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阿迪亞-1”號將對太陽進行研究,調查目標為日冕物質拋射過程和對空間天氣進行預報
據國外媒體報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13年11月5日發射了曼加里安(Mangalyaan)火星飛船,并于同月拍攝到一張對地觀測的照片,這是印度航天發射的第一艘火星探測器,同時也創造了一個亞洲第一。目前曼加里安已經踏上前往火星的旅途,預計在2014年9月底抵達火星軌道,并展開為期6月的火星軌道探測,目前研究目標是火星大氣失蹤之謎和火星表面的液態水等。現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又提出了一項太空探索計劃,該研究組織主席K·拉達克里希南稱:新的探測器將對太陽進行研究,發射時間為2017年至2020年。
印度空間機構在2008年對月球進行了探測,當時一艘名為“月船1號”的探測器發射了一個月球撞擊探測器,并成功撞擊月球表面,這也是印度空間史上第一次對月球進行探測。“月船1號”是印度第一顆繞月探測器,由“極地軌道衛星運載火箭”送入軌道,主要探測目標是研究月球上的水資源。
在完成對火星和月球的探測任務后,印度下一步將對太陽進行探索,探測器名為“阿迪亞-1”號,目前投資已經達到1200萬美元,如果該探測器成功進入軌道,并展開對太陽的觀測,將重點研究日冕物質拋射和對空間天氣進行預報。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太陽系探索思路開始逐漸清晰起來,在展開對月球、火星的調查之后,印度開始將目標轉向太陽,并提出了設計和制造空間望遠鏡的項目,此外還將進一步對月球進行后期探索,比如發射月球車在月球表面進行軟著陸。從這些項目可以看出,印度的空間探索創新性并沒有體現出來,探索月球、火星以及太陽都是各航天強國傳統的調查目標,得到的數據將是別人已經掌握的,而且印度在空間項目上花的錢相對較少,月船1號在8000萬美元左右,曼加里安號在1億美元左右。
——2023年度北京質譜年會成功舉辦2023年3月31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北京質譜學會主辦,北京質譜中心協辦的“2022年度北京質譜年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舉辦。本次會議邀請中國科學......
月球究竟有沒有儲水層?如果有,在哪里?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揭開這一謎題帶來驚喜。3月2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刊發的一篇文章稱,中英學者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測量到撞擊玻璃珠中的水,發現玻璃......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團隊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團隊,對我國返回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開展了詳細的巖相學、礦物學......
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王興軍教授課題組-常林研究員課題組在兩年攻關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種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種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達架構,攻克了激光雷達抗干擾和高精度并行探測這兩個世界性......
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是人類開啟“星際時代”的第一站。今年,中國將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規劃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嫦娥六號將從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樣品......
未來10年,月球探測復興,各國在探測月球的同時,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但這將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月球時間怎么定。月球沒有獨立的時間體系,目前開展的月球探測任務時間刻度各不相同,但都采用了協調......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為探索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海洋地質調查、水下目標探測、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領域的應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于國產分布式光纖聲波調制解調設備開展集成研發,自主形成分布式光纖聲......
2021年9月15日21時35分,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10分鐘后,一場大雨如期而至。據氣象部門預測,當晚有一次強降水過程。如果在國家領導人致辭、運動員入場、文藝演出或火炬點......
宇宙,廣袤而深邃;星空,悠遠而神秘。幾千年來,人類對飛天的向往,對探索的渴望從未停止。從托舉神舟、遙控嫦娥到牽引“玉兔”、駕駛“祝融”,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青年科技人才群體精測妙......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團隊基于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任務提供的地面真值,對全月年輕火山活動進行了研究,重新解譯了它們的物質組成并校正了各火山單元的年齡。近日,相關成果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研究團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