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1-24 09:36 原文鏈接: 合肥氣象觀測員:在人跡稀少的郊區守著儀器過年

      春節期間,對天氣情況的了解特別重要。人們可以從報紙、電視、廣播、網站以及各種手機APP上及時獲取天氣信息,但無論是哪種渠道,天氣信息都來源于氣象觀測站的觀測數據。由于氣象觀測是一項“不能間歇的工作”,所以觀測人員一年四季只能輪休而不能像普通市民一樣正常過節休假。近日記者探訪了合肥市氣象觀測站,了解到了這群離開家人蹲守郊區、守著各種數據和儀器的氣象觀測員們是如何過年的。

      守著一大堆儀器過年

      前幾天一個上午,雖然陽光還比較明媚,但是風吹過臉龐的時候依然冰冷。記者在駱崗機場附近找了半天,才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院子里找到了合肥市氣象觀測站。冬天的來臨讓周圍衰草遍地,枯黃的草叢和樹木連成片,讓這個地方顯得格外荒涼。在后來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按照國際慣例,幾乎所有的氣象觀測站點都設在郊區,因為市區高樓林立,會擋住風和日照,測出來的數據是不準的。因此當一名氣象觀測員就意味著必須在人跡稀少的郊區與各種儀器相伴。

      上午9:30正是交班的時候,因此記者同時見到了沈薇薇和蘇源兩名氣象觀測員,平時這個站點只有一個人值班。出生于1986年的沈薇薇是安農大的畢業生,在這里已經工作了好幾年,但是論資歷還算淺的。聽到記者要了解他們春節期間的工作情況,沈微微笑著說:“別人過年守著一大家人,我們過年值班的時候就是守著一個廣場的儀器過年。因為我們在春節期間的主要工作就是觀測和記錄各項數據。如果你要知道我們究竟在做些什么,就來看看我們的觀測儀器吧!”

      說著,沈薇薇帶著記者來到氣象觀測站的儀器設置場。這個五六百平方米的小廣場里放置著數十種氣象觀測儀器,沈薇薇耐心地向記者一一介紹著它們的用法和作用。在一個百葉箱里,記者看到一個手掌大的細長儀器。“這是我們的自動測溫設備,別看它貌不驚人,功能可多呢,除了測溫度,還能測風速、氣壓、日照、輻射量等很多數據,而且效率也比較高,光是氣溫每分鐘就可以檢測六次,然后直接將數據傳遞到電腦上供查閱。由于自動測溫設備的功能強大,現在傳統的人工測溫方法已經不用了。”

      要進行多項人工觀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氣象觀測是一個非常講究科學性的工作,就連百葉箱本身也是有學問的,比如之所以選擇這種條狀鏤空的盒子來裝測量儀器和溫度計,是因為它通風、遮光,而且1.5米的統一高度,也確保了數據和國際接軌,方便統計。

      沈薇薇又帶著記者查看了凍土器、日照儀、蒸發器、雪壓器等多種氣象觀測儀器。“這些看起來貌不驚人的儀器都很有學問的。”她走到一個頂端有黑色圓柱體的白色塑料管面前,拉起圓柱體慢慢往外拽,拉出了一根長長的金屬管道,下面還連接著一根長長的塑料軟管。她一邊用手捏著軟管一邊對記者說:“你看,這個叫凍土器,用來測量凍土的深度,如果地下的凍土結冰了,那么這個軟管里面的液體也會結冰,我們將它拔出來測量結冰的液體就可以知道凍土層有多深了。”

      據了解,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氣象觀測中自動化儀器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比如能見度的測量,原來用的是人工觀測,現在已經有專門的測量儀器了。記者在現場看到的一個類似于十字架形狀的細稈子就是能見度儀,可以自動測量并傳輸數據。類似的還有測量降雨量、降雪量、大氣蒸發量、云層高度等方面的儀器。

      但是仍有一些數據需要人工觀測,比如日照值,有時候人工觀測比機器更加準確,另外云量也需要人工進行估測。而所有需要人工觀測的項目都意味著氣象觀測員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來進行手動測量并記錄在案。在春節期間氣象觀測員是24小時進行輪流值班的,其間不但要檢查各種自動觀測儀器的數據是否準確,還要進行多項人工觀測。

      數著滿天星星過除夕

      沈薇薇下班后,蘇源前來接班。作為一個有著14年工齡的老氣象觀測員,她已經在這個氣象觀測站度過七八個春節了。

      “氣象觀測站一共有6個人,一年到頭輪流值班,保證觀測站里面不缺人,因為氣象觀測的數據采集一分鐘都不能停。”蘇源對記者說:“所以除夕大家向來也都是輪值。隨著各種自動儀器的普及,現在我們的工作量已經少多了,2014年以前有些項目我們需要每3個小時出去測量一次數據,日夜都不能間斷。所以夜里一兩點鐘四五點鐘到儀器場去采集數據都是很正常的。現在間隔的時間要長些了。”

      蘇源已經有過很多次除夕值班的經驗了。一般大年三十晚上8:30左右交班,她家里面晚上五六點鐘就開始吃年夜飯,吃完就立即趕過來。“我是北方人,習慣晚上七八點鐘才吃年夜飯,但是因為我的工作,全家只好調整習慣,我們還有夜里12:00吃餃子的習慣,但是我如果來值班,肯定就沒法吃了。”

      由于整個氣象觀測站只有一個人值班,所以每次值班的大年夜都過得格外孤單。蘇源值班的時候一般會上網。“但是這里的網絡信號不好,如果看春晚等視頻節目的話很容易出現卡頓的情況,看了也不舒服,所以我一般就上網隨便看看。其實想到家家戶戶都在團聚,就我一個人在野外值班,難免覺得孤單。有一次半夜去采集數據,天特別冷,周圍除了機場燈塔還亮著,其他地方都黑乎乎的。周圍不是草就是樹,沒有人影,幾公里以外才有人群聚集的小區和商場。而且那時候鞭炮都已經放過了,所以顯得特別安靜,只有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的。我一個人呆呆地數了半天的星星,又唱了會兒歌,才覺得稍微好一點。”蘇源笑著說:“要說不覺得孤單是假的。不過我還沒遇到過意外情況。我們的觀測組長有次在春節值班的時候,剛好遇到大雪天,他出來觀測的時候滑倒受傷了,因為夜太深了又只有一個人,就堅持到早上,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腿骨折了……沒有辦法,工作如此,必須得堅持下去。越是到過年的時候天氣情況就越受關注,我們的工作也就越重要。”

    相關文章

    中國已建成綜合氣象觀測系統9顆衛星向全球129個用戶共享數據

    由世界氣象組織和中國氣象局聯合舉辦的亞洲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研討會今天在北京閉幕,中國已基本構建了由技術裝備、數據獲取、數據處理和運行保障組成的新型氣象觀測業務體系,建成了布局科學、功能完善、質量穩健的綜......

    中國最北現代化氣象綜合觀測科研基地正式開建

    中新網大興安嶺10月13日電(王力記者姜輝)12日,中國最北端的現代化氣象綜合觀測科研基地——“北極明珠”氣象雷達塔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阿木爾林業局北極島景區正式開工建設。“北極明珠”項目由中國氣象......

    “海燕計劃”2022年西南氣象觀測試驗啟動

    9月15日,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氣象觀測專項計劃(“海燕計劃”)2022年西南氣象觀測試驗啟動會在京召開。本次試驗在中國氣象局指導下,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聯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四川省氣象局等......

    我國南極昆侖站和泰山站氣象站“轉正”開始業務運行

    北京時間11月30日20時,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成功接收到中國南極考察站昆侖站和泰山站的氣象觀測數據,這意味著分別經過5年和近9年的穩定運行,位于南極的我國昆侖站和泰山站氣象站具備了業務運行能力......

    我國遠洋船舶將加裝氣象觀測設備

    12月17日,中國氣象局與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聚焦氣象觀測、氣象預報和服務、智慧氣象等三個領域深化合作,提高海洋氣象業務服務能力,逐步提升以“一帶一路”沿線為重點區域的全......

    合肥氣象觀測員:在人跡稀少的郊區守著儀器過年

    春節期間,對天氣情況的了解特別重要。人們可以從報紙、電視、廣播、網站以及各種手機APP上及時獲取天氣信息,但無論是哪種渠道,天氣信息都來源于氣象觀測站的觀測數據。由于氣象觀測是一項“不能間歇的工作”,......

    河南農業氣象觀測自動化儀器投入運行

    日前,河南省首個農業氣象觀測自動化儀器在鄭州農業氣象試驗站安裝調試完畢,并投入業務運行。據介紹,該儀器除了能對土壤墑情和農田小氣候實時監測外,還可以獲取冬小麥和夏玉米不同發育階段的圖像并通過網絡傳輸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