它是一個很好的副產品。
第一個無冰的北極夏季意味著北冰洋幾乎沒有海冰,這將是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志。研究結果表明,《蒙特利爾議定書》是一項非常強大的氣候保護條約,其作用遠遠超過修復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
該研究使用了新的氣候模型,模擬表明保護臭氧層本身對減緩北極海冰的流失沒有任何作用,而所有的好處都與ODS作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有關。
《蒙特利爾議定書》取得了成功,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大氣中ODS的濃度下降,并且有跡象表明臭氧層已開始愈合。不過,研究也表明,2010—2020年間ODS濃度略有上升,因此仍需保持警惕。
由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6月7日出版的《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刊發論文稱,泄漏的氫氣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這是迄今對......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事件歸因為何?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該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學領域Top期刊《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 據介紹,&nb......
“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國家總體氣候狀況初步研判認為,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然呈現出多發強發的態勢。”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我國南方地......
當巴西亞馬孫雨林的一棵樹木被砍倒,萬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積雪可能就會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張精致的生命之網,每個部分都互相影響著并將之反映到整體層面,共同創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響樂”。世界因相......
6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2022年度《中國氣候公報》。該報告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國基本氣候概況、氣候系統監測狀況以及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
12月28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2022中國藍天先鋒論壇”上發布了《藍港先鋒2022:中國典型港口空氣與氣候協同力評價》(以下簡稱《藍港先鋒2022》)和《航運先鋒2022:航運減污降碳進展研究》(......
12月24日,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碳中和綠色轉型與氣候變化”教席(籌)共同承辦,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研究院協辦的第二屆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