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當地時間11月15日上午,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青年在行動”主題邊會在波蘭華沙國家體育館中國角舉行。邊會通過主題演講、展覽展示、新媒體互動等方式,展示我國青年開展環境保護行動,宣傳中國青年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所取得的成績。由國內知名青年演員、“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行動”項目形象大使竇驍領銜主演的應對氣候變化系列環保公益廣告片在邊會上首次公映。
該系列公益廣告片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就在開關之間》和《應對氣候變化,始于足下》,通過竇驍公益行動的引導和典型示范作用,向公眾倡導采取綠色出行、節約用電等日常低碳環保行為,為應對氣候變化營造氛圍和凝聚力量。倡導公眾在室內采用自然光源,減少電燈和空調的使用,以及“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內步行,3公里以內騎自行車,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環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何家振在會上作題為“播種綠色:青年行動”的報告,全面介紹環保部宣教中心開展的“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行動”項目、“貝邇中國可持續發展創新課程”和“酷中國全民低碳環保行動”等青年低碳環保品牌活動,通過中國青年的行動帶動百萬公眾參與低碳減排。
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在邊會上演出獨幕劇《同舟共濟新解》,該獨幕劇是由環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賈峰編劇,由青年使者自導自演,旨在借用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的典故“同舟共濟”,用生動形象的藝術形式,呼吁世界各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同舟共濟,共同解決環境危機。
中國青年環境友好使者還在邊會上向世界青年發出倡議:期待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但是在同一條船上的全世界青年,攜起手來,用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竇驍通過微博也呼吁青年人用實際行動減緩氣候變化:“面對日趨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希望青年朋友們和豆粉們和我一起,每月少用一噸水,每周少開一天車,每天節約一度電,把低碳環保融入生活,用實際行動來支持華沙氣候變化大會。同呼吸,共奮斗,減緩氣候變化,我們在行動!”
環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何家振表示:“中國青年長期通過社區宣傳教育、校園節能減排行動、河道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小學環境教育等行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同時,中國青年也在通過參與各類國際交流活動,走出國門,正在向世界傳遞中國青年的聲音。”
中國青年代表著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未來,以 “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為代表的中國青年,深入機關、學校、社區、軍營、企業、展會、公園和廣場開展環保宣講活動,以一傳千,廣泛傳播低碳減排知識,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推動公眾參與低碳行動。
邊會上還播放了國家發展與改革委氣候司組織的2013年青少年氣候變化夏令營活動宣傳片。該活動以學生互動、實地考察為主,室內授課為輔。營員們重點了解海洋生態保護、深海能源開發、藍色經濟概念,學習了碳排放及其測算相關知識,并參觀了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大唐黃島發電廠海水淡化項目、麥島污水處理廠、新天地靜脈產業園及光伏農業大棚項目。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氣候司、環保部宣教中心、華人青年聯盟和世青創新中心組織了10余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參會。“應對氣候變化,中國青年在行動”是本屆“中國角”活動中17場系列邊會的重要內容之一,由環保部宣教中心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氣候變化司共同主辦。本屆“中國角”將通過論壇、新聞發布會、研討會、展覽等形式,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進程和成就。
今年,環保部宣教中心還將依托“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行動”項目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創新行動專題活動,培訓1000余名青年環保志愿者,提高青年志愿者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青年志愿者創造性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的能力,引導公眾踐行低碳生活和綠色消費。
青年使者還代表中國青年參加了“南非德班氣候變化大會”、“中日韓青年環保峰會”、“赴美交流訪問”、“東盟10國+中日韓青年環境論壇”和“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青年大學生論壇”等國際交流活動,通過舉辦青年環境論壇、演出環保舞臺劇、組織中國青年環境友好使者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展覽等活動,向國際社會充分展示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的行動,有效地對外樹立了我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積極、負責任形象。
“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行動”項目是由環境保護部會同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國家發展與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八部委共同發起的一項青年環保志愿活動,由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共同承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江森自控有限公司提供支持。自2009年開展以來,已經在全國選拔培訓了3802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他們已陸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帶動百萬公眾共同加入到節能減排、共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行列。
7月22日,位于成都大學校園內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運動員村(以下簡稱大運村)正式開村。作為成都大運會期間運動員們居住、生活的重要場所,賽時將有100余個代表團近800......
近年來,河北省張家口市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助力綠色低碳發展。截至目前,張家口市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2756萬千瓦,約占電源總裝機容量的80%。......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推動......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9日介紹,我國將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確定50個考核水體,分區分類開展水生態監測評價,2025年將開展第一次考核。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劉友賓介紹,......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簡稱過程工程所)牽頭的“電石渣深度凈化制備鈣基材料低碳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會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擔任主任,北......
為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我國擬將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26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
“與我們傳統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VOCs治理有它的特點,當前的工作基礎依然薄弱,已經成為大氣環境治理領域最明顯的短板。”時任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在2022年11月提出如上觀......
由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6月7日出版的《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刊發論文稱,泄漏的氫氣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這是迄今對......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
隨著歐洲環保政策的推進,旨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氣候科技”日益火熱,關注環保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也陸續誕生。創立于2017年的恩帕公司,是德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供應商。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