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相關事件頻繁發生:“毒大米”“毒花生”等,悲劇的發生讓人不寒而栗。自1962 年分離出黃曲霉毒素以來,人們對其毒性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發現AF劇烈的毒性比人們熟知的劇毒藥氰化鉀要強10倍,比眼鏡蛇、金環蛇的毒汁還要毒,比劇毒農藥1605、1059的毒性強28~33倍,一粒嚴重發霉含有黃曲霉毒素40μg的玉米,可令兩只小鴨中毒死亡。北京醫科大學曾用含20μg/kg 黃曲霉毒素的飼料喂大鼠一年后即發肝癌。國外有報道說,AF為1μg/kg時即可誘發癌變。人攝入大劑量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重者危機生命。
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是產毒真菌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或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雙呋喃環類毒素, 是毒性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質之一。1993 年國際癌癥研究所將 AF 確定為一級人類致癌物。目前分離鑒定出的 AF 包括 B1、B2、G1、G2、M1、M2、P1,R1,GM和毒醇等 20余種。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黃曲霉毒素具有熱穩定性,常規烹調和加熱法不易分解,在人體內不能降解,只能沉積在肝細胞中。人攝入大劑量的黃曲霉毒素后可出現肝實質細胞壞死、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肝脂肪浸潤及肝出血等急性病變,前期癥狀為發燒、嘔吐、厭食、黃疸,繼而出現腹水,下肢浮腫并很快死亡。由黃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國內外都有過報道,其中以1974 年印度發生的中毒事件最為嚴重:印度西部兩個邦中200多個村莊皆以玉米為主食,由于當年雨水過多,造成玉米嚴重霉變,村民食用霉變玉米后導致397人中毒,106人死亡,尸檢及病理實驗證明,這次中毒事件的原因是黃曲霉毒素B1中毒。而慢性毒性表現為生長障礙,肝臟出現亞急性或慢性損傷,體重減輕,誘發肝癌等。
黃曲霉毒素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6℃-28℃,溫度越高,黃曲霉菌(產毒真菌)生長越快,而在28℃至33℃的溫度,濕度在80%-90%的環境中,黃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在農產品種、收、儲、運、加等環節,黃曲霉毒素污染均能發生。比較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有:花生、堅果、玉米、豆類等。
食物是否受到黃曲霉污染,不能通過肉眼(所以謂之隱形殺手),而且表面看起來很好的食物未必沒被污染,必須通過檢測手段來確定。黃曲霉毒素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
1. 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具有高分辨率,分析時間較短等優點。它的原理是樣品溶液中欲分離的幾種化合物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之間有不同的分配量,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黃曲霉毒素經柱后電化學衍生化后,能發射特征性熒光,被熒光檢測器捕獲后而得到檢測,最后經化學工作站處理數據。
2. 酶聯免疫吸附法
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是抗原(或抗體)吸附劑和用酶標記的抗體(或抗原)與標本中的待測物(抗原和抗體)起特異的免疫學反應,用測定酶活力的方法來增加測定的敏感度,是一種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
3.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將特異性的抗原或抗體以條帶狀固定在膜上,膠體金標記試劑(抗體或單克隆抗體)吸附在結合墊上,當待檢樣本加到試紙條一端的樣本墊上后,通過毛細作用向前移動,溶解結合墊上的膠體金標記試劑后相互反應,再移動至固定的抗原或抗體的區域時,待檢物與金標試劑的結合物又與之發生特異性結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檢測帶上,可通過肉眼觀察或儀器讀出檢測結果。
4.薄層層析法
薄層層析法(TLC)是測定AF的經典方法,其原理是將樣品經過提取、柱層析、洗脫、濃縮、薄層分離后,在波長365nm紫外光下產生藍紫色或黃綠色熒光,并根據其在薄層上顯示的最低檢出量來確定其含量。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國家標準《生活垃圾采樣和檢測方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本文件規定了生活垃圾采樣和檢測的總體要求、樣品采集、樣品制備和樣品檢測,適用于為獲得生活垃圾基礎特性數據所需的生活......
藥典委擬制定藥包材元素雜質測定法。本標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供試液的制備,包括“元素雜質總量”和“元素雜質浸出量”,按各品類制樣法分別制備供試液;第二部分為標準溶液的制備;第三部分為測定法,包括電......
在近日發表于《毒理學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中,由新墨西哥大學(UNM)藥學院攝政教授MatthewCampen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揭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發現:他們在對全部62份胎盤樣本進行檢測時,均發現了不......
胡蘿卜、白菜、玉米等常見的蔬菜品種,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過,它們的“迷你版”您可能尚未留意。如今,在不少高端生鮮超市的貨架上,悄然出現了一批身形嬌小、包裝精致的迷你蔬菜系列,商家力推其口感更佳、營養價......
2023年9月底國家衛健委會同總局正式發布了85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部分標準以修訂為主,同時又添加了最新制定的標準,包括產品標準、規范標準、食品相關產品標準、理化檢驗方法、寄生蟲檢驗方法、食品添......
2023年9月底國家衛健委會同總局正式發布了85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部分標準以修訂為主,同時又添加了最新制定的標準,包括產品標準、規范標準、食品相關產品標準、理化檢驗方法、寄生蟲檢驗方法、食品添......
“用了ARC微生物菌劑后能明顯減輕死苗、爛果,還能明顯提高花生的品相,花生果變得又多、又白、又飽滿,預計每畝增收200到300多元不成問題。”9月13日,在河南正陽縣召開的花生提質固氮減損增產ARC耦......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與經濟作物,但花生在田間生長、收獲和儲運過程中,極易受到黃曲霉毒素污染。近年來,湖北襄陽通過引進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質增產關鍵技術,探明ARC微生物菌劑對花生增產增效的作用,建......
真菌毒素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食品質量安全的一類天然毒素。我國對真菌毒素污染管控嚴格,先后四次頒布了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限量的強制性標準(GB2761)。根據GB/T5009,真菌毒素的主要檢測方法是液質......
全國獸藥殘留專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發布《2022年畜禽及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推薦檢測方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中國獸醫藥品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