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查看)文章探討了五個用藥安全的問題之后,我們將繼續在下篇文章中討論另外五個用藥安全問題。
第六,吃維生素C提高抵抗力。
專家提示:維生素C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正常,但是并沒有詳盡的資料論證它可以提高免疫力。甚至因此很多人過量服用維生素C,加重腎臟的負擔,有的人還會發生腎結石的可能。
維生素C(也稱為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以下是維生素C的一些主要作用和益處:
1. 促進免疫功能:維生素C對免疫系統有積極作用,有助于增強機體抵抗力。
2. 維護心血管健康:維生素C有助于維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可能有助于預防慢性疾病如冠心病和中風。
3. 抗氧化作用:作為一種抗氧化劑,維生素C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
4. 幫助傷口愈合:維生素C對身體愈合過程至關重要,有助于傷口的恢復。
5. 糾正貧血:維生素C可以增加鐵的吸收,有助于糾正缺鐵性貧血。
6. 防治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可能導致壞血病,適量攝入維生素C可以預防這一病癥。
7. 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生素C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對皮膚、骨骼、肌腱和韌帶的健康至關重要。
8. 降低亞硝酸鹽含量:維生素C能夠將亞硝酸鹽還原為一氧化氮,減少亞硝胺的形成,降低致癌風險。
9. 保護茶多酚穩定性:在食品工業中,維生素C用于提高紅茶的品質。
10. 促進鐵的吸收:維生素C能夠將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Fe3+)還原為更易吸收的形式(Fe2+)。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維生素C具有許多健康益處,但過量攝入也可能帶來副作用,如腹脹、腹瀉等。此外,維生素C與某些藥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前應咨詢醫生或營養師。
第七,輸液可以疏通血管
專家提示:輸什么液都不能疏通血管,老年人亂輸液反而會增加心臟的負擔。醫生治病永遠是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這是大原則。
輸液通常不用于疏通血管。以下是一些關于輸液和血管疏通的常見誤區和真相:
1. 認識誤區:有些人認為定期輸液,特別是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2. 真相:血管堵塞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導致,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不會因為偶爾的輸液而有所改變。
3. 急性治療:在急性中風或心梗患者中,醫生可能會使用藥物溶栓或血管支架等方法來恢復血流,但這與定期輸液活血化瘀藥物無關。
4. 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與中風或心梗沒有明確的關系,且不能通過輸液來改善。
5. 風險:盲目輸液可能增加出血風險、過敏反應以及輸液相關的副作用,如靜脈炎和醫院獲得性感染。
6. 治療效果:輸液藥物具有半衰期,不會長期存在于體內,因此一年輸一次液對治療效果沒有幫助。
7. 日常管理:對于心腦血管病患者,更重要的是日常管理,包括適當運動、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體重控制和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并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
8. 急性搶救:在血管被血栓完全堵塞需要搶救時,可能會使用溶栓藥物輸液或球囊支架等方法,但這不等同于定期輸液疏通血管。
綜上所述,輸液并不是疏通血管的有效手段,且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管理應側重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和醫生指導下的規范治療。
第八,劇烈胸痛吃阿司匹林急救
專家提示:胸痛有可能是很多種疾病,不一定就是心肌梗死,如果是主動脈夾層,吃阿司匹林就是自尋死路。
劇烈胸痛時自行服用阿司匹林作為急救措施可能并不恰當,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帶來風險。以下是一些關鍵信息和建議:
1. 胸痛原因多樣:胸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栓塞等,這些情況需要不同的急救措施。
2. 阿司匹林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用于心臟病的長期預防和治療,但在急救情況下,它通常需要1~2小時才能起效,因此并不能立即緩解癥狀或救命。
3. 風險存在:如果胸痛是由主動脈夾層引起的,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加重病情,因為它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4. 專業醫療建議:在胸痛發作時,最安全的做法是立即呼叫急救服務,并根據醫生的指導采取行動。
5. 其他急救藥物:對于已經確診的冠心病患者,如果出現急性胸痛,可以考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這類藥物可以快速起效緩解癥狀。
6. 個體差異:即使對于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如果患者之前沒有服用過阿司匹林,可能需要嚼服阿司匹林300mg,但這一做法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并且僅適用于特定情況。
7. 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時,保持安靜和休息,避免自行服藥或其他可能加重病情的行為。
總之,劇烈胸痛時不應自行服用阿司匹林作為急救措施,而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第九,孩子拉肚子就吃抗生素
專家提示:孩子拉肚子別亂吃抗生素,治拉肚子的喹諾酮類抗生素18歲以下的孩子是禁用的,因為會影響孩子軟骨發育,有可能會長不高。
治療拉肚子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使用何種抗生素,取決于腹瀉的原因。腹瀉不能亂用藥
1. 腹瀉原因:大多數兒童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療。
2. 細菌感染性腹瀉:如果腹瀉是由細菌引起的,如痢疾、霍亂或某些沙門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3. 抗生素選擇: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和頭孢類藥物(如頭孢地尼、頭孢甲肟)。
4. 益生菌治療:在某些情況下,益生菌治療可以作為抗生素的替代或補充,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5.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抗生素的使用有時會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調整抗生素種類或劑量,并可能需要益生菌等輔助治療。
6. 治療策略:在考慮使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性腹瀉時,應先進行微生物學檢查,并根據可能的病原和抗生素敏感性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7. 治療時長:抗生素治療的療程取決于病原體類型和感染的嚴重程度,可能從幾天到幾周不等。
8. 其他治療:除了抗生素,腹瀉的治療還可能包括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使用止瀉藥、腸黏膜保護劑等。
9. 醫生指導:在使用抗生素治療腹瀉之前,應咨詢醫生,確保正確診斷和合理用藥。
10. 避免濫用:不恰當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性增加和腸道菌群失衡,因此應避免濫用。
總之,治療拉肚子的抗生素使用應根據腹瀉的具體原因和醫生的指導進行。在許多情況下,益生菌和其他非抗生素治療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治療兒童腹瀉時使用喹諾酮類藥物需要格外謹慎,因為它們可能對孩子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響和注意事項:
1. 軟骨毒性:喹諾酮類藥物在動物實驗中被發現可能影響軟骨生成,因此在兒童中使用可能存在導致關節和軟骨損傷的風險。
2. 肌腱炎和肌腱斷裂: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增加肌腱問題的風險,特別是在兒童中,他們的肌腱和韌帶可能更加脆弱。
3. 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有報道顯示,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引起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焦慮、失眠、驚厥或抽搐等。
4. 耐藥性發展:過度使用或濫用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導致細菌耐藥性的增加,這在未來可能限制治療選項。
5. 光敏反應:一些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引起光敏反應,增加兒童皮膚對陽光的敏感性。
6. 血糖異常: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影響血糖水平,尤其是在有糖尿病風險的兒童中。
7. 心臟問題:某些喹諾酮類藥物可能與心臟瓣膜返流風險輕微增加有關,這可能對兒童的心臟健康構成風險。
8. 胃腸道反應:喹諾酮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是胃腸道反應,這可能對兒童的消化系統造成負擔。
9. 超說明書用藥:在兒童中使用喹諾酮類藥物通常超出了藥品說明書的推薦范圍,這需要醫生在充分權衡利弊后謹慎決策。
10. 嚴格掌握適應證:如果確實需要使用喹諾酮類藥物,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并注意觀察藥物的毒副作用。
由于上述潛在風險,臨床醫生通常只在沒有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時,才考慮在兒童中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并且通常限于治療危及生命的急癥感染。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醫生會仔細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并在必要時尋求專家意見。
第十,感冒藥疊加著吃效果好
專家提示:千萬不要混著吃感冒藥,一次只吃一種,很多很多感冒藥雖然名字不同,但是里面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混著吃很容易吃多了,也許就會發生藥物性肝損傷。
感冒藥通常根據其作用機制和治療的感冒癥狀分為不同的類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感冒藥物類別及其代表藥物:
1. 抗病毒藥物:用于治療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如鹽酸金剛烷胺片、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等。
2. 抗生素類藥物:用于細菌感染,或當感冒并發細菌感染時使用,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膠囊等。
3. 解熱鎮痛類藥物:用于緩解發熱、頭痛等癥狀,如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
4. 止咳藥物:用于緩解咳嗽癥狀,如氫溴酸右美沙芬片、枸櫞酸噴托維林片等。
5. 抗過敏藥物:用于緩解鼻塞、流涕等癥狀,如馬來酸氯苯那敏片、鹽酸苯海拉明片等。
6. 清熱解毒藥物:用于感冒伴隨的炎癥反應,如清開靈顆粒、蒲地藍消炎片等。
7. 復方制劑:市場上的感冒藥多為復方制劑,包含上述幾類藥物的組合,如復方氨酚烷胺片、氨酚黃那敏顆粒等,用于同時緩解多種感冒癥狀。
8. 中成藥:中藥類感冒藥,根據中醫辨證施治原則,用于不同類型的感冒,如板藍根顆粒、連花清瘟顆粒等。
9. 祛痰藥物:用于減少氣道內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如氨溴索、溴已新等。
使用感冒藥時,應根據具體癥狀選擇合適的藥物,并注意不要重復用藥或超量用藥,以免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此外,對于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老年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
感冒藥不建議疊加使用。市面上的許多感冒藥都是復方制劑,含有多種成分,如果同時使用多種感冒藥,可能會導致藥物成分疊加超量,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例如,一些感冒藥中可能同時含有退熱成分和抗過敏成分,疊加使用可能會引起肝臟損傷或其他副作用。專家建議,治療感冒時,應根據癥狀選擇適當的藥物,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或醫生的指導使用,避免自行加大劑量或混合使用多種藥物。
此外,一些中成藥雖然被認為副作用較小,但同樣不應與含有相似成分的西藥同時服用,以免產生疊加的副反應。在使用感冒藥時,應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藥物成分和可能的相互作用,必要時應咨詢醫生或藥師的意見。
總之,感冒藥的使用應遵循“簡單、適量”的原則,避免不必要的藥物疊加,以確保用藥安全和有效。
疊加使用含有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可能會導致乙酰氨基酚攝入過量,這是因為許多感冒藥,無論是西藥還是中成藥,都可能含有這種成分。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攝入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有時甚至是不可逆的。
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也稱為撲熱息痛,是許多復方感冒藥中常見的退熱和鎮痛成分。正常劑量下使用是安全的,但過量使用可能引起嚴重的肝臟問題,包括肝炎、肝衰竭,甚至可能需要肝移植。國內規定對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劑量不宜超過2g。
疊加使用感冒藥時,患者可能無意中超出了安全劑量,因為不同藥物中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例如,如果一個患者同時服用了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西藥感冒藥和中成藥,而中成藥中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就可能導致總劑量超標。
因此,在使用感冒藥時,患者應該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注意藥物成分,避免使用含有相同成分的不同藥物,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如果對藥物成分或劑量有疑問,應咨詢醫生或藥師。
在本文中,我們僅對用藥安全問題中的十個常見誤區進行了簡要闡述。然而,用藥安全是一個復雜且個體化的話題,涉及到眾多因素,包括藥物的選擇、劑量、服用時間以及可能的相互作用等。為了確保您的用藥安全和健康,我們強烈建議您在遇到具體用藥問題時,咨詢專業的醫生或醫師。他們能夠根據您的個人健康狀況和需求,提供更為精確和個性化的指導。
繼上篇(查看)文章探討了五個用藥安全的問題之后,我們將繼續在下篇文章中討論另外五個用藥安全問題。第六,吃維生素C提高抵抗力。專家提示:維生素C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正常,但是并沒有詳盡的資料論證它可......
繼上篇(查看)文章探討了五個用藥安全的問題之后,我們將繼續在下篇文章中討論另外五個用藥安全問題。第六,吃維生素C提高抵抗力。專家提示:維生素C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正常,但是并沒有詳盡的資料論證它可......
繼上篇(查看)文章探討了五個用藥安全的問題之后,我們將繼續在下篇文章中討論另外五個用藥安全問題。第六,吃維生素C提高抵抗力。專家提示:維生素C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正常,但是并沒有詳盡的資料論證它可......
繼上篇(查看)文章探討了五個用藥安全的問題之后,我們將繼續在下篇文章中討論另外五個用藥安全問題。第六,吃維生素C提高抵抗力。專家提示:維生素C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正常,但是并沒有詳盡的資料論證它可......
用藥安全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但關于用藥安全的各種建議真偽難辨,甚至有些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出現了偏差。近期,有關用藥安全謠言的辟謠成為熱點話題。小編注意到自媒體賬號"心中有術"北京安......
在最近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展示了使用深度學習從滅絕的生物體中復活抗生素肽,為抗生素耐藥性和其他生物醫學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使用深度學習從古代蛋白質組中去除抗生......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復旦大學、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愛爾蘭APC微生物組研究所利用機器學習識別出了863498種有前景的抗菌肽——能夠殺死或抑制傳染性微生物生長的小分......
考試季來臨,有些家長把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功能型飲料奉為“體考神器”,認為臨考前喝上一瓶,就能幫助孩子提升考試測試成績。不過,還是奉勸家長們別盲目跟風,這些含有大量牛磺酸和咖啡因的飲料并不適合青少年服用。......
抗生素菌絲酶通過組裝成較大結構,鎖定在細菌細胞表面,就像魔術貼兩側粘在一起。科技日報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張夢然)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菌絲霉素的小分子抗生素可以組裝成較大結構,鎖定在......
抗生素菌絲酶通過組裝成較大結構,鎖定在細菌細胞表面,就像魔術貼兩側粘在一起。圖片來源:《自然·微生物學》科技日報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張夢然)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菌絲霉素的小分子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