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孿生”技術發展迅猛,通過集成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過程,可在虛擬空間中完成地理實體映射,從而反映實體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正逐漸被應用與智慧城市、數字醫療、工業設計等領域,但面向流域綜合管理的“數字孿生”技術研究還鮮有相關報道。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段洪濤團隊以巢湖流域為研究對象,對流域尺度的地理空間要素快速三維重建、多元監測監控數據的智能分析、流域多過程機理模型耦合集成等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在提升現有流域信息化平臺的“好看”(可視化效果)和“好用”(決策支撐能力)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在不需要特殊軟硬件支撐的條件下,實現了對流域地理要素的逼真模擬、高效可視化和三維空間分析;設計了基于“四叉樹”的三維模型數據組織和存儲方法,并基于剔除渲染(CR)、多細節層次(LOD)以及Web異步加載等技術,實現流域虛擬場景在瀏覽器端的動態、高效渲染;實現了流域水環境異常信息的智能診斷和自動報警;構建了面向流域多源水環境監測數據的時空數據模型和智能分析算法,可快速感知水環境現狀分布、變化趨勢和超標報警信息;在“實景三維”環境中實現了流域的精細化管理,集成了面向流域污染物精準減排的成套機理模型,在流域水質目標的約束下,實現了流域污染物優化減排方案的空間表達。
研究成果以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web-based interactive twin platform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為題,發表在Transactions in GIS上。研究得到國家水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保護和改善水環境質量,規范流域水環境質量標準制訂工作,環境部發布了《......
6月30日,我國首艘數字孿生智能科研試驗船“海豚1”在煙臺蓬萊港交付并首航。該船將從蓬萊駛往青島,沿途開展一系列船舶智能設備性能驗證、環境感知、障礙避碰及航路重規劃、數字孿生系統虛實同步交互等多項實驗......
今天(3月19日),“中國氣象局流域強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在湖北武漢揭牌成立,該實驗室將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氣象發展長遠規劃以及長江流域氣象保障業務需求,通過開展長江流域暴雨觀測野外科學試驗、暴雨......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有望在2023年塑造世界面貌的8大科技趨勢。人工智能無處不在2023年,人工智能進一步滲透于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企業可以利用無代碼人工智能創造更智能......
近年來,“數字孿生”技術發展迅猛,通過集成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過程,可在虛擬空間中完成地理實體映射,從而反映實體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正逐漸被應用與智慧城市、數字醫療、工業設計等領域,但面向流域綜合管理......
近年來,“數字孿生”技術發展迅猛,通過集成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過程,可在虛擬空間中完成地理實體映射,從而反映實體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正逐漸被應用與智慧城市、數字醫療、工業設計等領域,但面向流域綜合管理......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工作多年,蔡慶華(上圖,資料圖片)依然將導師劉建康提出的要求作為座右銘。正因“唯實”,他與導師一起提出“流域生態學”概念,積極呼吁在流域視野下探尋水生態密碼;也......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日前發函,征求對《重點行業和流域排污許可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的意見。該《工作方案》指出,2017年應完成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確定......
請看58流域濃度地圖中國抗生素污染總體情況到底如何?終于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地圖”......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些曾經真實的存在,現在卻成為淮河流域人民的期盼。伴隨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的出臺,淮河治理又翻開了新的篇章。在諸多剛性指標的引領下,讓淮河變清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