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由國家海洋局推薦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國家海洋局主導的項目首次獲得該獎項一等獎。
劉峰在國家科技獎講堂發表演講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劉峰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說,“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剛完成實驗性應用的節點就得到了國家科技獎,這對于整個團隊來說,既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鞭策。從項目立項之初到研發過程中,研發團隊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海試期間,李克強總理和劉延東副總理曾親自給團隊發來賀電,正是這種榮譽感讓大家信心倍增。
劉峰說,包括項目的組織部門國家海洋局,先后有一百多家單位參與了這個項目,研發階段,科研人員們勤勞肯干,兢兢業業,充分發揮了中國載人深潛的精神,才圓滿完成了研制及海上試驗和實驗性應用等任務,為國家深海裝備、技術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鼓勵、培養了一批人才,這些雄厚的人才基礎將作為今后進軍深海的中堅力量,為使我國科學家走到世界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提供了有效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蛟龍號的研制和應用開辟了一門新的學科領域——深淵科學研究,并在國際上掀起了開展深淵科技研究的新的熱潮。它建立了全國開放共享的機制,標志著中國深海載人科研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深海技術裝備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和社會效益,為人類探索海洋、研究海洋、保護海洋做出了突出貢獻。蛟龍號已成為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大國重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潛水器本體、母船及水面支持系統、潛航員培訓、應用體系等4個方面。在國內僅有600米級載人深潛技術的基礎上,組織100多家單位通過連續十余年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解決了7000米大深度耐壓、密封、安全技術,可靠水聲通信技術,深海復雜環境下精細作業技術等世界性難題,成功研制了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建立了完整的研發和應用體系,創建了載人潛水器深潛作業技術體系,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由跟跑向領跑的跨越。
該項目自2002年6月立項,于2009年開始海上試驗,連續4年成功完成了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7000米級海上試驗,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7062米的世界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2013年~2017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轉入試驗性應用階段,先后在我國南海、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西太平洋海山結殼勘探區、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西太平洋雅浦海溝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區7大海區下潛,涵蓋了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實現了100%安全下潛,主要為國家海洋局深海資源勘探計劃、環境調查計劃,科技部“973”計劃,中國科學院深海先導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深部計劃5大計劃提供技術和裝備支撐。
自海上試驗以來,蛟龍號共成功下潛158次,17個潛次作業水深超過6000米,連續大深度安全下潛。總計歷時517天,總航程8.6萬余海里,獲得了豐富多樣的海底樣品,攝錄了大量視像資料,取得了許多國際前沿科研成果。15年來,蛟龍號獲得授權發明ZL20項,實用新型ZL28項,軟件著作權7個,發表論文180篇,制定行業標準2項,獲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
記者獲悉,此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有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1項。除了蛟龍號,涉海獲獎的還有:南海高溫高壓鉆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魷魚貯藏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參與的國家海島礁測繪重大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遠海域定位導航與通信融合關鍵技術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
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去年從大洋深處帶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體內,竟檢出了微塑料。據了解,微塑料的概念是英國科研人員于2004年首次提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中空纖維膜組件細菌截留性能檢測方法》意見的通知。據悉,超濾是介于微濾和納濾之間的一種膜過程,主要用于分離溶液中的大分子、膠體和微粒。超濾膜除了用于常規的過濾外,還......
自然資源部今天正式掛國家海洋局牌子。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自然資源部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自然資源部統一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等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部門,整合了原國土資源部及原國家海洋局、原國家測繪地理信......
3月19日電,國家海洋局19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但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公報顯示,20......
3月1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7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據初步核算,2017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77611億元,比上年增長6.9%,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4%。據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
中國國家海洋局3月1日在北京發布《2017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17年中國海洋經濟實現穩中向好發展,結構調整持續深化。據初步核算,2017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7.7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
我國出臺首個南極人類活動環保管理制度南極旅游有了環保“緊箍咒”南極成為人們春節出行新選擇。攜程發布的《2018春節出境旅游趨勢預測報告》稱,今年春節南極游市場異常火爆。雖然春節去南極的游客平均花費高達......
1月22日下午至23日上午,國家海洋局中國海警2502船繼續在東海海域油輪碰撞事故現場開展監視監測。22日下午,海警船舶在沉船點東南5公里處發現長約2公里、寬約1.5公里的銀白色油污帶,受風浪影響呈離......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由國家海洋局推薦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獲......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由國家海洋局推薦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