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了溫度調控毒力表達信號轉導機制。該研究為探討溫度影響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以及制定相應防治策略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
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高溫和反常氣候現象(如厄爾尼諾現象)等導致海水表面溫度升高,引起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為海洋生態系統、海水養殖業和人類健康帶來極大危害和損失。
研究發現,溶藻弧菌非常“聰明”地利用環境溫度升高信號,激活可替換sigma因子RpoE蛋白相關信號轉導通路,并以不依賴細菌細胞密度的機制直接結合到群體感應中樞調控元件LuxR的啟動子上介導溫度調控其毒力產生。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RpoE蛋白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通過與不同啟動子的親和力差異實現調控毒力并響應溫度應激。
據悉,該文第一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顧丹,青年教授王啟要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孫廣宇教授團隊在鉀營養調控免疫、促進植物抗病性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在Plant,Cell&Environment上。研究以煙草赤星病害體系為對象,解析......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王啟要課題組在病原菌毒力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核酸研究》。如果將細菌核心基因組比作細菌內部的原住民,那么細菌進化的主要驅動力就是水平轉移基因元件(入侵者......
水稻在種植過程中,經常因為天氣等外部因素發生倒伏,嚴重影響產量甚至可能造成絕收。這一不利情況能否避免?11月19日,記者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研究團隊在全球率先發現了生長素的胞外新受體,調控植物生長......
引入根際競爭型有益菌,提升根際免疫,可有效壓制土傳病原菌及其“幫手”。南京農大供圖根際微生物群落構成了抵御土傳病原菌的第一道防線。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聚焦于根際微生物如何直接抑制土傳病原菌的生長。近......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分子設計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揭示了水稻與白葉枯病菌相互適應的遺傳機制,為作物與其病原菌的共適應模式和相關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研究成果發表于《植物細胞》(ThePl......
寄主植物與其病原物之間的協同進化是一個動態過程,涉及相互作用物種間的互惠和適應性變化(Woolhouseetal.,2002)。在現代農業系統中,作物與其許多病原物之間的關系通常表現為極端的“軍備競賽......
果實發育和成熟調控是園藝學科的熱點和重點問題之一。多年來,人們圍繞果實發育和成熟機理開展了大量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果實成熟調控的生理、生化基礎。近年來,果實發育和成熟的分子基礎研究也取得了令......
在世界范圍內結核分枝桿菌是最具破壞性的病原體之一,根據WHO數據,2019年有150萬人死于結核病。對多種抗結核病的特效藥產生抗性是醫生和患者最擔心的事情,對科研人員來說,需要盡快研發治療結核病的新型......
近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BacterialbiodiversitydrivestheevolutionofCRISPR-basedphageresistance”的......
近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BacterialbiodiversitydrivestheevolutionofCRISPR-basedphageresistanc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