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瑋書課題組在電子皮膚的溫覺仿生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上。
相關研究成果展示
電子皮膚作為人體皮膚的對應物,通過在柔性基底上集成各種功能元素,可以模擬人體皮膚的各種功能,是未來智能機器人的理想組件。目前,電子皮膚已經實現了類人體的觸覺功能,并通過不同程度地模仿人體形成了穩定的神經反饋。
然而,電子皮膚中模仿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仍局限于簡單的加熱或制冷,無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長時間保持等溫調節。缺乏溫度調節功能的電子皮膚,不僅會給使用者帶來危險,還可能引發不良心理后果。而具備溫度調節功能的電子皮膚可以改變假肢或機器人的溫度屬性,在高溫環境中進行冷卻,低溫環境中進行加熱,從而可以像人體一樣在不同環境下將表面維持恒定的溫度,這可以顯著提升假肢用戶的舒適度和機器人的智能程度。
對此,研究團隊借鑒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開發出一種具有生物仿生結構的恒溫電子皮膚,用于長時間的等溫調節。柔性熱電裝置與吸濕性水凝膠復合材料的結合實現了產熱與散熱之間的有效平衡,從而改變了傳統電子皮膚的溫度行為。該恒溫電子皮膚展示了在10至45攝氏度的寬環境溫度范圍內將表面溫度維持在35攝氏度的舒適溫度區域的能力。
此外,在該恒溫電子皮膚中加入仿生汗腺層大大提高了在不同環境下等溫調節的有效時間,在環境溫度為25攝氏度時達到4.5小時,在環境溫度為40攝氏度時達到4.2小時。同時,水凝膠的吸濕性使恒溫電子皮膚在等溫調節后能從大氣中重新吸收水分,在濕度為 90% 的情況下,只需 4 小時水分就能恢復到原始狀態,具備循環使用的能力。
這種仿生恒溫電子皮膚展示了實用的體溫調節能力,為模仿人體體溫調節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并為機器人中的仿生熱感應用提供了解決方案。
美國寺崎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團隊在可穿戴健康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他們開發出一款能夠自愈的新型電子皮膚(E-Skin)。這款電子皮膚具有超快自我修復的能力,一旦受損,能在短短10秒內恢復超過80%的功......
“智能繃帶”可貼合在皮膚上監測傷情。圖片來源:加州理工學院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新一期《自然·材料》報道,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聯合團隊正在開發一系列尖端......
科技日報北京6月5日電 (記者華凌)記者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創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多種機械信......
圖(A)為電子皮膚的仿生設計概念;圖(B)為貼于仿生手指尖的電子皮膚;圖(C-G)為電子皮膚的照片、力和應變傳感單元的局部放大圖、力和應變傳感器以及過孔的顯微圖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22......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三種力學信號的同步解碼和感知,對壓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約......
記者5月23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電子皮膚。這種皮膚可在零下78攝氏度的嚴寒環境中,實現機器手的高拉伸、自愈合和高靈敏功能,對我國開展極地科考具有重大意義。相關成果......
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新型電子皮膚。這種皮膚可在零下78°C的嚴寒環境中實現機器手的高拉伸、自愈合和高靈敏功能,對我國開展極地科考具有重大意義。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美國......
現有的電子皮膚會隨材料拉伸而降低傳感精度。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解決了這項新興技術的一個主要難題。這種電子皮膚很有彈性,為機器人和其他設備提供類似人類皮膚的柔......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佳欣)現有的電子皮膚會隨材料拉伸而降低傳感精度。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解決了這項新興技術的一個主要難題。這種電子皮膚......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瑋書課題組在電子皮膚的溫覺仿生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上。相關研究成果展示電子皮膚作為人體皮膚的對應物,通過在柔性基底上集成各種功能元素,可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