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向陽紅01”科考船執行的印度洋巖石圈構造演化科學考察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面調查正式結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科考船將穿越赤道開展后續調查任務。
“向陽紅01”船大講堂開講
據了解,本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面調查初步查明了沉積層厚度和莫霍面深度,實現了海底淺層向殼幔深層的綜合性探測,為探索印度洋海嶺的地球深部過程和動力學機制提供了翔實可靠的第一手觀測資料。
航次執行過程中,臨時黨支部精心組織了豐富的學習和文化活動,開設了航次大講堂,促進了調查隊員的交流;組織了新年升國旗儀式,增強了參航船隊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舉辦了精彩紛呈的新年晚會,展示了參航船隊員的風采,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志及合作者,在東北亞大洋板塊俯沖過程與巖石圈形變響應機制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地球科學評論》(Earth-Scien......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王凡團隊聯合中科院大氣所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氣候學報》雜志上。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變暖93......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聯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以及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程函方程面波成像方法,在中國中東部巖石圈三維結構成像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杜巖團隊在熱帶印度洋海洋動力過程影響大氣的季節內振蕩(ISO)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limateDynami......
近日,“向陽紅01”科考船執行的印度洋巖石圈構造演化科學考察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面調查正式結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科考船將穿越赤道開展后續調查任務。“向陽紅01”船大講堂開講據了解,本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
近日,“向陽紅01”科考船執行的印度洋巖石圈構造演化科學考察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面調查正式結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科考船將穿越赤道開展后續調查任務。“向陽紅01”船大講堂開講據了解,本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
印度洋4000米海-氣耦合觀測浮標周峰華供圖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今年10月,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考船在印度洋赤道區域成功投放海—氣耦合觀測浮標一套,投放點水深4020米。目前......
自新生代以來,印度-歐亞陸陸碰撞導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廣泛的陸內變形。青藏高原東緣和東北緣是研究高原隆升、外向擴展及其與周邊塊體相互作用的關鍵區域。然而,當前對該區域的殼幔變形模式依然存在很大爭議,提......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張海江教授團隊,采用先進的雙差地震層析成像方法,使用高質量的中國大陸數字化地震臺網(1294個臺站)記錄的區域地震走時數據,獲......
本報北京8月14日電(魏龍楊林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今天上午9時許,遠望7號船再次解纜起航,開赴印度洋預定海域單船執行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等海上測控任務。這是遠望7號船繼今年上半年完成嫦娥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