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惠州的中小城鎮將變成什么樣?記者近日從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惠州將完善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園林綠化六類基礎設施,重點完善10個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屆時生活在中小城鎮,將如同生活在市區一樣便利。
現狀
中小城鎮基礎設施水平偏低
這10個中小城鎮分別為博羅縣城、惠東縣城、龍門縣城3個縣城和楊村鎮、石灣鎮、多祝鎮、稔山鎮、吉隆鎮、平陵鎮、永漢鎮7個中心鎮區。
根據市住建局的統計,截至“十一五”期末,上述10個中小城鎮已建成客運站場13個、貨運站場3個、各級道路841.4公里、供水廠22座、水質監測設施10座、污水處理廠5座、污水再生利用設施1座,污泥處理設施1座、生活垃圾轉運設施49座、生活垃圾處理場11座、液化石油氣站22座、公園綠地約753.5公頃,中小城鎮的承載能力大大提升。
“雖然和之前比有進步,但整體水平還不高。”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惠州市中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偏低、共建共享水平較低等問題。“我們這只有瓶裝煤氣,管道燃氣很少,而且只有個別小區有,氣罐換來換去很麻煩。”惠東縣一位居民道出了因供氣設施單一所造成的不便。
據了解,博羅、惠東、龍門等縣人均道路面積低于12平方米的小康社會標準水平,現有城鎮道路質量不高;污水處理設施滯后,再生水利用率低;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尚未建立,二次污染比較嚴重,供氣設施單一;人均公共綠地規模小,配套設施不完善。此外,這些中小城鎮還存在基礎設施對人的舒適及安全考慮不足的問題,新興技術運用相對較少。
目標
積極建設低碳城鎮
根據上述各縣城、中心鎮2005年到2009年的人口數據,到2015年,惠州市中小城鎮總人口預計將達100萬人。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口進一步增長,對于市政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高。
根據《惠州市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惠州中小城鎮基礎設施規劃發展目標為:發展綠色交通和綠色市政,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建設低碳城市。
據了解,《惠州市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構建內外暢通、設施完備的交通系統。到2015年,公交網絡將進一步優化,公共交通運輸能力將大大增強,所有城鎮都有公交線路連通,道路網絡進一步完善。“到時候,惠州中小城鎮人均道路面積不低于17平方米,將形成一體化的運輸保障服務體系。”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完善交通系統外,上述中小城鎮還將構建多水源供給的供水系統,構建雨污分流、污水資源化的污水設施系統,構建減量化、密封化、無害化的環衛設施系統,構建清潔、多元、安全的供氣系統,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地型園林綠地系統。
到2015年,這些中小城鎮自來水普及率將達99%以上,污水處理率達8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燃氣普及率達98%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達到15平方米。
創新
推廣低沖擊開發模式
在這場建設低碳城鎮的行動中,最大的創新之處便在于開發模式——— 低沖擊模式。
“在城鎮交通方面,我們將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保留和擴展自行車道,發展包括快速交通、普通交通,以‘快、準、廉、優’為目標來優化公交出行方式,減少交通的碳排放和城鎮空氣污染,用最少的交通用地和能耗來解決機動化的問題。”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如此解釋低沖擊模式。
據了解,在該模式的指導下,《惠州市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著眼于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索取和消耗,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沖擊和破壞,促進土地緊湊集約利用,實現城鎮擴容提質。
在基礎設施方面,在道路路網、豎向設計中將尊重現有地形地勢,避免大開挖,城鎮建成區至少有50%的面積為可滲水面積;建筑、小區直至整個城鎮都將有雨水收集儲存系統;所有河渠為溝通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通道,實現人工系統與自然生態互惠共生,以節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減少能耗,實現低排放。在市政園林建設方面,將充分利用城市綠化來達到增加碳匯、吸附污染物、減少熱島效應、為建筑和行人遮陽等節能減排的效果,在交通、供水、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方面采用節能新技術和經濟激勵政策。
規劃安排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惠州市中小城鎮計劃建設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和園林綠化等重點項目139項,其中包括修建道路252.853公里、新建客運站場8座、貨運站場2座;擴建水廠5座、更新供水管網123.59公里、新建水質監測設施2座;新建污水處理廠10座、污水管網70.3公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1座、污泥處理處置設施2座;新建生活垃圾轉運設施28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個、生活垃圾填埋場6個;新建然氣站場2座、液化石油氣站場2座、燃氣管網120公里;新建成公園綠地占地面積320.9公頃,總投資約60余億元。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郝瀚副教授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為“重型車電動化對關鍵金屬資源可持續發展沖擊”(Impactoftransportelectrif......
11月14-16日在馬來西亞古晉市舉行了第十屆更好的空氣質量大會(BAQ大會),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空氣污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控制。對此,記者采訪了三位與會專家。對話人: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執行總監B......
“氫能周”期間,佛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佛山)綠色技術及產品推介會暨第二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推介會,吸引了200多家企業參展。11月6日,2018綠色生產與消費交流會暨第二屆氫能周......
9月16日上午,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開幕式暨高峰論壇在太原召開,來自全球能源領域的中外嘉賓齊聚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共襄能源低碳發展之策,展望能源革命廣闊前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
9月2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非總統里爾·拉馬福薩見證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和南非環境部部長艾德娜·莫萊瓦分別代表各自政府,在人民大會堂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南非共和國政府關于氣候變化領域......
7月27日,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贈款項目《廣州市國家低碳試點項目》結題驗收會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徐華清、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胡秀蓮、廣東省氣候中心研究員杜堯東、廣東省交......
今年的6月11日~17日是全國節能宣傳周,6月13日為全國低碳日。兩項活動的主題分別為“節能降耗保衛藍天”和“提升氣候變化意識,強化低碳行動力度”。圖片來源于網絡低碳生活通常是指生活所耗能量少,二氧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科研團隊在煤化工低碳發展戰略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構建了核能/可再生能源與煤炭資源耦合的低碳復合能源系統,為富煤國家應對全球二氧化碳的大規模減排提出了革新性......
日前,有專家解讀命題:中國“節能減排”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哪里。其中,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交通運輸業的調研數據。由此,專家建議,要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節能貨物運輸方式。圖片來源于網絡其實,2017年,我......
9月12日,北京市財政項目《京津冀低碳發展的技術進步路徑研究》課題組發布階段性成果《京津冀低碳發展指數報告》。報告基于能源強度和碳強度,采用熵值法對京津冀10個城市2005~2014年的節能減排效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