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衛生科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多成績,“十三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是什么?未來將怎么促進醫藥衛生科技成果轉化?日前,記者采訪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劉謙,他詳細解答了這方面的問題。
記者:“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十三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劉謙:醫藥衛生科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科研項目,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高質量創新成果。
2009年至2014年,中國醫學科技論文從2.4萬篇上升到6.6萬篇,藥物臨床前評價、新型疫苗和抗體制備、傳染病病原確證能力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構建了我國藥物創新體系,使我國藥物研發的創新能力發生了質的轉變。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病原檢測和監測技術體系,有效提升新發突發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實現由被動應付向主動應對的轉變。制定并推廣了150余項疾病技術指南、診療規范和防控策略等,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中國能力”在西非疫情防控彰顯實力,贏得了國際贊譽,大型醫療設備、腦起搏器、人工耳蝸、組織工程皮膚等高端植入介入產品獲批上市,填補了國產空白。
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的成績顯著,但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仍亟待提高。目前我國醫藥衛生領域高質量創新成果不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醫療器械裝備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仍然較為薄弱,基于我國人群的臨床研究顯著不足。我國醫藥衛生科技投入總體仍然不足,研究成果與疾病防治實踐之間存在的“兩張皮”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需要加快,科技項目管理方式需要進一步轉變,科技創新相關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十三五”期間,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發展總體思路是轉變科技行政管理職能,優化各科技創新主體的定位,以強化宏觀頂層設計、推進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改革、推動科技資源整合與成果轉化應用、完善科技評價和獎勵激勵機制、加強科技監督管理等為重點任務,完善構建新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和應用轉化體系,顯著增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使科技創新成果切實轉化為服務國家戰略、惠及億萬人民健康的現實生產力。
記者:醫藥衛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基地建設方面有哪些考慮?
劉謙:我們將進一步改進人才的評價方式,建立分類評價制度,健全鼓勵創新的分配激勵機制,完善保護醫藥衛生科技人才隊伍發展的制度,營造推動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使醫藥衛生科技人才隊伍梯隊合理、充滿創新活力。
進一步厘清各類科研基地的作用,探索建立國家實驗室,制定各類基地發展規劃、運行規則和管理辦法,建立嚴格的準入與退出機制,優化科研基地的整體布局,建立基地間開放共享合作機制,構建和不斷完善醫學研究網絡,為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醫學科研項目、提出我國本土醫學證據提供基礎。
記者:如何進一步推進醫藥衛生科技成果轉化?
劉謙: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在促進成果轉化推廣的機制與政策環境建設方面,我們重點制定了鼓勵機構、部門間交叉、協同、合作的政策,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體制機制的形成,加強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醫學科技與市場對接平臺和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加快研究成果向產業與應用轉化;圍繞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實際,研究制定技術評估指南,推動衛生技術評估和推廣,探索以基層需求為導向的適宜衛生技術研發、篩選、推廣的模式。
記者: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往往具有兩面性,在管理方面有什么樣的考慮和措施?
劉謙:醫藥衛生是高新技術密集型領域,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組學技術、系統生物學、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治療等高新技術發展迅速。正如你所說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在為疾病防治和健康維護帶來曙光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倫理、高風險等方面的影響,甚至有些生物技術還有可能會被誤用或謬用,形成重大安全威脅。因此,研究制定醫療新技術臨床研究管理的制度是有序促進新技術研究、防范潛在風險、保護受試者權益、規范研究和臨床應用行為的重要保障。
去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下發了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成立了專門的專家委員會,開展了臨床研究機構備案審查工作,探索建立了聯合監管的新模式。下一步,我們將根據新技術臨床研究的規律和特點,制定并下發醫療新技術臨床研究管理辦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等制度,以規范其研究過程,切實保護受試者權益。同時,我們還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開展了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資格審批及實驗活動審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運輸審批等工作,制定完善了系列管理制度,建立責任明晰的管理體系,加強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堅守生物安全底線,為科研和疾控工作提供保障。
肝癌一線靶向藥侖伐替尼膠囊,每粒從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個治療周期可節約費用8100元……近日,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出爐,31個治療類別,60種藥品采購成功,平均降價48%......
張伯禮,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男,漢族,河北寧晉縣人,中醫內科專家。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國......
樹蘭醫學獎由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設立,并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旨在發展我國醫學教育、扶植新秀、獎掖群賢,進一步推動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促使我國醫學科學技術早日躋身世界一流行列。樹蘭醫......
日前舉行的“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啟動儀式上,多位來自醫藥衛生健康領域、醫藥期刊行業的專家學者提出,建立為中國學術界廣泛認同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是當前一項迫切任務。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
分析百科網訊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圖片源自網絡本次體制改革不僅是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重點難點問題,還在藥品、醫療器械方面推行行的政策。其中......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部署56項醫改重點工作任務,要求著力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近日,國辦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著力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5項制度建設,并將研究制定14個醫改相關文件。在推動落實的重點工作方面......
醫藥衛生科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多成績,“十三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是什么?未來將怎么促進醫藥衛生科技成......
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2016年衛生計生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衛辦發〔2016〕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衛生局、人口計生委),委機關各司局,委直屬和聯系單......
本報訊12月3日,第16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簡稱吳楊獎)頒獎典禮在第四軍醫大學舉行。首都醫科大學藥理學教研組原主任、藥物研究所原所長金有豫獲特殊貢獻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