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導入,類比學習
有趣的引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活躍思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提前到達A3階梯室,播放準備好的《今天我要嫁給你》的MV,MV的主人公是蔡依林和陶喆,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流行歌星,兩人對唱這首情歌,活潑自然,我想借此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因為是比賽規定借班上課,師生之間不熟悉)。學生一進來就被MV吸引,個別同學甚至不自覺跟著哼唱,緊張的情緒得到舒緩。上課鈴響,我順勢問:"同學們,你們是不是覺得很奇怪?今天這里難道是某人的婚禮現場嗎?"學生大聲笑著回答:"不可能啦!"我假裝神秘:"有可能!太空婚禮!"學生好奇望著我,期望答案。我打開PPT展示神舟四號飛船圖片以及在飛船上舉行的"太空婚禮"新聞報道資料:植物細胞"新人"-有液泡的黃花煙草葉肉細胞原生質體和脫液泡的革新一號煙草葉肉細胞原生質體,動物細胞"新人"是小鼠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兩批新人同時在 "產房"—電融合儀內孕育新生命。
根據材料創設問題情境:這兩場"太空婚禮"涉及哪兩項細胞工程技術?
學生回答: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動物細胞融合技術
教師:如果你是科研人員,具體應如何進行?請閱讀課本并完成學案中的表格。
表格是上述兩項細胞技術的原理、方法、意義等的比較,試圖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復習導出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及其應用的學習。學生自主閱讀學習過程,我邊巡視邊指導個別有疑問的學生,發現學生很快就能把學案中表格內容完成。對于這些基礎知識,學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學習掌握,只是我們平時上課都習慣"包辦",擔心遺漏知識點,生怕學生不懂。
我根據巡視情況,追問:"使動物細胞融合的特有的誘導劑是什么?""滅活病毒。""為什么強調滅活?"學生搶著回答,大部分都能夠答出"如果不滅活,病毒將感染細胞使細胞死亡"。學生如此積極,而且能夠聯系病毒的寄生生活回答,我備受鼓舞。由動物細胞融合的應用,自然過渡到第二個知識點-制備單克隆抗體。
2.任務驅動,溫故知新
復習抗體的相關知識點,并圖文并茂分析說明傳統抗體的生產方法及缺陷--產量低、純度低,且抗體的特異性差、靈敏度低。"如何獲得大量的、特異性強的抗體?"這一問題便油然而生。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發出來,思維的火花被點燃。我提供問題:①B細胞在體外培養能不能大量增殖? ②哪種細胞在體外培養能無限增殖?要求學生小組討論模仿動物細胞融合過程設計一個生產單克隆抗體的方案。問題拋出后,課堂氣氛有點冷清,學生不愿意討論,可能是"設計方案"難度太大,我于是引導他們構思一個大概的思路,并且"刺激"他們說:"剛才你們自學動物細胞融合,掌握得很好啊,怎么現在就不會活用了?"這一激將法還是有點效果,部分同學開始討論。我接著說:"其實這就是1975年兩位科學家米爾斯坦和柯勒的實驗方案,他們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學生嘩然,說:"這樣就獲得諾貝爾獎啦!"我順勢引導:"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idea哦,如果你們以后對實驗有什么想法,不妨跟老師或者同學交流下,說不定就有創造性的發現。"學生大笑,在笑聲中進入單克隆抗體具體制備過程的學習環節。
由于"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屬于現代生物科技的范疇,其實驗操作技術復雜,設備、儀器和藥品等要求高,在本校現有條件下很難動手實踐,我利用視頻,給學生一個初步的直觀的認識,接著利用問題串:①為什么給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②有幾種融合方式?③雜交瘤細胞是如何篩選出來的?有何特點?④是否所有的雜交瘤細胞都能產生專一性抗體?⑤如何大規模進行培養得到大量的單克隆抗體?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中的關鍵問題與方法。這是本節重點,應該給學生充足時間閱讀和討論分析,但我總擔心學生討論花費時間太多,迫不及待"代辦"和"糾正",學生則忙于記筆記,沒有充分理解吸收,對整個技術流程的認識還是糊里糊涂的。接著的鞏固練習是要求把打亂順序的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按照正確的順序連接起來,很多學生看到題目上十幾個步驟,一下子就心慌了,而我又沒有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題目出來就提問一位學生上黑板寫答案,結果很糟糕,學生耗費較多時間反復修改最后還是寫錯了,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其實在鞏固練習之前應該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讓學生說出他們心中的問題,肯定有學生對整個制備過程有疑問的,這是一個活躍學生思維的很好的契機,可惜被我忽視了。
3.課后反思
以"太空婚禮"引入有趣,由植物體細胞雜交知識引入動物細胞融合,并由學生閱讀對比學習,達到"簡單的知識放手讓學生自學"的目的。單克隆抗體制備是重點,我首先給予提示引導學生設計方案,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中理解制備的原理,接著以問題討論的形式解決制備過程的細節。由于自己有點緊張,引導不到位,討論不熱烈,學生參與不積極,問題解決的過程也不順利,教師又急著糾正學生的錯誤,不懂靈活點評學生的回答。關注學生不夠,多"糾正"少"肯定",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課堂就難免冷清,調動課堂氣氛的能力有待提高。整節課總體安排恰當,重難點突出,但是還是無法避免代替學生講的慣性思維,本應平等的課堂學習明顯的偏向于教師一方。引入有趣,但草草結尾,不能突破重點知識,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絕大多數腫瘤缺乏特異性抗原,而且腫瘤組織中抗原提呈細胞數量減少、功能低下或缺如。因此應用細胞融合技術將腫瘤細胞和DC融合,融合細胞即包含腫瘤細胞表面的所有抗原,又具有DC的強大的抗原提呈能力和刺激效應......
1.情境導入,類比學習 有趣的引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活躍思維,充分發揮主......
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在體外培養條件下,動物細胞會自發融合,但是頻率極低。因此,一般都需要添加具有誘導細胞融合效應的生物或化學藥劑,或者采用電融合技術,人為地促進細胞融合。病毒誘導融合 病毒......
PEG介導的動物細胞融合技術 實驗原理 豬elisa試劑盒利用PEG介導的動物細胞融合,其實驗原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定論。學者們一般認為,PEG改變各類細胞的膜結構,......
細胞融合(cellfusion)或細胞雜交(cellhybridization)是指真核細胞通過介導和培養,兩個或多個細胞合并成一個雙核或多核細胞的過程。人工的細胞融合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60年代......
同種細胞在培養時2個靠在一起的細胞自發合并,稱自發融合;異種間的細胞必須經誘導劑處理才能融合,稱誘發融合。仙臺病毒法融合①兩種細胞在一起培養,加入病毒,在4℃條件下病毒附著在細胞膜上。并使兩細胞相互凝......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細胞培養基合并成一個雙核或多核細胞的現象稱為細胞融合,也稱細胞雜交,在自然情況下的受精過程即屬這種現象。誘導細胞培養基融合的主要方法有:病毒誘導融合,化學融合劑誘導融合和電融合。1.病......
細胞融合或細胞雜交是指真核細胞通過介導和培養基,兩個或多個細胞合并成一個雙核或多核細胞的過程。人工的細胞融合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到70代作為一門新興的技術,發展非常快,應用范圍也極為廣泛,......
實驗方法原理細胞融合的誘導物種類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滅活的仙臺病毒(Sendaiviru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電脈沖。目前應用zui廣泛的是聚乙二醇,因為它易得......
細胞融合過程技術分析融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轉動法和離心法。融合時脾細胞和骨髓瘤細胞的比例為1:1至10:1不等。3:1或5:1zui為常用。1.試劑與材料(1)供融合用的脾細胞及骨髓瘤細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