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1-12 10:35 原文鏈接: 升溫持續!2022全球海洋環境變化報告發布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全球16個研究單位的24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涵蓋2022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變化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022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報告還顯示,海洋“咸變咸,淡變淡”的鹽度變化態勢加劇,海水垂向層化現象持續加強。相關成果發表在《大氣科學進展》。

    全球變暖90%以上的熱量被海洋吸收,海洋熱含量成為全球變暖的最佳指標之一。最新IAP數據表明:在2022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儲存的熱量與2021年相比增加了10.9 &plusmn; 8.3 ZJ (1 ZJ = 10&times;1021)焦耳,這些熱量可以使7億個1.5升的電熱水壺的水同時燒開,也相當于中國2021全年發電總量的約325倍。過去半世紀,海洋每一個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

    海洋變暖.jpg

    1958-2022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變化時間序列,上圖為IAP/CAS數據、下圖為NOAA/NCEI數據(大氣物理所供圖)

    海洋鹽度顯示了“咸變咸、淡變淡”趨勢性變化格局,表征該變化格局的“鹽度差”指數顯示,1955~2021年,全球上層2000米海洋的高-低鹽度差異呈顯著增加趨勢;2022年,全球“鹽度差”指數位于1955年以來最高位。

    1960~2022年期間,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的層結加強了5.3%,相當于每十年約1%的增速,其中海洋上層150米層結增加了5~18%。“層結增加主要由于上層海洋的增暖速度比深層海水更快,但鹽度的變異具有重要的區域影響。2022年,全球上層2000米平均層結位于1955年以來第7高位。”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成里京說。

    層結.jpg

    1958-2022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鹽度差指數(上圖)、層結(下圖)變化時間序列(大氣物理所供圖)

    成里京表示,海洋物理環境的顯著變化嚴重威脅了海洋生態環境與人類可持續發展,海洋變暖導致極端氣候事件,如臺風、颶風、海洋熱浪等強度增強,威脅生命財產安全。此外,海洋變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沿海和低洼地區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海平面上升相關風險,例如咸潮入侵、土地侵蝕等。海洋溫度和層結變化影響海洋碳吸收,隨著海洋變暖和層結加劇,海洋碳吸收效率下降,導致更多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大氣中,加劇全球變暖。同時,更強的海洋層結會抑制海洋垂向溶解氧輸送,導致海洋內部的氧含量進一步減少,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該研究同時發布了兩個國際機構的2022年數據,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IAP/CAS海洋觀測格點數據,以及來自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NOAA/NCEI)的格點數據。同時發布的還有2022年全球海洋鹽度和層結IAP/CAS數據。

    數據下載鏈接:http://www.ocean.iap.ac.cn/

    https://www.ncei.noaa.gov/products/climate-data-records/global-ocean-heat-content

    相關文章

    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生態環境部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法規與標準司相關負責人就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

    升溫持續!2022全球海洋環境變化報告發布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全球16個研究單位的24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涵蓋2022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變化研究報告。該報告......

    《科學》:揭示了紅藻竟然可在水生環境中傳粉“生殖”

    來自法國索邦大學和智利南方大學的研究人員拉瓦特等人,最近通過嚴格的控制實驗,揭示了非綠色植物紅藻,竟然可在水生環境中傳粉“生殖”,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中國科學院國際人才計劃訪問學者、英國北安普頓大學杰夫......

    研究闡釋南海北部灣全新世以來的海洋環境變化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聯合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周國議在導師宋之光研究員指導下,聯合南寧師范大學和廣東海洋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研究闡釋了南海北部灣全新世以來的海洋環境變化。相關......

    “珊瑚媽媽”黃暉:種出一片“海底森林”

    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它讓海洋生態保護成為公眾關注的議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

    我國主持制定首項海洋調查國際標準發布

    12月10日,由我國提出編制的ISO23040:2021《海洋環境影響評估(MEIA)—海底區海洋沉積物調查規范—間隙生物調查》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正式發布。該標準由我國與美國、英國、俄羅斯......

    海洋所在新穎P摻雜MoS2/gC3N4光催化殺菌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環境中生物污損問題日益嚴重。近幾年來,以半導體為基礎的新型綠色光催化防污技術得到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段繼周課題組研究員張杰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構建出一種新穎的P摻雜M......

    我國自主研制的準實時潛標觀測技術應用取得突破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大洋環流及潮波動力學團隊研發并布放在海南島東部海域的準實時潛標觀測系統,成功抵御12級臺風“圓規”的直接影響,第一時間回傳了臺風經過期間的海流資料。潛標是深遠海海洋環境......

    安捷倫與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攜手共建美麗海灣

    安捷倫科技公司與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為加強長期合作,宣布共建合作實驗室。雙方將依托該實驗室,深入生態海洋新污染物分析等環境熱點領域,開發更前沿解決方案,助力實現“十四五”中“美麗海灣”的目標。國家海洋......

    2020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發布:狀況穩定、質量良好

    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同編寫《2020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海洋公報》)。《海洋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海洋生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