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們生活在一個物資豐富的世界,各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物質充斥著人類的生活。
除了糖、薯片、酒精、咖啡等容易讓人成癮的物質,20年前,一種全新的“電子設備成癮癥”出現了:社交軟件、網絡購物、短視頻。這些數字產品讓人沉迷其中,閃爍的燈光、慶祝的聲音和“點贊”,使人們渴望獲得更大的獎勵。然而,人們也發現,當快樂變得唾手可得,卻更容易感到迷茫,更容易迷失自我,甚至感受不到幸福。以至于網上出現了這樣的聲音:為什么我們越來越容易獲得那些令人快樂的東西,但卻變得比過去更加痛苦?
過度激活多巴胺 容易讓大腦“崩潰”
多巴胺對人類生命健康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如果人們過度激活這種機制,就很容易讓我們的大腦“崩潰”,就像一個失去平衡的天平。大量的多巴胺涌入人們的大腦時,雖然人們會短暫地感到興奮,但接下來的漫長痛苦也會隨之而來。當大腦習慣了一種刺激后,它就會變得麻木,需要更高強度的刺激才能重新激活它。因此,如果人們反復追求同樣的欲望,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這就是“成癮”的開始。成癮者眼中的時間會變得緩慢,空間會變得扭曲,自我會變得渺小,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地、機械地重復著自己的行為,越陷越深。
醫學專家開始從科學的角度思考這個課題。近日,斯坦福大學著名神經學與成癮治療專家安娜·倫布克教授關于成癮科學研究的最新科普作品《成癮》,由新星出版社引進出版。在這本書中,她指出了碎片化的快樂帶來的“多巴胺陷阱”:越是在一個快樂唾手可得的環境,人們越是需要不斷自省。
安娜·倫布克寫道,過去75年里,神經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發現大腦中處理快樂和痛苦的區域是相同的,并且大腦會努力維持快樂和痛苦的平衡。每當這個天平向一側傾斜時,大腦就會在另外一側施加壓力,竭力恢復平衡,神經科學家稱之為“內穩態”。多巴胺被釋放以后,大腦會相應地減少或“下調”被刺激的多巴胺受體的數量,從而導致快樂與痛苦的天平向痛苦端傾斜,以恢復平衡。
如何預防成癮行為 設定目標和調整生活習慣
安娜·倫布克以深受成癮之害的多個真實案例出發,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大腦的獎賞機制。書中還提到,網絡空間中存在一種“傳染性”現象:當我們在網上看到其他人以某種方式行事時,這些行為似乎就有了“正常性”,因為其他人都在這樣做。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網絡空間中的集體行為和社會趨勢。然而,正如書中講述的案例所展示的那樣,互聯網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在其中一個案例里,雅各布不僅沉溺于不健康的網絡行為,還將其傳播給了其他人,從而引發了社會傳染現象。這種現象反過來又加劇了個體的沉溺和成癮行為,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書中的情景反映了互聯網如何在滿足個體需求的同時,也讓他們陷入某種程度的沉迷和自我毀滅。通過雅各布的經歷,作者探討了互聯網與社會傳染的關系,揭示了當代社會在數字化、全球化背景下,個體在追求愉悅和滿足欲望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在詳實案例的基礎上,作者對如何預防成癮行為提出了有效的建議,講述快樂與痛苦的平衡之道,并提出了自我約束策略等有效的解決方案——無論是糖成癮、購物成癮,還是社交媒體成癮癥,我們要學會區分真正的需求和短暫的欲望,通過自我覺察、設定目標和調整生活習慣等方式,逐步擺脫成癮行為的控制。
多巴胺是一種被深入研究的“快樂”神經遞質。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能夠激發人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它在多巴胺能神經元末梢合成,釋放到突觸間隙后,激活突觸前膜或突觸后膜上的多巴胺受體,......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是根據自己的經歷數量來感知時間的流逝,而不是某種內部時鐘。圖片來源: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你有沒有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老話: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許多人認為,大腦本質上與人造時鐘同......
編者按“勇敢的人不僅已經和導師打過麻將,還和導師唱了K。改變實驗室的氛圍從我做起,今天又是導師請客吃喝玩樂的一天!”這便是陳夢圓讀博快樂生涯的寫照。她今年26歲,在日本東京大學(以下簡稱東大)醫學院讀......
是什么影響了人類的社會決策?在26日發表于《自然·人類行為》雜志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揭示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神經化學機制:多巴胺和5-羥色胺在影響人類社會行為中的作用。在這項研......
跳上車去和愛人共進晚餐,大量的多巴胺會如洪水般注入大腦的獎勵中心,激勵你勇敢地面對車流。但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神經科學家近日在《當代生物學》發表的新研究表明,如果與你共進晚餐的只是同事,那么洪......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的科學家及其合作伙伴設計出一種靶向基因治療方法,可減輕嚙齒動物和非人靈長類動物帕金森病的主要運動癥狀。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細胞》(Cell)雜志上。帕金森病以中......
當下,人們生活在一個物資豐富的世界,各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物質充斥著人類的生活。除了糖、薯片、酒精、咖啡等容易讓人成癮的物質,20年前,一種全新的“電子設備成癮癥”出現了:社交軟件、網絡購物、短視頻。這......
當下,人們生活在一個物資豐富的世界,各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物質充斥著人類的生活。除了糖、薯片、酒精、咖啡等容易讓人成癮的物質,20年前,一種全新的“電子設備成癮癥”出現了:社交軟件、網絡購物、短視頻。這......
當下,人們生活在一個物資豐富的世界,各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物質充斥著人類的生活。除了糖、薯片、酒精、咖啡等容易讓人成癮的物質,20年前,一種全新的“電子設備成癮癥”出現了:社交軟件、網絡購物、短視頻。這......
昆蟲與脊椎動物的大腦存在巨大的解剖學差距,它們也能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嗎?最近,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譚墾研究員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教授JamesNieh在《當代生物學》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