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后的化工廠。
起火爆燃時騰起的火球直徑有20米。
前天夜里,位于六合的南京化學工業園內一家化工廠發生爆燃,直徑20米高的火球騰起在夜空中,接報趕到的消防官兵用了一個多小時終將大火撲滅,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據安監部門初步調查,失火原因是該化工廠存放的廢棄催化劑自燃,隨后引燃了倉庫內的易燃物品。過火面積大約200平米。
20米高火球照亮廠區數百米之外
前晚9點多鐘,正在南京化工園一家化工廠工程部10樓值夜班的員工孫某突然聽見“轟”的一聲巨響,隨后抬頭發現窗外20米遠的鄰居、南京特種胺有限公司廠區升起幾十米高的火球,緊接著廠區內躥起數十米高的火苗,巨大的火苗將廠區四周數百米之外照得如同白晝,之后還聽到了一連好幾個悶爆聲響。孫某趕忙報警。大火憑借夜晚大風,百米高濃煙迅速向他們廠區撲來,報完警后,他邊朝樓下跑,邊用對講機呼叫值夜班的20名員工,迅速做好應急撤離準備。
警方令周邊工廠人員有序撤離
5分鐘后,有5輛消防車呼嘯而來。警方很快在事發現場周圍1000米范圍內設置警戒線,化工園管委會請來的化工事故處置專家組人員也趕到現場。根據現場火勢,救援人員立即用高壓水槍從5個不同位置對失火區域實施噴水。據知情者稱,由于失火區域庫房內存放著百個大氣桶和數噸易燃材料,給撲滅帶來了一定難度。隨即現場指揮人員又調來周邊幾輛救火車參與滅火,緊鄰附近幾家化工廠接到警方命令后,也立即對人員進行有序撤離。附近化工廠還打開廠門,方便十余輛消防車進廠取水。目擊者稱,大火位于這家化工廠西邊廠區,旁邊是圍墻,墻外有一條十米寬的水溝,水溝外就是化工園一條主干道。事發后,廠區周圍全是公安民警,把守在各路口,嚴禁外人和社會車輛進入警戒區。附近一名化工廠保安稱,這家廠生產空氣化工產品,除外銷,還供應化工園百余家化工企業。記者看到,失火區域是一個建議倉庫房,已被大火燒毀坍塌,棚頂鐵皮被大火燒紅扭曲變形,坍塌的棚亭下,露出百余個1米多高的鐵桶。
安監部門:催化劑自燃,未造成污染
大火在夜里11時10分許被消防官兵撲滅,在該廠圍墻外,一位自稱化工園負責人用手機向領導報告情況:“火已撲滅,沒有人員傷亡,損失正在統計,周圍環境沒有影響,事故原因正在調查。”昨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這家化工廠時,發現該廠已停產,南京市和六合區安監和消防部門正對前夜失火現場進行再次勘查,幾名工作人員不停在廠區周圍打開窨井蓋用瓶取水樣檢測。廠區門衛禁止記者進入。
昨天下午,化工園管委會安監處梅處長告訴記者,經調查,此次失火原因是這家化工廠存放廢棄的催化劑當晚遇到大風和高溫后發生自燃,引燃了簡易房倉庫內的易燃物品,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具體損失和事故原因省市安監部門還在進一步調查。梅處長稱,事故發生后,管委會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目前,此次火災事故并未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質造成污染。
在催化科學領域,單原子催化劑因獨特的催化潛力而備受關注。但是,單原子催化劑的本征質量活性受限,制約其實際應用。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合作,基于少原子團簇催化劑精準可控的......
單原子催化劑(SACs)憑借最大化的金屬原子利用率、量子化的電子結構與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多相催化、能源轉化、環境治理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自中國科學家率先提出單原子催化概念以來,該領域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杰教授團隊通過構筑納米島結構催化劑,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應中催化劑極易燒結失活的難題。相關研究成果3月10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材料》。超細金屬納米顆粒因其超高的原......
圖同步生長策略制備嵌入型酸性電解水催化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9019、22205038、22393911、22273011)等資助下,復旦大學張波、徐一飛、段賽、徐昕合作在電解水制......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與內蒙古大學劉健教授等合作,發表了調控二氧化碳(CO2)加氫產物選擇性的催化劑設計綜述性文章,系統總......
氫能被認為是未來全球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穩定、低成本的氫能生產已成為能源科技發展的關鍵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周武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馬丁團隊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h......
因為燃燒后僅生成水,氫氣曾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理想能源。然而,目前全球約96%的氫氣生產仍依賴化石燃料。每生產1噸這種“灰氫”,就伴隨著十余噸二氧化碳排放。氫氣的“清潔能源”標簽及其原本承載的碳中和......
氫能被認為是未來全球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穩定、低成本的氫能生產已成為能源科技發展的關鍵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武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馬丁教授團隊合作,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報道了一種......
圖(a)DNTs-Cu的畸變納米孿晶結構;(b)DNTs-Cu的析氫催化性能;(c)DNTs-Cu的催化穩定性;(d)DNTs-Cu與其他已報道Cu基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對比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輝與張欣課題組合作,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電子順磁共振測量技術,研發出新型碳包覆鐵酸鎳納米催化劑(NFN@C),并發現NFN@C在抗腫瘤治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