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電,記者近日從吉林大學了解到,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小波團隊從向日葵花盤提取出抗痛風有效成分。這一成果已在《醫藥衛生》等國內專業醫學刊物發表,并獲得兩項國家發明ZL。
痛風是由于人體內嘌呤物質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與糖尿病在醫學界并稱為“不死癌癥”。有數據表明,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已達1.7億,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每年正以9.7%的增長率迅速增加。
痛風暫時沒有有效治療手段和方法,國內外常用特效藥多是抑制嘌呤代謝從而降尿酸,但這類治療方式對酸尿鹽結晶(痛風石)卻束手無策,病人的尿酸鹽結晶在體內越積越多,造成關節腫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大多現有治療痛風的藥物無法克服藥物本身對服藥者肝腎損傷的副作用。
“解決痛風需要突破三個難題:快速安全降尿酸,溶解痛風石,不傷肝不傷腎。”劉小波教授說。
歷經5年的研發攻關,劉小波團隊從鹽堿地種植的向日葵花盤提取出生物堿、黃酮、蛋白小分子肽等活性成分。藥理、藥效分析表明,生物堿有治療痛風作用,可特異性結合尿酸形成葵花堿尿酸復合物,經肝臟代謝后經腎臟排出體外,快速降低尿酸;小分子肽作為腸道能直接吸收的酶制劑,可進入血液調節尿酸代謝以及腎小管轉運蛋白,控制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量,溶解痛風石;黃酮抑制炎性細胞的趨化和減少炎癥因子釋放,對于急性發作的痛風關節炎具有獨特的抗炎消腫止痛效用。
糖尿病性傷口的病理微環境主要表現為增強的炎癥反應和持續的促炎巨噬細胞活性,顯著阻礙了傷口愈合過程。外源性電刺激(ES)通過調節傷口中的電場分布,在治療炎癥性傷口方面顯示出顯著潛力。然而,這種方法依賴于......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團隊首次揭示了大腸桿菌Ⅲ型分泌系統(T3SS)在2型糖尿病(T2DM)相關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尖端科......
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內分泌代謝病臨床研究中心王衛慶教授團隊與瑞金醫院醫學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觀科技的陳昌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自然代謝》(NatureMetabolism)......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教授李小英、李曉牧團隊聯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教授張惠杰團隊,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發現達格列凈聯合生活方式干預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達......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趙黎明團隊,在殼寡糖調控糖尿病人群胰島細胞移植后胰島炎癥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為胰島細胞移植患者術后管理和日常保健提供了新的干預策略。12月18日,相關研究發表于《腸道微生物》......
隨著公眾對飲食健康的重視,“零糖”概念備受關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孕期及幼兒期減少糖分攝入可顯著降低成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該研究通過分析20世紀50年代人群的健康數據發......
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篇論文稱,2022年,全球罹患Ⅰ型或Ⅱ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總數已超8億,是1990年的4倍多。這項研究由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因素協作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開展,是首次在全球范圍內......
根據一項對20世紀50年代英國糖配給的分析,兩歲前的含糖飲食與幾十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有關。相關論文10月31日發表于《科學》。兒童在6月齡后攝入的糖量可能對以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最大。而......
今日上午8點,隨著恒瑞醫藥(600276.SH)、海思科(002653.SZ)、信立泰(002294.SZ)等企業代表被點名開始進入會場,2024國談第二日正式開始。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昨日鏖戰8個小......
我國科學家團隊利用化學重編程誘導多能干細胞(以下簡稱“CiPS細胞”)制備胰島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在臨床試驗中,首例接受移植的患者恢復了內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調控,移植75天后完全穩定地脫離胰島素注......