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腫瘤發病機制復雜、早期診斷篩查技術少及缺乏有效的腫瘤早期診斷標志物,絕大數患者就診已處于腫瘤的晚期階段。目前,腫瘤學研究也多基于晚期腫瘤組織的臨床分析與腫瘤細胞系的研究,對早期腫瘤起始及如何演變為惡性腫瘤的過程知之甚少。
糖原累積和相分離抑制Hippo信號通路驅動肝臟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廈門大學供圖
10月21日,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大旺和陳蘭芬課題組合作在《細胞》上發表了題為《糖原累積與相分離驅動肝臟腫瘤起始》的論文。課題組通過構建多種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階段的肝臟組織并結合肝癌的臨床樣本,發現在肝臟早期腫瘤病灶及小腫瘤中普遍存在糖原過度累積的現象。本項工作的發現暗示了早期癌變起始中的癌細胞汲取葡萄糖后,可能更多是以糖原的方式作為能量在胞內存儲起來而不是無氧糖酵解形式代謝分解葡萄糖。該發現改變了對腫瘤代謝已有的認知:腫瘤細胞將大量汲取的葡萄糖用于無氧糖酵解,代謝分解葡萄糖供能于細胞的增殖,這種異常的代謝方式被稱為瓦博格效應。
為了探究腫瘤起始灶存在糖原累積現象的機制,課題組通過顯微切割技術結合RNA—Seq測序,對比分析早期腫瘤病灶組織與鄰近的正常組織,發現糖原分解酶G6PC(葡萄糖—6—磷酸酶)在癌病變區域表達顯著下降,這可能是造成早期癌灶糖原累積的重要因素。臨床上糖原分解各類酶包括G6PC、PYGL等的基因失活突變均導致糖原累積癥、巨肝臨床表型,多數患病者年幼夭折,生存下來患者后期往往發生肝癌。糖原是人體內葡萄糖的儲存形式,是由大量單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細胞內最大可溶的超大分子。本研究發現糖原除了作為營養能量儲存功能外,過多糖原累積還會發生液—液相分離。
本項工作進一步闡釋了累積的糖相分離造成重要抑癌的Hippo信號通路失活,激活下游原癌蛋白YAP,從而驅動腫瘤的起始。該團隊早期工作發現Hippo信號通路的失活能導致肝臟組織快速增生,3個月內肝臟增大10至15倍,4到5個月內100%產生肝癌。近年研究表明,各類腫瘤發生發展中往往伴隨著抑制細胞癌變的Hippo通路的失活,但具體機制仍不清楚。該工作的發現有望揭示腫瘤發生中抑制細胞癌變的Hippo通路如何失活之謎。
這項工作發現早期肝臟腫瘤細胞通過將汲取的葡萄糖合成糖原作為能量存儲,并通過液—液相分離抑制Hippo信號通路的活性,從而驅動腫瘤的發生發展。本工作揭示了臨床中糖原累積導致肝腫大與肝癌的致病機理,為多類腫瘤細胞在應激條件下出現糖原累積的現象提供了腫瘤細胞潛在應激生存的耐藥機制,為腫瘤治療提供新思路。
常規的動物實驗,除了皮膚或者骨的缺損修復,癌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種。目前,癌癥仍然威脅人類的一大疾病,因此需要動物實驗來深入了解如何有效進一步治療癌癥。通常,動物模型一般是研究者利用化學致癌劑或者致癌病......
“殺手”細胞(綠色)攻擊腫瘤中的淋巴管(紅色)并誘導其死亡(白色的細胞死亡標記)。圖片來源:UNIGE-ROBERTPICK/STEPHANIEHUGUES轉移是導致人類罹患癌癥死亡的主要......
海軍軍醫大學胡適、雷長海課題組采用合成生物學細胞重編程方法,建立了能夠識別多樣性未知抗原的合成免疫細胞組庫。該組庫由多克隆免疫細胞組成,攜帶有大容量嵌合抗原受體信息,可以識別超過106種抗原。作為一種......
近三十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們對癌癥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不斷開發出針對特定癌癥有前景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然而,由于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導致大多數靶向治療只對一小部分患者有......
“我們老百姓常常會有這樣的口頭禪,比如說吃了靈芝和蟲草就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了免疫力,就不會長腫瘤,或者腫瘤不會再復發,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免疫力’是非常寬泛的概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
日前,上海市抗癌協會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2022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涵蓋20種常見癌癥和遺傳性腫瘤的預防篩查推薦,并首次增加“居民降低癌癥風險的七大建議”。據世界癌癥研究中心......
眾所周知,葡萄糖是一種人體從食物中吸收的糖。它是我們身體里每個細胞的能量來源。但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它最終有一天或許也能為醫療植入物提供動力。近期,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慕尼黑技術大學(theT......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應用于活體腫瘤診斷分析的納米成像探針在過去幾年呈爆炸性增長,主要可分為兩大類:“alwayson”探針和可激活探針。由于“alwayson”探針的信號在活體內始終存在,因此具有較高......
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僅400納米厚(發絲的1/100厚)的超薄葡萄糖燃料電池,每平方厘米能產生43微瓦電能,是目前環境條件下葡萄糖燃料電池中功率密度最高的。可耐受600攝氏度高溫滅菌,可以覆膜......
闡明巨噬細胞如何有效地吞食癌細胞對設計下一代腫瘤免疫治療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教授團隊發現線粒體分裂通過改變吞噬機器兩個重要成分WIP和WASP相變,從而促進巨噬細胞吞食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