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獎勵著名科學家的杰出成就,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議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我國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命名儀式于1月4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并向五位科學家分別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運行軌道銅牌。
劉延東說,屠呦呦等科學家作為我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矢志創新、求真務實,在各自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科技界乃至全社會的認可與贊譽。希望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楷模,深入學習他們忠于祖國和人民的愛國情懷、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在邁向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偉大征程中作出貢獻。劉延東強調,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也是國家科技進步的寶貴財富,要為他們創造更好科研條件,大力宣傳先進事跡,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
據悉,小行星是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愿進行提名并得到國際命名的天體。其命名是世界公認的記載褒獎杰出人士的一種方式,目前我國已有包括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在內的80余位科學家獲此殊榮。
美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奧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于9月底在美國猶他州沙漠中安全著陸,并帶回了從貝努小行星上采集的250克樣本。貝努小行星有45億年歷史,蘊含源自太陽系早期的物質,被認為......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領銜的分析團隊,利用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的觀測數據,測量了來自銀盤的超高能段(10TeV -1PeV)彌散伽馬射線輻射。這是目前在超高能段對銀盤面進行的最......
中新網南京10月2日電(記者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日消息,北半球金秋十月,成為星空愛好者的黃金季節。天宇在十月期間迎來群英“接檔”:金星合月、日環食、獵戶座流星雨極大、金星西大距、土星伴月......
據外媒19日報道,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的巖石樣本將于24日被帶回地球并分析,預計其將攜帶250克2020年收集的巖石材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預測,貝努可能會在218......
宇宙中又多了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編號為236845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侯祥麟星”。4月4日,“侯祥麟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中國石油大廈舉辦,紀念侯......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在近地小行星“龍宮”樣本上發現了尿嘧啶,這是形成RNA和維生素B_3(陸地生命代謝的重要輔因子)的基本構件之一。這些發現強烈表明,核酸堿基如尿嘧啶等或由......
英國《自然》雜志2日連發5篇論文,報道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項目的重要觀測結果。這些結果將為人類揭示應如何利用這種方法打造一個防御系統,從而防止天體對地球的潛在威脅。......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九州大學等日前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通過分析“隼鳥2”號探測器從小行星“龍宮”帶回地球的樣本,他們發現其中含有約2萬種由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組成的有機物分子,其中一些是組成......
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內的國際團隊,首次對日本“隼鳥2”號飛船采集到的小行星“龍宮”表面的樣本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樣本擁有豐富的有機分子。最新發現表明,來自太空的有機物質儲藏了地球生命所......
一顆小行星于英國當地時間13號凌晨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摩擦燃燒,并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發生爆炸,火光照亮了夜空。這一罕見現象在法國、英國等地均可觀測,并被不少網友拍下。據報道,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Sar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