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6-01 09:48 原文鏈接: 歷時9年!我國發掘谷子籽粒產量重要基因

    5月31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刁現民團隊完成的最新研究論文遴選為植物科學領域的近期標志性論文,該研究發掘了谷子籽粒產量重要基因SGD1,并揭示了其調控禾本科作物籽粒大小的分子機制。

    “谷子由青狗尾草馴化而來,其籽粒產量的提高是谷子馴化選擇及遺傳改良中的重大研究問題。近半個世紀來,在全球育種家的共同努力下,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籽粒產量提升了約4-8倍,但是谷子等雜糧作物產量的育種進步和遺傳基礎研究相對落后,對谷子遺傳改良過程中所選擇的位點或基因也知之甚少。”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告訴記者。

    刁現民團隊歷時9年,從谷子中克隆到調控谷子籽粒大小的關鍵基因SGD1。“該基因編碼一個RING型E3泛素連接酶。研究者系統地對此基因進行了深入研究,核實了該基因在水稻、玉米、小麥中功能保守,鑒定到上游調控基因UBC32和下游靶基因SiBRI1,它們共同參與禾谷類作物籽粒大小的調控。文章闡明了此通路對谷子籽粒大小的調控機制,對深入認識油菜素內酯系統和泛素化系統對作物重要農藝性狀的調控關系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指出。

    尹偉倫表示,該研究極大地促進了谷子作為基因功能研究模式作物的發展,為禾本科作物產量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全新的基因資源。這項具有重要理論創新與農業生產應用價值的成果將成為谷子和禾谷類作物基礎研究領域的標志性成果。

    錢前表示,本研究不論從生產應用上還是機理解析上都發揮了新興模式作物谷子應有的優勢,筑起了作物基礎研究領域的新平臺,未來必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貢獻。


    相關文章

    室溫下可充鈣氧電池,復旦大學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主刊

    鈣金屬具有低氧化還原電位和多價性等特性,結合我國豐富的鈣資源,基于金屬鈣的電池體系在未來的能源應用中具有廣闊前景。近日,復旦大學纖維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學系、先進材料實驗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國......

    阿爾茨海默病可感染?《自然》發文展示其傳播證據

    磁共振和淀粉樣蛋白PET圖像。圖片來源:《自然·醫學》1月29日,《自然·醫學》再次發表重磅研究:五名兒童時期曾經接受尸體來源人類腦垂體生長激素治療的人,出現了早發的進行性認知障礙,符合阿爾茨海默病的......

    陜西省擬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候選通用項目公告

    近日,已有部分省市及中國農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陸續公示了擬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另外還有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化工學會、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等公示了擬推薦項目,以下是項目情況列表(截止......

    5G與智慧農業育種論壇成功召開

    12月7日,2023世界5G大會平行論壇之一的5G與智慧農業育種論壇在河南鄭州成功召開。論壇以“5G加持生物育種”為主題,邀請了國內外專家院士、解決方案提供商、應用企業圍繞5G等技術在智慧農業育種中的......

    激活癌細胞自毀的“開關”發現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這種觸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會為改進癌癥治療打開大門。這一發現發表在近期《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

    優質食味粳稻寧香粳9號得到多省引種推廣

    在安徽廬江白湖農場,13000畝“寧香粳9號”稻桿挺立、穗大粒飽、豐收在望。在近日召開的優質食味粳稻寧香粳9號現場觀摩培訓會上,參會專家實地參觀了廬江縣郭河鎮王仕照家庭農場種植的800畝連片寧香粳9號......

    農科院油料所:發現花生黃曲霉抗性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有效破解了花生黃曲霉抗性機理,并發掘出了關鍵候選基因,為抗性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相關學術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前沿研究雜志》(JournalofAdva......

    “雙非”高校姜昱丞一作發首篇Nature!凝聚態物理新突破

    前不久,37歲的姜昱丞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Nature論文,這也是他所在的蘇州科技大學首次在Nature亮相。這篇論文澄清了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20余年來的誤區,并構建了全新理論模型和判定標準。“其實......

    跟蹤Nature室溫超導論文:8位作者指控導師要求編輯撤稿

      在多項重復性研究不支持其結論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迪亞斯團隊3月的《Nature》論文再遇危機:該論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給《Nature》高級編輯托比亞斯·羅德爾寫信稱,迪亞斯歪......

    Cell:科學家識別出異常的自然殺傷性細胞亞型

    自然殺傷性細胞(NKcells)在機體抵御腫瘤進展的先天性免疫反應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上題為“Apan-cancersingle-cellpanoramaofhum......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