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1-02 19:05 原文鏈接: 北京空氣質量監測科學性遭質疑網友呼吁減少污染

    新華調查

      是“顆粒”大小之爭,還是“污染憂慮”太重?

      ――北京空氣質量監測科學性被質疑事件調查


      在整個中國中東部多省市盤踞了近一周的大霧天氣2日終于出現轉機,北京市氣象臺于1日17時10分解除了此前連日發布的大霧黃色預警。

      但是,首都北京連續4天大霧彌漫,由此導致的空氣質量超標問題再次令“環境監測方式、數據”成為熱點議題。尤其是來自某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又一次成為網民的比對對象。監測10微米污染顆粒和監測2.5微米污染顆粒究竟誰更科學?民眾該信誰?新華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連日大霧引發“污染憂慮”

      自10月29日以來,北京連日大霧籠罩,空氣污染情況惡化,有多位網友發微博指出某國駐華大使館的監測站顯示北京空氣污染已達“危險(hazardous)”水平,但北京市環保局同期的數據顯示,當日北京的空氣污染水平為“三級輕微污染”。

      “中外監測北京空氣質量數據不同”成為近日的微博熱點話題,不少網民在轉發外方的監測數據并向環保部門提出質疑。網友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中外監測標準的差異上面。

      記者了解到,某國駐京大使館主要監測PM2.5的顆粒,即直徑小于2.5微米的懸浮顆粒。某國駐京大使館自己建立的空氣質量觀察站,每小時更新一次實時記錄的北京PM2.5顆粒指數;北京環保部門主要監測PM10的微粒,即直徑小于10微米的懸浮粒子。

      也有網友認為,口水仗沒有意義,應考慮如何行動,攜手改善環境。網民“北京明天更好”在微博上說:這兩天空氣質量極差,外國使館也跟著鬧騰,至于監測地點和方式都是專家層面的爭論,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差”,那怎么辦呢?是繼續天天開貢獻尾氣?繼續使用一次性木筷毀掉森林?繼續亂扔垃圾污染已經少得可憐的地下水?醒醒吧!口水仗沒有意義,還是想想我能做點啥吧!

      中外監測標準和對象不同,對比并不科學

      “今天肯定是個污染天。”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1日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這句話。他對記者說,以現在的污染排放強度,霧不散污染很難得到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尚未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

      “污染就是污染,比標準值高出一點也是不對的。但我仍然會說,自己和自己比,北京的空氣質量確實有進步。”杜少中說,每年北京在秋冬轉化的季節期間都會或多或少的遭遇大霧、靜風、靜穩等不利氣象條件,如果是前幾年,遇到這樣嚴重的、持續的大霧天氣,北京的空氣質量一般是一天加重一個等級,今天三級,明后天就四五級了,但這次三級天已經扛了好幾天了。

      至于網民對中外監測結果不同的質疑,杜少中對此表示,某國大使館監測的是即時濃度,發布的是小時值,而環保局發布的當天空氣質量指數是前一天的中午12點到當天中午12點,24小時日均濃度所換算出的空氣污染指數。

      “不是一把尺子,另外監測對象也不同。”杜少中說,PM2.5和PM10的懸浮粒子是不同的觀測對象,構成成分也不同。

      “霧天并沒有任何問題,但北京逢霧就極易空氣質量超標,只能說明減排力度還不夠,目前的城市污染排放量還是太大,仍需要不斷努力消減排放。”杜少中認為,此次網絡熱議、質疑聲頻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科普知識匱乏,他認為目前針對大氣環境監測方面的科普實在是太弱、太遲,環境信息服務也不夠人性化,造成誤解和猜疑。

      記者注意到,杜少中近日在其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前些年我們監測并公布的是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總懸浮顆粒物,后來改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肯定還會監測并公布PM2.5甚至是PM1。但必須記住的是,這些改變唯一的根據是我們中國、我們北京自己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個大使館在干什么。”

    相關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蘇榮歡:支持推廣“綠島模式”助力中小企業有效治理空氣污染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中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應更加關注生命早期暴露

    近日,2024中國藍天觀察論壇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效應評估2024:關注生命早期暴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成人健康收益的評估,進一步證實我國清潔空氣行動所帶來的......

    印度PM2.5嚴重超標!10年間數百萬人死于空氣污染

    近日,一項發表于《柳葉刀-星球健康》的研究發現,由于長期暴露于污染空氣中,印度數百萬人死亡。該研究指出,印度需要設立更嚴格的確保空氣質量的法規。由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稱為細顆粒物,它還有個......

    研究發現:濕疹或與空氣污染有關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地區的人患濕疹的可能性更大。來自數十萬美國成年人的數據顯示,空氣PM2.5平均濃度每增加10μm......

    多中心研究揭示空氣污染對早期妊娠的影響

    隨著全球工業化發展,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不久前,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聯合多家科研機構、醫院開展的一項覆蓋14萬余名孕婦的多中心臨床研究顯示,空氣細顆粒物(PM2.5)暴露可能導致......

    《江蘇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出臺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江蘇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制定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PM2.......

    首次發布:生態環境規劃編制技術導則總綱

    生態環境規劃編制技術導則總綱Technicalguidelineforformulatingplansforecologyandenvironment—Generalprinciples標準號:HJ1......

    生態環境部發布7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4年7月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7月1日—15日)全國......

    生態環境部發布7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4年7月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7月1日—15日)全國......

    高溫下,樹木也會加劇城市空氣污染

    一項新研究發現,汽車和人類活動造成的美國洛杉磯空氣污染正因該市的植物而加劇,其中一些植物為應對高溫和干旱而排放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有害的臭氧和被稱為PM2.5的顆粒物污染。6月20日,相關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