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傳輸
無需密鑰,即可直接在量子信道中傳輸秘密信息!上海交通大學陳險峰團隊和江西師范大學李淵華等人合作,在量子通信網絡取得重要突破,他們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首次實現了網絡中15個用戶之間的安全通信,其傳輸距離達40公里。該研究為未來基于衛星的量子通信網絡和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相關論文發表在《光科學應用》。
量子通信包括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模式。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秘密共享是在通信雙方共享密碼。現有的量子通信網絡主要是基于量子密鑰分發,用量子的方法在網絡中分發安全密鑰。目前還不能在網絡中直接傳輸安全信息。2000年,清華大學龍桂魯提出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特殊之處在于,不需要密碼就可以完成信息的安全傳輸。2021年《6G研究白皮書》指出,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具有偵測竊聽的能力,在下一代安全通信方面能夠展現巨大的潛力。
近幾年,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發展迅速。2016年,山西大學和清華大學完成首個單光子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實驗;201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完成了基于糾纏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隨后,清華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完成了500米光纖傳輸距離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2020年,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和清華大學研制成功首臺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樣機,并在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
此次上海交通大學和江西師范大學聯合團隊基于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首先在實驗中制備出時間—能量糾纏。隨后利用光纖,在通信網絡的15個用戶之間的任意兩個分發糾纏。兩個用戶之間的傳輸距離為40公里。利用和頻產生器實現貝爾態分析解碼,完成信息的傳輸。實驗結果表明,其信息傳輸率達到了1Kbp/s。
該實驗為未來通信網絡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以此實驗為基礎,研究人員可以開展更長距離的量子通信網絡研究,以及實現星地之間,乃至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絡。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學院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芯片,其安全性和穩健性超過了現有的量子通信硬件。他們的技術通過“量子電碼”進行通信,使任何一種以前的芯片上激光器的量子信息......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團隊,通過“天宮二號”和4個衛星地面站上的緊湊型量子密鑰分發(QKD)終端,實現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道,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在一個晶體內,持續時間長達20毫秒,創下新世界紀錄,為開發出長距離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重要基礎。量子通訊和量子加密技術已經成為提高通信......
量子傳輸無需密鑰,即可直接在量子信道中傳輸秘密信息!上海交通大學陳險峰團隊和江西師范大學李淵華等人合作,在量子通信網絡取得重要突破,他們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首次實現了網絡中15個用戶之間的安全通......
量子傳輸無需密鑰,即可直接在量子信道中傳輸秘密信息!上海交通大學陳險峰團隊和江西師范大學李淵華等人合作,在量子通信網絡取得重要突破,他們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首次實現了網絡中15個用戶之間的安全通......
9月5日,驕陽似火的杭州午后,西湖大學湖心講堂公開課第一講“跨越時空的糾纏”在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啟動。首場湖心講堂的現場,如同一個浩瀚的宇宙——頭頂是燦爛星河,周邊是星光環繞,人群......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
近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市成功建立一個新型量子通信試驗網絡,實現了8個節點的密鑰集中生成和分發。這一新的網絡架構價格便宜,具有可擴展性,有望促進量子互聯網的發展。相關成果發表......
中國研究團隊近日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介紹,他們成功在兩個由50公里長光纖連接的量子存儲器間實現量子糾纏,為構建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科......
記者常河、馬榮瑞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香農理論是經典信息論的基礎,其中信息載體是經典系統。20世紀4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