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定:
本周一晚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發布了 《關于東北地區玉米和大豆臨時收儲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強調嚴禁收購進口的玉米和大豆,"一旦發現疑似進口的玉米和大豆,暫緩收購,并請有關部門進行鑒別,跟蹤來源,嚴防進口的玉米和大豆進入本次收儲環節,違者將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本報訊 (記者井楠)對于前日晚間,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的《通知》,業內普遍認為:該信息將促進農產品期貨價格的整體上漲,對于玉米價格的促進甚多。但由于本月中旬公布的國儲收購價遠低市場預期,已經引發了大豆期貨價格的"地震",《通知》難改大豆價格頹勢,只能起到支撐作用。昨日,國內大豆期貨主力合約出現下跌。
分析:國內大豆嚴重減產
其實,早在本次《通知》公布之前,國儲就有不收購進口玉米大豆的規定。該《通知》對進口大豆與玉米的嚴防,范圍主要圈定在東北地區和內蒙古。近4年來,由于大量進口廉價大豆沖擊市場,導致國內大豆種植的利潤率逐年下降,很多農戶改種了玉米,國內大豆的整體種植面積逐年下降。數據顯示:2010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6735萬畝,到2013年面積只有3150萬畝,4年累計減少一半,且下降速度有明顯加快趨勢。
而今年以來,東北地區的自然災害加速了大豆種植面積的減少。海倫、綏棱由于受到洪澇災害的影響,減產幅度在20%~35%之間,預計黑龍江大豆的全年減產幅度在20%以上。
與之相比,由于價格相對便宜,我國進口大豆與玉米的數量卻呈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據金石期貨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進口大豆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國內大豆的總供應比例的84.98%,而玉米進口數量達到了國內玉米總供應比例約為3.21%。
期貨市場:玉米將挑戰2400元/噸大關
對于期貨市場來說,該《通知》的推出,將防止進口大豆、玉米進入國儲,有利于保護本地農戶的實際利益,對于國內農產品價格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其中,對于玉米的促進作用較大。今年玉米整體豐產,在主要省份的生產量同比增長了5%~10%不等;不過,國家政策方面,先后幾次推出各類舉措"保護玉米",本次的《通知》又強調:嚴禁進口玉米進國儲。由于玉米的進口地比較集中、進口玉米的占比不大,如果政策限制,可能會導致農產品貿易暫停業務,對于國內玉米的價格具有立竿見影的提升作用。預計后市玉米價格將繼續上漲,有望挑戰2400元/噸大關。
建議:引入監督機制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的傅曉霞教授認為:《通知》實際是在削弱相關央企的收儲權利。對于農產品市場有兩大意義:打破壟斷格局,降低了貪腐事件的發生概率;使得整個"國儲"行業向社會分工化方向發展,程序簡化而專業性增強。
大豆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產量構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們當前對大豆種子粒重調控機制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調節基因并......
大豆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產量構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們當前對大豆種子粒重調控機制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調節基因并......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谷雨”前后,種瓜點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從南到北陸續展開,是落實示范推廣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的關鍵時期。4月19日,農業農村部在四川省達州市召開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培訓會,......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谷雨”前后,種瓜點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從南到北陸續展開,是落實示范推廣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的關鍵時期。4月19日,農業農村部在四川省達州市召開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培訓會,......
大豆(Glycinemax(L.)Merr.)是重要的糧油作物之一,其產量提升、品質改進關乎全球人口的需求和利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促使大豆組學研究不斷深入。實現大豆多維組學數據的整合分析,將會為大......
2023年2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發布了《行政處罰決定書〔2022〕56號》。據該行政處罰決定書了解,智埔國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受委托代理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藥品檢驗研究院提升檢驗能力購置設備儀器......
作物的雜交后代比它的雙親表現出更大的生物量、更強的抗逆性、更高的產量,這就是雜種優勢。百余年來,遺傳學家一直在苦苦探尋其背后的遺傳學機理,尋找能讓后代比雙親更“杰出”的基因位點,卻難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玉米、水稻和小麥是迄今馴化最為成功的三大農作物,為全人類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攝入。由于它們的馴化地區、祖先各不相同,形態習性各異,其馴化過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遺傳規律在科學界長期存在爭論。3月25日,《......
記者1月9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團隊,通過對大豆生產田進行多年多點網格化取樣和多種成分的系統分析,全面揭示了我國大豆營養成分的地理分布規律,提出了中國大......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研究發現,雙功能鋅指蛋白類轉錄因子GmZFP7可正向調控大豆異黃酮積累,為大豆異黃酮分子育種提供理論依據。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