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通過“G20工程”等工作的引領,推動產業規模實現1800億元。醫藥行業利潤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為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9月9日,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以下簡稱“G20工程”)及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工作(以下簡稱“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工作”)三期啟動會在京召開。
據介紹,“G20工程”“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工作”是北京推動生物醫藥和醫療衛生科技發展的重要工作部署,分別于2010年啟動,到目前均已完成了前兩期的工作,為推動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醫學研究水平顯著提升、首都市民健康水平明顯改善作出了貢獻。
作為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系列宣傳活動之一,“G20工程”及“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工作”三期啟動會的召開,既是對“十二五”時期兩項工作的總結,也是對兩項工作在“十三五”時期的美好展望。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北京千億級產業
2010年,北京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投資促進局等部門啟動實施“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即“G20工程”。以“政府引導、市場選擇、聚焦企業、規模發展”為總體思路,北京市科委篩選認定了一批G20企業作為落實“G20工程”、推動產業發展的工作抓手。
“‘G20工程’通過重點支持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發展,實現了產業規模兩年翻番、3年超過1000億元的目標。”北京市科委生物醫藥處處長曹巍介紹,生物醫藥產業成為北京新增的千億級產業,在產業空間布局、高端人才集聚、醫藥融合互促、科技金融帶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發揮了穩增長、惠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為構建北京高精尖產業結構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曹巍介紹,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從“十一五”末不到400億元增長到“十二五”末的近1300億元,年均增速16%。醫藥工業利潤總額保持在全國前五,銷售利潤率連續11年在全國主要醫藥工業省市中排名第一。G20企業發揮了核心帶動作用,十億元規模以上的G20企業從2010年的7家增長到2015年的13家,2015年G20制造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7%,占醫藥工業比重58%,高于全市工業平均增長率9.5個百分點。57家G20企業對產業的總體貢獻度達到60%。
通過“G20工程”引領,北京五億元以上大品種由2009年的8個提升到2014年的25個,其中十億元以上品種8個;誕生了第一個本土培育的十億元大品種,即泰德制藥的“凱時”等極具成長潛力的大品種。“十二五”期間,北京取得新藥臨床批件超過300個,數量居全國首位;推動科興生物國內首個基于Vero細胞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等372個品種獲得生產批件。
助力“健康中國2030”規劃落實
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創新引領、技術密集、價值高端的產業特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符合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定位,符合北京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綠色高端的發展要求,是北京聚焦首都功能、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撐。
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指出,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9月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這是北京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自身使命、肩負責任的認識和深化,也是市委、市政府對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動員和部署。最近,中央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了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提出推動健康科技創新的要求,北京醫藥科技界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
“G20工程”“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工作”兩項工作三期的啟動,標志著北京推動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為保障首都市民健康提供科技支撐的決心。閆傲霜表示,隨著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以及后續一系列的創新政策改革細則的出臺,將會大大激發企業以及廣大科研人員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
據悉,在“G20工程”一期、二期工程成效基礎上,“十三五”期間,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定位,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經濟增長新常態和首都產業疏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宏觀形勢下,繼續深化實施G20三期工程,全面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閆傲霜表示,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G20工程三期”“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工作三期”也一定能夠圓滿完成任務,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同時也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打造健康北京奠定基礎、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
瞄準方向重點突破
曹巍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將通過G20三期工程實施,有效發揮北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優勢,推動創新要素進一步集聚,提升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實現原創性、引領性突破,支撐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生態體系,更好地服務于民生改善、經濟增長。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北京將通過“G20工程”等工作的引領,推動產業規模實現1800億元,醫藥行業利潤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北京也將積極培育10家以上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創新引領企業,5家以上規模超過50億元、行業競爭力國內領先的領軍企業,新增1~2家百億元規模的龍頭企業。
同時,北京也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推動100個以上新品種申報或開展臨床試驗,20個以上新產品實現上市,新增10個以上5億元大品種,5個以上10億元重磅產品;培育2~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推動1~2個生命科學領域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地北京。
此外,北京還將鞏固并發揮“一南一北”產業聚集效應,提升基地產業水平,盤活基地空間資源,拓展新的高端產業聚集區,推動產業布局高端、高效、集聚發展。
6月10日,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開幕,眾多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研討生物醫藥技術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專家的主旨演講......
在廣州南沙的運營中心內,用作癌癥篩查的檢測樣本正在進行自動化處理;而在香港科學園內,占地約929平方米的國際研發中心近日正式投入使用,將招募全球生物高科技科學家和研究工作者,以二代測序技術進行癌癥篩查......
2018易貿生物產業年度評選提名開始啦! 2018易貿生物產業年度評選2018EBCBio-IndustryAwards評選背景2018不知不覺已悄悄步入尾聲,辛勤耕耘在生物產業的工作者們用......
摘要:最專業,最開放,最精彩,國內“三最”生物產業大會EBC。2019年3月1-3日,南京見! 2500人參會,200+展臺,2019年(第四屆)易貿生物產業大會(EBC)將于2......
《報告》認為,目前中國在部分領域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甚至具備一定優勢。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在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與應用、轉基因植物研究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也日臻完善,廢水處理新型反應......
10月31日,質檢總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新一輪改革措施促生物產業協調快速發展。新一輪改革舉措旨在優化流程,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通關效率,助推我國基因測序、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
中國生物產業看廣東,廣東生物產業看廣州。7月5日,為期3天的第十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首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閉幕。此次大會作為中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品牌盛會,眾多院士、......
什么是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SyntheticBiology)是生物科學在二十一世紀剛剛出現的一個分支學科,近年來合成生物物質的研究進展很快。與傳統生物學通過解剖生命體以研究其內在構造的辦法不同,合......
日前,由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發起的海洋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同時舉辦了首屆國際海藻活性物質研討會。研究院依托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行業龍頭地位,聯合青島瑯琊臺集團、青......
北京將通過“G20工程”等工作的引領,推動產業規模實現1800億元。醫藥行業利潤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為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9月9日,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以下簡稱“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