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6-27 09:50 原文鏈接: 創新人才成長的張弛之道

    青蒿素的化學結構

    王澍的代表作之一“錢江時代”

    王澍

    屠呦呦

      2012年2月名不見經傳的王澍獲得國際建筑頂級大獎,引起廣泛關注。聯想起2011年9月獲得國際醫學頂級大獎的屠呦呦,他們均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大學生,在獲獎前都默默無聞。在舉國呼喚創新人才的時候,兩人獲獎不僅提振了中國本土創新信心,而且也引發了對創新人才成長道路的深入思考。

    兩種成才模式

      屠呦呦所獲得的拉斯克獎,主要用于表彰在醫學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被看作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屠呦呦因此被稱為我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女人”。王澍所獲得的普利茲克獎,代表著西方主流藝術評判標準,是國際建筑界公認的至高無上的獎項,被稱為建筑界的諾貝爾獎。

      先說屠呦呦的成才之路。1967年5月23日,為找到新型抗瘧藥物,在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親自指示下,當時的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化工部和中國科學院6個部門聯合啟動“523項目”,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參與協力攻關。1969年,當時還是中醫研究院初級研究員的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研究組組長。她率領科研團隊查閱了大量的古代醫學書籍和民間藥方,遍訪南方老中醫,收集了2000多個類似藥方,最終于1972年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瘧成分青蒿素。也正因如此,屠呦呦表示:“榮譽也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我的團隊,還有全國的同志們。”

      再說王澍。1988年,王澍碩士畢業后到浙江美術學院工作。1989年完成第一件建筑作品海寧青少年宮。1990年到1998年,他隱居在杭州西湖附近鄉村,與工匠們一起工作,收集了幾十萬片磚瓦材料,看了很多與建筑無關的書籍。1999年后,王澍才開始在建筑設計界嶄露頭角,設計精品不斷問世,2012年被直接提名并榮獲普利茲克獎。當得知自己獲獎后,王澍說:“我突然意識到在過去的10多年間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來真誠的工作和足夠久的堅持一定會有某種結果。”

      通過回顧屠呦呦、王澍榮獲國際大獎過程,可以發現兩者不同的成長軌跡。前者是全國范圍內的聯合攻關,后者是個人率性發展。這是兩種不同的創新模式,第一種模式可以稱為聯合創新,第二種模式屬于個人創新。聯合創新是我國的優勢,個人創新則是短板。建設創新型國家,一方面要發揚優勢,集中各方資源,加大聯合創新力度,出更大更好創新成果。另一方面要改變觀念、改革制度,為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聯合創新需弘揚

      1949年以來,中國所獲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比如兩彈一星、神舟飛船、天宮號、蛟龍號、銀河巨型計算機等基本上源自第一種創新模式,就是聯合創新甚至是舉國創新模式。這種模式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國情,也適應當今科技創新的特點。對這種模式應該予以進一步總結,力爭在其他領域也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其實,創新的核心是保護知識產權,鼓勵批判性思維。中國傳統文化講共性多,講個人和個性少,鼓勵順從、聽話,不鼓勵獨立見解;鼓勵中庸、隨大流,不鼓勵競爭冒尖,這些都嚴重束縛了中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中國傳統文化對個人創新的不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有利于聯合創新。隨著科技創新的深入發展,個人單打獨斗時代已經過去,集體聯合攻關和多學科協作研究,成為現代科技創新的特點。科技工作要實現可持續地創新發展,不僅需要杰出的拔尖人才,而且還需要由拔尖人才主導的優秀人才群體。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特征或本質特征是群體本位,人們愿意在集體中生活,愿意共同工作,這正好符合當今科技創新的趨勢和特點。

      對我國而言,經驗證明聯合創新是有效的創新模式,應該予以發揚光大。可以從國家、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制訂總體規劃,集中現有資源和力量開展協同攻關和聯合創新。除了大家所熟悉的航空航天項目、深潛項目、大飛機項目等國家層面組織開展的聯合科技攻關創新以外,現在各省市地區也在各自區域范圍內組織實施聯合創新活動,并取得了相應成果。以揚州邗江區為例,邗江于2010年聯手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濟南鑄鍛所共同建立揚州數控機床研究院,開展聯合創新,實現了國產數控裝備產業戰略性升級。目前,邗江數控機床產業規模在150億元左右,鍛壓機床占據全國市場份額30%左右,已成為全國數控機床主要基地。

    個人創新需環境

      屠呦呦在獲得拉斯克獎前,不是兩院院士,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過學,沒有在國外頂級雜志上發表過研究論文,沒有獲得過任何大獎,甚至不會用英文交流。王澍也屬于土生土長的中國建筑師,從未在國外創作任何作品、求學過程也完全在中國完成。在普利茲克建筑獎之前,王澍在國內也沒有獲過任何大獎。由此可見,創新型人才培養涉及很多方面和環節,其中尊重人才個性,開展人才分類培養,加大人才投入,改革人才評價制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當前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并不缺乏優秀的科學研究人才,而是缺乏真正有所創見和追求的科學家,特別是對科學有著濃厚興趣,同時又能夠心懷天下有所擔當和有所作為的人才。王澍從大學時期就是個性張揚、不守規矩的人,經常做一些在別人看來有點古怪的事情。當大家都在課堂里拼命學習的時候,他按照沈從文《湘行散記》的路線出去旅行3個月。在畢業后將近10年時間里,他基本沒有做過建筑設計工作,主要靠老婆工資過日子。當同行紛紛到歐美鍍金時,他沉浸于親手和工人一起建房子的日子。他喜歡傳統文化,擅長書法和山水畫創作。他“不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

      科學研究有自身規律,人之成才也有自身規律。如果背離事物發展規律,高舉量化考核的指揮棒,引領人才為發論文爭項目而焦心勞思;如果只見物不見人,舍不得投入,缺乏有力保障,引領人才為謀稻梁思居所而狗茍蠅營;如果拋棄了學術基本準則,潛規則流行,引領人才劃圈子走關系,將很難想象能夠出重大創新成果。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要求天才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只要全社會形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科學研究有了賴以生長的土壤,就一定能夠回歸到追求真理的道路。到那時,科學界的浮躁就能夠真正徹底消除,科學大師的誕生也就再也無需翹首以待。

    相關文章

    30項,2024“朱良漪分析儀器創新獎”入圍名單公示

    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設置,分析儀器分會承辦的“朱良漪分析儀器創新獎”共設有三個子獎項,包括“創新成果獎”、“青年創新獎”和“應用創新獎”。其中“創新成果獎”主要獎勵能提升我國分析儀器整體實力和水平的具有......

    2024第五屆QbD生物藥質量科學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7月26-27日,2024第五屆QbD生物藥質量科學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指導,佰傲谷BioValley主辦,蓬勃生物協辦,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支持......

    創新破局“質”在必行第五屆QbD生物藥質量科學大會盛大開幕!

    7月26日,2024第五屆QbD生物藥質量科學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大會圍繞“創新破局,“質”在必行”的主題,聚焦于創新生物藥物的質量控制、分析方法和相關法規等關鍵領域。此次盛會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

    蘇州發布引才新政頂尖人才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蘇州發布引才新政頂尖人才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周五北京開幕!千人盛會+鴻儒齊聚:聚焦生物藥質控/分析/注冊/政策法規

    QbD是國內第一個聚焦生物藥質量和政策法規領域的千人大會。大會歷經四載,在行業同仁的持續關注和支持下,2024第五屆QbD生物藥質量科學大會將于7月26-27日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再次召開。大會圍繞......

    “強基計劃”到底學什么?報考要避免哪些誤區

    近期,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啟動。服務國家戰略、為國選才的“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正陸續進行校考,將在7月5日后在提前批次開始前完成錄取。“強基計劃”將在提前批之前錄取清華、北大等高校......

    “八月瓜”:已收錄178個國家超1.91億條專利數據

    7月3日,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科技信息大數據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會上,知識產權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八月瓜”宣布,其旗下“創新大腦”已收錄全球178個國家超過1.91億條專利......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將新制定50項以上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記者2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近日聯合發文提出,到2026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持續提升,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

    中國科協組織公示人才工作理論研究項目評審結果

    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關于2024年人才工作理論研究項目評審結果的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項目管理辦法(修訂)》《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印發采購有關制度的通知》等規定,經公開申報、第三方代理機構資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