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2-10 14:57 原文鏈接: 創造開放環境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始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是保持科技創新優勢的關鍵所在。

    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波士頓,擁有大量以研究型大學為中心建立的創新社區,其中最具代表性、創新最為密集的當屬由麻省理工推動發展起來的肯德爾廣場,如今已經成為大量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空間。一項研究統計發現,21家波士頓地區的醫藥公司中,只有三家的創始人與該地區學校沒有任何關系。由此可見人才培養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密切聯系。

    近年來,在全球科技發展的激烈競爭中,頻繁發生核心技術的“卡脖子”難題,這提醒著我們這些教育者,如果始終處在追趕的位置,即便解決了眼前的“卡脖子”難題,未來依然難以為繼。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中國存在著巨大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不得不大量引進海外留學生和人工智能人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日本是中國海外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來源,來自這5個國家的人工智能人才占到了中國海外人工智能人才總量的83.80%。

    因此,必須改變在科技發展及各領域發展中“追隨者”的角色,真正成為引領趨勢、占據核心優勢的“領跑者”。唯有從人才培養入手,為國家自主培養國際領先的高水平人才,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住發展的先機。

    從世界發展的經驗來看,無論是東京灣、紐約灣還是硅谷,這三大世界灣區成功的經驗都在于吸引并匯聚了大量的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人才的比例高達40%以上,顯著地提升了區域乃至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國際化人才的比重,對于重塑全球人才競爭格局至關重要。

    例如美國不僅是國際人才的最大輸入國,也是國際人才競爭的最大贏家,因此美國一直鼓勵從世界各國吸納各領域人才。據統計,就職于硅谷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中大約有1/3是國際移民;從1901到2010年一百多年來,每4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中就有一位是外國移民。

    人才國際化水平還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的聯系。根據《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2019》報告,2019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在前20名的國家和地區全都屬于發達經濟體,瑞士、新加坡、美國、挪威、丹麥、芬蘭、瑞典、荷蘭、英國、盧森堡位居全球人才競爭力前10名。

    對高等院校來說,應當堅持大力引進國際化人才與自主培養國際化人才雙項并舉,其中要著重加強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能力,有了這一源頭活水,才能夠更好地匯聚和留住人才,持續性發揮人才優勢,有效打造國際化的城市群,帶動整個區域和國家的發展。

    在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方面,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探索:

    首先,創造開放的環境,培養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開放的環境,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力與能動性,有利于吸收與融合一切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先進技術、制度與經驗。如今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面臨著新的形勢與挑戰,高校更加需要以開放的環境,吸引和借鑒先進的經驗,培養自己的國際化人才,持續發揮影響力。

    其次,堅持引進國際化人才與自主培養國際化人才兩條腿走路。自主培養國際化人才,首先要創造適宜國際化人才成長與發展的環境,在城市國際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初級階段,大力引進國際化人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引進成熟、先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與體系,有利于我國更好地探索與開展自主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路徑與方法。

    高校可以探索借鑒國際一流大學的建制,采用與國際接軌的教材,從全球范圍內全職引進一批具有在世界一流大學學習、執教或研究經歷的專家、學者,建立國際化的師資和科研體系。這些專家、學者不僅能帶來前沿的知識與技術,也能帶來成熟的科研團隊、管理經驗與學術體系,在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學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科研平臺。國際交流在海外的高校當中非常普遍,通過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學習交流,讓他們接觸一流的學術氛圍,體驗不同的社會文化,開闊眼界。

    據統計,2016年英國、新西蘭、瑞士、澳大利亞、奧地利、盧森堡、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荷蘭等國家高等教育階段的留學生比重皆超過10%,盧森堡最高,達到47.00%,新西蘭為19.84%,英國為18.10%。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歡迎“走進來”,招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生,并且在制度上統一管理,讓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互相交流,共同生活。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與發展,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再次,重視傳統文化與國情教育。高校應當重視學生的“全人培養”,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成為專業領域的精英,更要重視學生對中華傳統、中國國情與世界發展的認知與學習,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高層次人才。基于此,注重在通識課中“學貫中西,會通古今,融合文理”,引導學生閱讀東西方經典人文與科學著作,結合豐富的學科講座與社會實踐,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之外,對中華傳統、世界文明、中國國情與世界發展能夠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具有獨立思辨能力與社會責任感。

    最后,高校還應當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對自然、生活和美的創造性認知。隨著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人才的競爭力將更加體現在學生的人文情操、美學素養、創造力與社交能力等方面,只有富于人文素養、具備國際視野,對本民族與人類的優秀文化具有深刻了解與熱愛的優秀人才,才能夠肩負起為人類社會尋求更好的發展方式,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責任。

    相關文章

    世界科幻大會首次“牽手”中國致敬人類想象力

    10月18日,菁蓉湖畔,藍銀色“星云”造型流光溢彩,成都科幻館如一座翩然欲飛的星際母艦。數千名中外科幻作家、科幻出版家、影視動漫界人士及科幻迷,聚會在這片被千年古蜀文明之光照耀的土地上。第八十一屆世界......

    砍掉中國90%的科研人員,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

    前天下午,在杭州某知名大學工作的某教授打電話給我,說他來京參會,晚上想和我見面聊聊。于是乎,在中華民族園附近某飯店,我定了個小包間,把酒聊天。這位教授為“海龜”,科研做得好,有原創性工作,回國前發表過......

    科技評價“梗阻”該怎么疏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267.shtm以“數論文、數經費、數影響因子”為特征的評價體系,在過去一段......

    創造開放環境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始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是保持科技創新優勢的關鍵所在。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

    創造開放環境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始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是保持科技創新優勢的關鍵所在。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

    202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空間技術

    在航天領域,美國依舊扮演著全球航天領導者的角色,有序推動空間研究和深空探索任務的開展。2020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歐洲空間局攜手研制的“太陽軌道飛行器”成功發射,并在4個月后完成了......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重大項目專家座談會召開

    2019年10月9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題7和專題8高層戰略專家座談會在科技部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科技、金融、產業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謀劃重大項目板塊2個專題的戰略研究。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重大專題匯報會召開

    2019年7月28日,高新領域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重大專題匯報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高新司承辦,能源、交通、信息、先進制造、材料、空天技術、現代服務業等7個高新領域的15名院士、40余名專家學者與......

    新中國70年科技發展大跨越——1118億元經費501個國重實驗室

    資料來源:國際統計局科文司;出品: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新中國成立70年來,科水技術水平實現了大跨越發展,下面小編帶你一圖看懂“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發展大跨越”。......

    2021—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重大專題研討交流舉行

    2019年7月24日至31日,2021—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重大專題集中研討交流在北京舉行。各專題組組長等主要研究人員進行了集中研究并作了專題匯報,科技部王志剛部長、黃衛副部長、徐南平副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