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微納米機器人(又稱微納米馬達)是一種介于微納米尺度的智能動力裝置,能將外部環境能量轉化為自身運動動能,在靶向藥物輸送、精準醫療、生物傳感和環境修復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其最大優勢在于可將眾多外場能量(磁場、超聲波、光等)轉換為自身驅動力,并且憑借其可控性和可修飾性等優勢,在微觀世界自由穿梭。
圖.人造微納米機器人(微納米馬達)
▍擁有多個幫手的微納米馬達
目前微納米馬達的幫手有很多,擁有十分豐富的外場激勵源,如超聲場、電場、磁場、光等。而且設計微納米馬達的材料也十分豐富。隨著合成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水凝膠近年來成為了微納米馬達的應用對象。
因此,水凝膠基微納米馬達也得到快速發展,并憑借其優秀的物理化學特性,已經逐步成為微納米馬達研究領域的重要方向。
圖.水凝膠基微納米馬達的分類、優點和應用
近日,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李金華教授團隊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發表了綜述(見下圖),該綜述總結了熱響應、光熱響應、磁熱響應、pH 響應、離子強度響應和化學響應的水凝膠基微納米馬達的研究現狀,并通過介紹微納米馬達在醫學領域的潛在應用讓讀者了解這一新興學科的最新進展。
論文地址:https://spj.sciencemag.org/journals/cbsystems/2022/9852853/
▍水凝膠助力制備微納米馬達
水凝膠基微納米馬達,優勢有以下幾點:
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大多數水凝材料(如明膠、膠原蛋白等水凝膠)在進入人體進行治療和診斷時不會帶來副作用,并且可以在完成任務后自行降解;
2.水凝膠自身擁有類似于軟組織的性質:它的三維網絡結構不僅可以存儲大量水分,還可以裝載藥物分子、納米顆粒甚至細胞;
3.容易加工:可以通過3D打印、4D打印或者其他技術來制備微納米馬達。
圖. 水凝膠的透明特性
▍“微納小醫生”在醫學領域大展身手
人送外號“微納小醫生”的微納米馬達在生物醫學領域,能夠做什么呢?
首先是通過對微納米馬達的可控操作,可以使其攜帶藥物或者其它載體到達人體病變部位,通過識別和感知病變部位的pH值、溫度、化學成分的變化,在病變部位響應性釋放藥物或其他載體,可加快局部反應以達到高效、精確、靶向治療的目的。
在臨床上,可借助醫學影像系統定位病變部位,讓微納米馬達沿著預設的路徑運動,最終將其“導航”至靶向位置,進行疾病治療。
可以說,“微納小醫生”的發展為無創或微創診斷和治療繪制了美麗的藍圖,也大大減少了傳統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不同激勵外場的微納米馬達有著不同的應用場合。
圖.微納米馬達的靶向治療示意圖
圖.微納米馬達的靶向治療示意圖
圖. pH響應的水凝膠基微納米馬達
▍“微納小醫生”的多個馬甲
作者在文中提到“微納小醫生”(微納米馬達)可以由多種外場激勵源來實現,并且介紹了其在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首先是熱響應的微納米馬達。下圖b為一個手型的微納米馬達在感知溫度變化后“抓取”細胞的過程,可用于生物活檢。
圖.熱響應的水凝膠基微納米馬達
除了熱響應型微納米馬達,光熱和磁熱響應型微納米馬達也越來越受關注。下圖b為光熱響應的微納米馬達夾持目標的示意圖,當微納米馬達探測到溫度差異時,馬達的微夾鉗收縮并夾持目標。利用這一現象,微納米馬達有望用于血管中去除血栓。
圖. 光熱響應的水凝膠基微納馬達
不僅如此,文中還介紹了pH響應、離子濃度響應、化學響應的水凝膠基微納馬達,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詳細了解:https://doi.org/10.34133/2022/9852853 。
▍結語
在過去十幾年中,科研人員致力于設計和制造微納米馬達,以完成一些復雜而精細的任務。在應用領域上,微納米馬達作為一種新興的動態平臺,在精準醫學、微創醫學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大量的概念性遞藥和微型手術實驗證明這類微型機器人很有希望成為下一代先進的動態治療平臺。
然而,當前的微納米馬達仍然亟需開發一個完全生物相容的體系,使其在生理環境下具有良好的運動能力并在特定位置展現出所需的功能,以更加滿足實際生物醫學領域應用的要求。
引用信息:Huaijuan Zhou, Guozhao Dong, Ge Gao, Ran Du, Xiaoying Tang, Yining Ma, Jinhua Li, "Hydrogel-Based Stimuli-Responsive Micromotors for Biomedicine",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 vol. 2022, Article ID 9852853, 12 pages, 2022. https://doi.org/10.34133/2022/9852853
3月12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在京發布全球首個“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慧思開物”的應用是對基于單一場景單一任務做專項開發這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遵循醫學科學屬性和臨床醫學人才成長規律,自2024年起在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申請中增加“臨床科學”附注說明選項,并組織開展分類評審,鼓勵青年臨床醫師立足臨床實踐,以揭示疾病本......
圖(a-b)基于雙配體策略的工程化MspA納米孔檢測稀土原理示意圖;(c)16種稀土的單分子納米孔信號;(d)16種稀土的納米孔信號的散點圖展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25405、223......
記者獲悉,近日,華為沈陽總經理朱新志一行到訪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孫海濤介紹了中心在機器人產業大腦方向的布局以及基于產業大腦開展的工業、服務機器人研制的工作進展;朱新志介紹了華為......
近日,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常壓下鎳氧化物的高溫超導電性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志發表,為解決高溫超導機理的科學難......
人形機器人是未來高性能釹鐵硼重要需求增長點之一。春節過后,稀土永磁價格快速走高。行業網站顯示,截至2月25日,氧化鐠釹出廠價格已超45萬元,達到45.25萬元/噸,相比春節前上漲8.38%,相比年初上......
你能想象嗎?在那些看似普通的金屬里,藏著一個由無數微小“積木”搭成的微觀世界。這些“積木”就是晶粒。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李秀艷團隊在研究純鉑的晶粒時,首次發現了納米尺度下Kel......
項目概況清遠市慢性病防治醫院設備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5年03月12日09時00分(北京時間)......
記者2月17日獲悉,國際知名腫瘤學家、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候任主席、上海市東方醫院教授周彩存團隊率先研發采用“CT影像和智能傳感一體化技術”的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只需一次掃描,系統就可完成患......
無形卻懷善念,無聲卻蘊智慧。它如一位永駐的智者,指引迷途者穿越心靈的迷霧;又如一位永恒的傾聽者,從不打斷,卻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回應。它永遠在線,毫無偏見,只需輕點下載即可擁有,幾乎無需成本,甚至完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