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周大旺團隊等揭示糖原累積致肝腫大與肝癌致病機理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腫瘤發病機制復雜、早期診斷篩查技術少及缺乏有效的腫瘤早期診斷標志物,絕大數患者就診已處于腫瘤的晚期階段。目前,腫瘤學研究也多基于晚期腫瘤組織的臨床分析與腫瘤細胞系的研究,對早期腫瘤起始及如何演變為惡性腫瘤的過程知之甚少。糖原累積和相分離抑制Hippo信號通路驅動肝臟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廈門大學供圖 10月21日,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大旺和陳蘭芬課題組合作在《細胞》上發表了題為《糖原累積與相分離驅動肝臟腫瘤起始》的論文。課題組通過構建多種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階段的肝臟組織并結合肝癌的臨床樣本,發現在肝臟早期腫瘤病灶及小腫瘤中普遍存在糖原過度累積的現象。本項工作的發現暗示了早期癌變起始中的癌細胞汲取葡萄糖后,可能更多是以糖原的方式作為能量在胞內存儲起來而不是無氧糖酵解形式代謝分解葡萄糖。該發現改變了對腫瘤代謝已有的認知:腫瘤細胞將大量汲取的葡萄糖用于......閱讀全文
阻斷葡萄糖酶抑制癌細胞生長
最近,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癌癥動物模型中發現了癌細胞中的一種獨有的特性,他們認為這一特性可以被利用來開發新的治療策略。 腫瘤生長所需要的一種葡萄糖代謝酶,在腫瘤細胞中高濃度,但在極少數的正常成人組織中卻是很低的。在實驗室老鼠中去除酶基因就能停止癌細胞的生長,同時并沒有相關的
剔除葡萄糖后,肝癌細胞更像正常細胞
一種新的培養肝癌細胞的方法,通常用于測試藥物毒性,使這些細胞的代謝特征更接近正常細胞。這樣就可以更早地進行藥物毒性試驗,并有可能節省臨床試驗資金。新方法包括血清透析除去葡萄糖和更長的培養時間。 圖片 在藥物進入臨床試驗以確定其有效性之前,它們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以證明它們沒有危害。一項新的研
解開癌癥之謎:癌細胞如何形成腫瘤?
癌癥是一種神秘的疾病,有很多原因。最大的一個問題是:腫瘤如何形成以及為什么會形成腫瘤?多年來,科學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研究,2015年1月,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皮膚損傷引發腫瘤形成的一個新機制,這對于那些罹患慢性皮膚潰瘍或水泡皮膚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項發表在
解開癌癥之謎:癌細胞如何形成腫瘤?
癌癥是一種神秘的疾病,有很多原因。最大的一個問題是:腫瘤如何形成以及為什么會形成腫瘤?多年來,科學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研究,2015年1月,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皮膚損傷引發腫瘤形成的一個新機制,這對于那些罹患慢性皮膚潰瘍或水泡皮膚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項發表在
癌細胞形成腫瘤離不開線粒體
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但科學家現在發現了線粒體在腫瘤發展過程中扮演的一種全新角色,被剝奪線粒體的癌細胞無法形成腫瘤。 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代謝》雜志上的研究顯示,癌細胞需要線粒體才能存活并增殖。這項研究增進了對線粒體在腫瘤形成過程中所發揮作用的認識,為癌
癌細胞形成腫瘤離不開線粒體
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但科學家現在發現了線粒體在腫瘤發展過程中扮演的一種全新角色,被剝奪線粒體的癌細胞無法形成腫瘤。圖片來源于網絡 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代謝》雜志上的研究顯示,癌細胞需要線粒體才能存活并增殖。這項研究增進了對線粒體在腫瘤形成過程中所發揮作
代謝組學 | 腫瘤治療之靶向葡萄糖代謝
能量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其中葡萄糖代謝異常是腫瘤代謝最突出的特征。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腫瘤細胞依然傾向于進行糖酵解,將葡萄糖代謝為乳酸。腫瘤細胞有氧糖酵解能力是正常細胞的20 ~ 30倍,為腫瘤代謝提供 大量能量和中間產物。因此,靶向糖酵解等異常環節的代謝酶是抗腫瘤治療的重點。一些研
將人類癌細胞移入小鼠體內(PDX)改變腫瘤進化
被稱為惡性膠質瘤的大腦腫瘤是在小鼠“替身”中得到測試的若干種癌癥之一。 對 1000 多個小鼠癌癥模型進行的分析,向其預測人類患者對治療作出反應的能力發起了挑戰。 這項日前 發表于《自然-遺傳學》雜志的研究,分析了人類腫瘤被移植進小鼠宿主后經歷的基因變化。這種被稱為人源性異種移植(PDX)的
惡性腫瘤細胞中癌細胞團有什么變化?
涂片中除可見單個散在癌細胞,還可見成團脫落的癌細胞。癌細胞團中,細胞大小、形態不等,失去極性,排列紊亂,癌細胞繁殖快,互相擠壓,呈堆疊狀或鑲嵌狀。
癌細胞如何在沒有葡萄糖的條件下繼續增殖擴張?
腫瘤細胞zui主要的目標就是生存,其甚至不惜破壞其所依附的有機體的健康也要達到生存的目的;為了生存腫瘤細胞會練就許多健康細胞沒有的本領,包括在葡萄糖水平極低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生長勢頭,而這或許就是常用的抗血管生成因子難以消除癌癥的主要原因,腫瘤細胞通常會通過妨礙提供常規的營養物質和葡萄糖的血管的發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