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11-03 14:13 原文鏈接: 冰期間冰期流域侵蝕風化與印度夏季風同步變化新發現

      地表巖石/礦物風化被認為是維持地球宜居性和不同尺度碳循環平衡的重要因子,是系統地球科學和地表地球動力學領域研究的基礎理論前沿之一。但是,巖石風化與高原隆升、氣候變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存在較多爭論,特別是季風盛行的青藏高原周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相關的侵蝕和風化記錄主要來自于物源和氣候信息混合的邊緣海,而缺乏高分辨率和可靠的單一盆地侵蝕和風化記錄,特別是冰期-間冰期尺度的連續記錄。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中科院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金章東研究團隊,運用中國大陸環境科學鉆探工程在青藏高原東南緣鶴慶盆地獲取的666米湖泊沉積巖心,在古地磁、碳-14測年和軌道調諧建立的可信年代序列基礎上,通過沉積巖心Rb含量、Rb/Sr和Al/Na比值重建整個更新世(過去260萬年)硅酸鹽巖、碳酸鹽巖風化和侵蝕的歷史(圖1)。該研究提出Rb/Sr比值反映出硅酸鹽巖來源的Rb和碳酸鹽巖來源的Sr的相對通量,而Al/Na比值是硅酸鹽巖侵蝕和風化的平衡,它們所揭示的流域硅酸鹽巖和碳酸鹽巖風化強度在冰期-間冰期尺度上均與印度夏季風同步變化。在間冰期,硅酸鹽巖風化強度主要受控于溫度變化;而冰期時,碳酸鹽風化和粘土侵蝕占主導,明確了冰期-間冰期印度夏季風對流域侵蝕風化行為的控制。該研究有助于提升流域硅酸鹽巖和碳酸鹽巖風化相互競爭機理及其與季風氣候關系的認識。

      相關研究成果以Glacial-interglacial variation in catchment weathering and erosion paces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Pleistocene為題,在線發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支持。

    鶴慶HQ-2002鉆孔2.64 Ma以來Rb含量、Rb/Sr和Al/Na比值及阿拉伯海ODP 722海表溫度變化(Herbert et al., 201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