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01 14:55 原文鏈接: “雙碳”和AI加持,綠色科技創業能否再迎東風

      隨著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我國加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由此引發綠色低碳科技攻關和推廣利用,為投資者帶來了眾多機遇,資本紛紛再次“掘金”綠色科技創業領域。

      1月2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發布公告,擁有中國科學院背景的垃圾發電企業——北京中科潤宇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環保”)科創板首發獲通過。2月16日,“AI+碳中和”領域智慧供熱公司——北京暖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暖流科技”)宣布順利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創新工場領投,飛凡創投和盛景嘉成聯合投資。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和能源價格長期上漲的大趨勢下,我們非常看好類似暖流科技這樣的創業企業的未來發展。”創新工場執行董事申文超表示。

      出身為“貴”

      成立于2015年的暖流科技,多年來深耕智慧供熱領域,利用“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數字孿生”技術改革傳統供熱行業,是一家智慧供熱SaaS(軟件即服務)運營服務商。

      暖流科技創始人劉蘭斌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暖通專業,曾獲得十余項發明ZL,并曾參與編制《供熱系統節能改造技術規程》《供熱系統節能運行管理技術規程》等供熱行業多項標準。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被聘為暖流科技的首席科學家。此外,暖流科技還匯聚了來自于清華、聯發科、字節跳動等能源專業、云技術、大數據、軟件研發等方面的技術人才。

      “創始人劉蘭斌博士是暖通行業知名專家江億院士與倪維斗院士的高徒,在暖通領域浸淫多年,銳意進取,用互聯網思維提升與改造傳統行業。”盛景嘉成合伙人于志宏表示,“我們相信暖流科技在社會價值與資本價值上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出身為“貴”,也成為資本“掘金”的重要參考標準。

      此前,成立僅3個多月的北京復地中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復地科技”)就宣布獲得千萬元級的Pre-A輪融資。

      復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范天立早年間從北京大學地質專業畢業,后赴美國攻讀水文地質、留美從事環境科學工作近七年,回國后一直在生態環境領域工作。

      新近創業板過審的中科環保,其招股書顯示,中科環保是中國科學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環保產業平臺。

      從股權結構看,中科實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科集團”)直接持有中科環保76.95%股份。

      “由知名高校、院所出來的相關人員創業,因為背靠深厚的技術背景,無形中也提升了創業企業的‘商譽’,這樣的創業往往更容易成功,容易產生潛在獨角獸企業,也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告訴《中國科學報》。

      創新引領

      “出身”的顯赫,僅是創業的一步,要想創業成功,還得拿得出“真家伙”,要有真正的自主核心關鍵技術。

      成立于2012年中科環保,是國內較早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化的企業,目前業務也已拓展至危廢處理處置領域。

      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起步較晚,許多關鍵技術需要通過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或先進技術本土化改造形成,而中科環保坐擁院所背景,在技術方面被寄予期望。

      類似的還有北京中科博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博云”)。中科博云是一家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發團隊為核心創業的企業,致力于環境污染治理高新技術研發應用。

      “公司以中科院新技術成果轉化落地為依托,集環保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污染控制解決方案設計、環保工程總承包及污染治理設施整體托管運營管理為一體。”中科博云董事長王成健介紹,公司在石油化工、制藥、醫院、電子等行業建立了先進的技術示范,已在水污染控制、VOCs廢氣治理、中水回用、工業廢水處理、生態修復等領域積累了眾多解決方案。

      隨著AI技術的成熟,AI賦能也成為綠色技術創業的重要賽道。

      據了解,暖流科技自主研發了適應供熱系統全場景的智能無線傳感器、智能集控器等工業物聯網硬件和工業互聯網架構,以及集合3D快速建模技術、在線仿真技術、AI算法的數字孿生體系,建立起以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智慧供熱“AIoT+SaaS”平臺。

      “供熱行業整體還處在自動化、半自動化狀態,信息化和數字化嚴重不足。”劉蘭斌介紹,“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發IoT智能硬件、AI算法、仿真、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去解決真正‘智慧供熱’路上的絆腳石。”

      “如今,供熱行業從自動化向人工智能控制階段進階的產業化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供熱+AI’,用AI代替人工決策逐漸成為可能。”劉蘭斌表示。

      從事智能垃圾回收設備研發的粵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粵能環保”)此前也獲得了近50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是深創投、招商局資本、創業工場和同方匯金。

      “我們研發出了大數據服務平臺,進一步細分了垃圾分類領域,拓展了市場,通過軟件和硬件的雙渠道,提高了市場核心競爭力。”粵能環保CEO羅惠軍表示,目前公司已推出了第五代產品,新產品將時下最先進的人臉和聲音識別,通過IC卡搭載和APP掃碼的模式進行集成。

      “創業工場很關注創業型公司,這些前沿科技創業公司是我們投資的主賽道。”創業工場合伙人張瑋表示,粵能環保將人工智能和環保行業結合在一起,為環保產業增添了新內涵。

      應用致勝

      2021年10月,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實施城市節能降碳工程,開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示范應用,推動城市綜合能效提升。

      “供熱是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大行業,過去運作比較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行業本身體量龐大,節能減碳的可優化空間更大。”申文超表示,暖流科技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獲得了許多標桿客戶的高度認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和能源價格長期上漲的大趨勢下,我們非常看好能源利用方面的創業。”

      據了解,依托多粒度的大數據、仿真和AI算法的深度融合,暖流科技形成了供熱行業“源、網、站、端”全系統解決方案,獨立自研的生產、收費、客服、維修系統之間數據互聯互通,形成了全閉環的SaaS云端標準化產品,并已服務多家行業客戶。

      例如在中原環保集團項目中,暖流科技協助其在當年采暖季為用戶節熱16.4%,節電32%,節水37.5%,減少碳排放45015噸,節能效益1175萬元。暖流科技獲得效益分享金1056萬元。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智慧供熱安全保障中,暖流科技負責了張家口冬奧核心賽區及崇禮主城區供熱運行的安全、應急保障工作,以專業技術與服務助力冬奧會。

      中科環保擬通過科創板上市募資11.90億元,其中3.4億元擬用于晉城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5億元擬用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設綿陽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5億元擬用于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復地科技也先后與北京礦冶集團、中煤國地集團、中電建勘測設計院、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多個央企、國企和高校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將為客戶提供土壤、礦山以及水環境修復,推動景觀和生態產業融合。

      “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一政策大背景給供熱精細化運營帶來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供熱SaaS智慧化運營迎來了歷史機遇。”劉蘭斌表示,“未來我們希望成為一家以AIoT驅動的綜合能源SaaS運營服務商,幫助更多能源產業進行智能化升級。”

      風口警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國家倡導的社會發展道路之一,隨著我國“雙碳”工作的不斷推進,也給相關的能源環保等綠色技術創新創業帶來了機遇。

      中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劉偉偉將關注重點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風電等“雙碳”領域。例如在儲能方面,“儲能應用場景廣泛,電源側儲能、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便攜式儲能已經在海外市場快速增長。”

      “飛凡創投長期關注碳中和領域投資。”飛凡創投投資總監經婉如表示,在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下,利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工具,實現節能減排、提效增產是大勢所趨。

      于志宏也表示,盛景嘉成十分關注并看好供熱行業在“雙碳”目標的大環境下,面臨更多新的行業機會。創新工場、飛凡創投和盛景嘉成聯合投資暖流科技,將有助于暖流科技的產品生態鏈的完善和市場的加速拓展。

      但投融資領域的一些激進現象也引起了劉偉偉的警惕。“目前‘雙碳’是重要的投資風口,但要警惕借著‘雙碳’的概念盲目炒作的現象。”劉偉偉說。

      在去年的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也指出,“雙碳”投資應把握規律,避免“一刀切”等極端政策,防止投資過熱滋生泡沫,要引導市場有序發展。

    相關文章

    聚焦“雙碳”戰略,引領綠色變革

    日前,我國迎來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3年來,我......

    廣大聯合清華編制《碳中和高校規劃設計規范》

    近日,由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牽頭編制的《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在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通過專家評審啟動。據悉,《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的編制將為全國低碳校園高質量發展建立起一......

    聚焦檢驗檢測認證,助力綠色低碳生活

    ——檢驗檢測認證助力綠色低碳生活專題會議成功舉辦2023年8月30日,由煙臺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主辦,檢科測試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檢驗檢測認證助力綠色低碳生活專題會議”在煙臺成......

    中國碳衛星可觀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凈碳通量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化工城”創新“加減法”,助推中國增加綠電裝機量

    雨后初霽,千余名工人及各式機械又忙碌了起來,多個乙烯裝置樁基平穩地“插”向土地。自去年以來,已有幾十塊類似的工地在吉林省吉林市陸續開工。截至目前,作為關鍵環節的120萬噸/年乙烯裝置樁基施工已完成96......

    數字能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近日在深圳舉行,全方位多場景集中展示全球數字能源領域前沿技術和應用示范成果。觀眾在展會上了解比亞迪推出的刀片儲能系統。搭載自主研發刀片電池實現電芯到系統一體化的新型儲能系統,可廣......

    泰達股份進一步拓展環保產業,最新收購兩企業!

    泰達股份6月29日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落實公司“雙碳”發展戰略,拓展生態環保產業,公司控股子公司泰達環保擬收購莘縣南一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簡稱“南一新能源”)75%股權,并擬投資建設山東省莘縣循環經濟......

    我國首個城市“雙碳”模擬器發布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濟南市科學技術局協辦的“城市碳達峰碳中和高端戰略研討會”在濟南舉行。會上發布了我國首個城市“雙碳”模擬器,該模擬器將為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數值模擬技術平......

    助推雙碳戰略,中國綠色投資規模去年已達2.6萬億

    2023中關村論壇期間,“雙碳戰略與綠色金融”平行論壇于5月27日舉行。來自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的代表,圍繞碳中和與綠色產業發展、儲能等綠色技術創新、碳市場與綠色投融資等議題展開深度......

    利用甲酸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材料

    鑒于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碳捕獲,即從大型排放源中封存二氧化碳,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已經發生了數百萬年,但其能力遠遠不足以補償人為的排放。甲酸鹽可以被設想為碳中性生物經濟的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