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防部長弗洛朗斯·帕爾麗近日表示,俄羅斯的“射線”通信衛星“有點過于靠近”法國與意大利聯合運行的“雅典娜-菲迪斯”衛星,“它離得太近了,我們認為它試圖攔截我們的通訊。”對此,法國將投資36億歐元更新和升級法國軍用衛星,以保護其衛星通訊網絡免受競爭對手的潛在間諜活動影響。那么,法國防部長提到的衛星監聽衛星的情況有可能出現嗎?針對類似事件,我們可以采用什么辦法防范呢?
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易芳告訴記者:“假如法國陳述屬實,從原理上看,‘射線’衛星靠近他國衛星,是太空電子戰的一種方式。”
天基設備抵近偵察優勢明顯
易芳介紹:“目前電子戰方式在地基平臺和空基平臺運用比較廣泛。然而,一方面由于地面和空中電磁信號衰減和防御技術提高,對電子偵察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隱蔽差,抵近偵察受限,容易造成雙方關系緊張。發展太空電子戰技術是一種理想的選擇。通過天基設備,比如衛星、飛船等平臺進行抵近偵察,可以更有效地接收各種信號,而且又不受國界和法律的限制,可以比地基和空基平臺獲取更多的信息。”
比如,印度2014年發射了一顆新型電子戰衛星,美軍2016年發射了NROL-37間諜衛星。而美軍全力打造的‘天基太空監視系統’,可以對地球同步軌道上所有常駐物體,如衛星,進行實時探測和跟蹤。“因此,用衛星監聽衛星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易芳表示。
歐美國家認為,“射線”衛星是俄羅斯國防部和聯邦安全局建造的一顆軍用衛星,主要用于為俄羅斯提供保密通信以及電子情報收集,具有極強的監聽能力。有關報道顯示,“射線”衛星自發射升空后,不斷有消息稱其多次在軌機動,靠近他國衛星。2015年的一則報道指出,俄羅斯“射線”衛星自2014年9月進入地球同步軌道以來,被發現多次在軌機動,先后靠近多顆衛星,其中包括國際通信衛星組織(Intelsat)衛星。更有消息指出,它停靠在地球同步軌道兩顆Intelsat衛星之間長達5個月,美國政府官方為此召開秘密會議。
易芳指出:“正是由于其隱蔽性和對國際關系的重大影響,目前沒有公布相關的案例,不過有一些事件值得關注。根據CIA前雇員斯諾登爆料,2009年的G20峰會上,美方情報機構監聽了梅德韋杰夫與國內的衛星通話。衛星電話沒有地面基站,直接與衛星聯通,而且使用了特殊頻率和加密算法,所以一般很難竊聽,獲取衛星電話終端信息也幾乎沒有可能,也就是說,俄羅斯通信衛星可能遭遇了美軍的‘破解’,否則無法實現竊聽。”
量子通信可讓間諜衛星部分“失靈”
“太空間諜活動一般會依據自身太空實力和技術,按照選擇、偵察、分析、確定并長期跟蹤監聽和軍事應用的步驟展開。對相關國家而言,一般會依據掌握的情報信息初步選擇需要監聽的衛星,通過一系列偵察活動和信號分析活動后,確定監聽的必要性,從而最終確定并長期跟蹤衛星,最后將所搜集的電子情報信息進行軍事化運用。”易芳說。
太空作為具有戰略性影響的高邊疆,太空間諜活動必將強化雙方的敵對關系,并刺激太空強國在太空軍事化上的競賽。面對新技術的戰略威懾,各國不得不考慮技術跟進和反制威懾。帕爾麗在接受法國電視臺采訪時說:“我們將在衛星上安裝監控攝像頭,以便知道誰正在接近我們的衛星。”
對此,易芳表示:“事實上,安裝攝像頭可能是一種比較低級的做法,在太空中實際作用有限,而到底接近到什么程度算接近也難以評判。針對類似事件,防御方法是多樣的。”例如,提高電磁技術能力,減少電磁輻射的信號特征;提高加密技術,增加破解難度;采用電磁欺騙的方式,平時使用一種電磁信號特征,戰時采用另外一種電磁信號特征。當然,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展量子通信技術。“量子通信技術信息傳遞的安全性最好,但仍處于初步應用階段,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不過目前已經可以讓間諜衛星部分‘失靈’了。”他說。
法或借此推進“太空防御戰略”
前述報道稱,帕爾麗提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前不久下令要組建新的“太空部隊”,以維護美國的太空主導地位。她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對抗即將來臨、太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信號。太空正在軍事化,我們不會袖手旁觀。”
美國是太空戰的先行者。今年,美國參聯會發布新版《太空作戰》條令進一步聚焦聯合作戰,將太空作戰任務領域調整為太空態勢感知、太空控制、定位導航與授時、情報監視與偵察、衛星通信、環境監測、導彈預警、核爆探測、太空運輸、衛星操作十大能力領域,細化了條令中太空力量運用領域。
如果俄羅斯衛星監聽屬實,這應屬于“情報監視與偵察”。實際上,法國防部長的這番表態也被外界認為是其對特朗普的一種跟隨。有觀察人士認為,這是在為推進“太空防御戰略”所作的鋪墊。據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要為法國制定一項“太空防御戰略”。對此,易芳表示:“法國雖然有雄心,但是實力有限,法國太空計劃更多是加強與德國、美國、瑞典、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合作。”
2017年,法國聯合太空司令部司令布雷頓將軍在議會發言中稱,有外國航天器靠近法國衛星進行“檢查”。他呼吁法國國會向太空軍事領域增加撥款,以應對這種新的威脅。據稱,法國對其太空資產的脆弱性深感憂慮。法國2018年的國防預算中,用于太空軍事項目的預算已經達到3.25億歐元。
易芳介紹:“法國目前擁有12枚在軌運行的軍用衛星,正在進行的衛星更新計劃要求在未來幾年內將其中8枚全部替換為新型號。同時,發展納米衛星等新型裝備,并計劃在2020年具備天基電子情報能力。”
俄羅斯量子中心共同創建人、俄國家原子能集團總裁顧問魯斯蘭·尤努索夫稱,俄羅斯計劃到2030年研制出超過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尤努索夫表示,去年底俄在不同平臺上呈現了20—25量子比特,今年應呈現......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學院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芯片,其安全性和穩健性超過了現有的量子通信硬件。他們的技術通過“量子電碼”進行通信,使任何一種以前的芯片上激光器的量子信息......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團隊,通過“天宮二號”和4個衛星地面站上的緊湊型量子密鑰分發(QKD)終端,實現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道,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在一個晶體內,持續時間長達20毫秒,創下新世界紀錄,為開發出長距離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重要基礎。量子通訊和量子加密技術已經成為提高通信......
量子傳輸無需密鑰,即可直接在量子信道中傳輸秘密信息!上海交通大學陳險峰團隊和江西師范大學李淵華等人合作,在量子通信網絡取得重要突破,他們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首次實現了網絡中15個用戶之間的安全通......
9月5日,驕陽似火的杭州午后,西湖大學湖心講堂公開課第一講“跨越時空的糾纏”在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啟動。首場湖心講堂的現場,如同一個浩瀚的宇宙——頭頂是燦爛星河,周邊是星光環繞,人群......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
近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市成功建立一個新型量子通信試驗網絡,實現了8個節點的密鑰集中生成和分發。這一新的網絡架構價格便宜,具有可擴展性,有望促進量子互聯網的發展。相關成果發表......
中國研究團隊近日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介紹,他們成功在兩個由50公里長光纖連接的量子存儲器間實現量子糾纏,為構建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科......
記者常河、馬榮瑞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香農理論是經典信息論的基礎,其中信息載體是經典系統。20世紀4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