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從來不是一場靠單打獨斗就能取得勝利的戰斗,良好的機制體制架構為基礎,科技發展的風口為突破點,再聯合產學研合力攻關,才有可能成為科技創新笑得最好的贏家。
本月6日召開的北京科技創新大會上,產學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獻言獻策。創新性的政策配套、集聚的創新資源,讓記者看到一幅北京蓄勢待發、準備在全國科技創新舞臺上一展身手的蓬勃圖景。
“放管服”迎來創新春天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建設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了明確部署,并提出了聚焦突破重大前沿基礎研究難題、加快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改革措施等四項要求,為北京下一步創新驅動工作指明了方向。
事實上,創新資源密集、創新人才聚集、創新成果富集,這是北京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堅實基礎和現實條件。然而,如何激活高度聚集的創新資源,讓北京的創新要素活起來,是當下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北京科技創新大會期間,同步發布了《北京市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為上述問題尋找到了答案。
依據上述《政策措施》,從困擾科研人員的科研差旅、會議、出國經費限制,到科研經費結余轉年無法使用、科研人員激勵支出不足等現實問題,都得到了創新性的改革。
據了解,改革后形成的“松綁+激勵”的科技經費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體現了對科研人員和科學發展規律的尊重。例如,改革后,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員激勵支出的比例由不超過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的5%提高至20%,讓科研人員的智力投入得到了充分體現。正如北京市財政局相關人員介紹,《政策措施》制定的根本要求便是“尊重規律、以人為本”。
這些可喜的變化,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有科研人員在會后告訴記者,“‘放管服’,迎來了北京科技創新的春天”。
產學研結合 共同發力
發現、發明、發展,是科學的三個重要使命,也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實施主體。
長期關注科技創新研究的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科學發現的問題偏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原始創新。發明環節,則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共同話題,需要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有效鏈接。而發展問題的主戰場則在企業。
以此來看,產學研無疑是推動科技創新的三大主力軍,唯有三者間的密切結合、有機互動,才能在科學發現、科技發明和最終的經濟社會發展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最終將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轉化為強有力的生產力。
事實上,產學研聯合發力的強大影響力,已經在企業的實際發展中得到強有力的體現。
2015年,對于煤炭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據神華集團總經理凌文介紹,行業內近90%企業遭遇虧損。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神華卻逆勢而上,貢獻了行業72%的利潤。凌文表示,神華能夠在煤炭行業中的一枝獨秀,離不開產學研協同創新。而未來,這也將是北京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力點之一。
北京依托“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技城”——三大科技城的建設和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推進,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與科技企業的技術需求,有望進一步加速尋找到銜接點,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落到實處,進而也解決科技企業的難處。
尋找下一個風口
有了優秀的智力資源和政策條件做保障,北京打造科技創新還需要一個突破口和抓手,才能在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浪潮中異軍突起。而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看來,這個風口很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技術。
全球創新缺乏技術發動機的發力,如今已成為很多國家關注的焦點。而未來,如何找到下一個帶動行業發展、乃至推動整個社會發展的技術與領域,也將直接關系到科技創新的力度是否強勁。
鄧中翰表示,回看科技發展的歷程,幾次信息革命浪潮,推動了世界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在信息化處理方面,如何能間接快速地帶來更高效率的生產力,這正處在技術突破的關口。”他建議,北京在全球創新的浪潮下,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時機。
人工智能的發展引得了多位專家的關注,會上多位專家談及了該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其對北京科技創新的影響。正如有專家所說,聚焦人才、科研、投資,或許終能將人工智能打造成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突破口,助力北京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
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
《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是廣東省為了全面促進科技創新而制定的一項重要地方性法規,于2024年7月31日由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并將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共包含......
由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金融監管總局制定的《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近日發布。《計劃》旨在有效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以下簡稱“融擔基金”)體系引領作用,引導銀行加大對科......
7月19日,在2024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上,來自汕尾市的10名選手參賽,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他們全部獲獎。其中,中小學生組獲一、二等獎各1名,成人組獲二等獎2名、三等獎1名,獲得優秀獎5名。這......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名單公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通訊評審已結束,現公布參加通訊評審的專家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安玉海、白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吹響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沖鋒號。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一項戰略任務,對科......
7月11日下午,2024中國科技青年論壇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以下簡稱TR35)中國區發布儀式在上海閔行大零號灣科創大廈開幕。活動發布了2023年度TR35中國區入選者名......
科創板即將迎來開市五周年,科創板公司上半年則以可圈可點的交易數據、公司業績等提交了一份“期中考”答卷。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573家科創板公司上市交易,總市值為5.12萬億元;10......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一重要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力軍作用指明了方向。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出題人”“閱......
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4763號(資源環境類365號)提案答復的函國科提案社〔2022〕第19號陳利頂委員: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風光資源開發空間及碳中和潛力研究,持續推進清潔資源開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